不同重力喂养体位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5
/ 2

不同重力喂养体位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余晓芳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市  832008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护理中采取不同重力喂养体位的效果。方法:利用红篮球分组方法,对2022年1月-2022年10月在我科室接收的6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实施分组。常规组(n=30仰卧位喂养体位方式)、研究组(n=30俯卧位喂养体位方式)。观察对比2组患儿的TEN(全肠内营养)、PN(胃肠外营养)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患儿达到TEN时间、PN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比常规组少,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护理中,应用不同重力喂养体位方法具有重要作用,不仅能够使患儿胃部得到充分排空,加快其胃肠蠕动,而且能够使患儿胃肠平滑肌得到收缩,加快其胃部排空,减少并发症发生,应在临床上积极运用。

关键词: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护理;仰卧位喂养体位;俯卧位喂养体位

【中图分类号】R723  【文献标识码】A

极低出生体重儿属于早产儿比较常见的一种类型,是指新生儿出生体重偏低,体重为1000g-1500g之间,同时这种极低出生体重儿的胎龄比较小,一般不超过37周,属于临床比较重视的一个热点问题[1]。由于极低出生体重儿机体的各器官发育尚不成熟,因此常常出现各种并发症,导致患儿常常处于机体应激状态,各种营养物质储备均处于严重不足的情况,对组织的修复与机体免疫功能造成影响,从而影响生长发育,延缓机体恢复,甚至导致远期康复的一系列并发症,早期的营养支持治疗是患儿组织修复生长的基础物质保证,有此保证才能使患儿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本文探究分析2022年1月-2022年10月在我科室接收的6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在喂养护理中采取不同重力喂养体位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利用红篮球分组方法,对2022年1月-2022年10月在我科室接收的6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实施分组。常规组(n=30仰卧位喂养体位方式)、研究组(n=30俯卧位喂养体位方式)。本项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患儿家属对本项研究知晓,自愿签署同意书;②符合极低出生体重儿诊断标准。排除标准:①合并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患儿;②合并先天性皮肤损伤患儿;③合并严重窒息、感染患儿。2组患儿基础资料比对如下表1,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表1 2组患儿一般资料对比[(±S)/n]

组别

性别(例)

胎龄(周)

体重(g)

范围

均值

范围

均值

研究组(n=30)

16

14

28-34

31.24±2.45

1100-1287

1236.12±122.43

常规组(n=30)

17

13

27-34

31.22±3.44

1100-1290

1248.14±121.56

t/χ2

0.014

/

0.424

/

0.201

P值

0.452

/

0.673

/

0.231

1.2方法

给予2组新生患儿进行静脉营养、经口胃管营养,结合患儿实际情况,制定重力喂养次数及奶量。在进行喂养过程中,对患儿状态要密切观察。

1.2.1常规组

常规组患儿采取仰卧位重力喂养手段。实施方法:患儿取仰卧位,把其头部抬高大概15°,保持患儿贲门比胃底稍高。

1.2.2研究组

研究组患儿采取俯卧位重力喂养手段。实施方法:患儿取俯卧位,把其头部偏向一侧,使其两腿弯曲,小腿和上肢与腹部贴在床面,保持跪姿,对其实施喂养,喂养完成后,要马上恢复患儿仰卧位或者侧卧位。

1.3观察指标

对比组间患儿达到TEN(全肠内营养)、PN(胃肠外营养)、住院时间。

1.4统计学整理

本文涉及数据均在SPSS26.0中输入展开统计,计量内容由(±S)表示,利用t检验,如果(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比组间患儿达到TEN时间、PN时间、住院时间

研究组患儿达到TEN时间、PN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比常规组少,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2:

2:对比组间患儿达到TEN时间、PN时间、住院时间±s,d)

分组

例数

达到TEN时间

PN时间

住院时间

研究组

30

21.71±1.52

13.25±1.15

33.31±2.12

常规组

30

26.70±1.66

15.41±1.24

35.51±2.14

t

-

15.1054

12.0891

3.8765

P

-

0.0000

0.0000

0.0000

3 讨论

在早产儿中极低出生体重儿属于比较常见的一种类型,患儿具有极低出生体重、胎龄比较小的特点,受到家属和临床上一致关注。极低出生体重儿更需要摄入足够的热量、蛋白质和水分,保证其营养水平,促进其生长发育,从而提升其生存质量[2]。为此,采取有效的护理体位进行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生长发育提供更多能量,具有重要意义。临床上以往多采取仰卧位体位喂养,但是由于患儿胸壁比较柔弱,呼吸肌发育还不够完善,使患儿呼吸受限。采取仰卧位体位喂养方法,患儿取仰卧位,把其头部抬高大概15°,保持患儿贲门比胃底稍高。患儿采取俯卧位重力喂养手段,患儿取俯卧位,把其头部偏向一侧,使其两腿弯曲,小腿和上肢与腹部贴在床面,保持跪姿,对其实施喂养,喂养完成后,要马上恢复患儿仰卧位或者侧卧位

[3]。对患儿进行俯卧位体位喂养,使其胸廓稳定性得到保障,顺应其肺部和潮气量。本次研究结果得出,研究组患儿达到TEN时间、PN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比常规组少,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这表示,应用俯卧位重力喂养方式,可以使患儿达到TEN(全肠内营养)时间加快,缩短PN(胃肠外营养)和住院时间,使患儿更快获得营养供给。

综上所述,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护理中,应用不同重力喂养体位方法具有重要作用,不仅能够使患儿胃部得到充分排空,加快其胃肠蠕动,而且能够使患儿胃肠平滑肌得到收缩,加快其胃部排空,减少并发症发生,应在临床上积极运用。

参考文献:

[1]成彩丽,戴露,佘娟. 早期母乳微量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及肠道功能的影响[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1,49(11):1372-1375.

[2]黄明媚. 极低出生体重儿实施重力喂养联合体位舒适护理的应用效果[J]. 临床护理杂志,2020,19(05):53-55.

[3]陈翠卿,曾锦霞,韦朝霞,等. 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喂养不耐受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状况及生长发育的影响[J]. 广西医学,2018,40(14):1637-1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