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改善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心理状态的效果及对心功能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5
/ 2

综合护理改善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心理状态的效果及对心功能的影响

陈怡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200032)

摘要:目的:本次研究旨在分析综合护理方式在改善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方式,并讨论对患者心理状态与心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随机选用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计100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前者接受综合护理,后者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状态与心功能指标。结果:就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而左室舒张末径则低于对照组,两组各项指标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护理人员可以为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提供综合护理,以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与心功能,具有临床普及价值。

关键词:综合护理;冠心病;心律失常;心理状态;心功能

引言

冠心病心律失常是临床较为多见的病症,患者普遍为老年人,如果病情进一步发展将引发心力衰竭,致死率偏高,患者发病后必须接受严格的饮食管理以及药物治疗,容易产生负面情绪,特别是高龄老人,心理问题更为严重。部分学者提出可以通过综合护理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与心功能[1]。为此,本次研究即以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作为受试者,讨论综合护理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随机挑选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的100名老年患者作为受试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患者50例,男性33例,女性17例,年龄在61岁至77岁之间,平均(68.43±6.9)岁,病程在4年至21年之间,平均(13.1±3.5)年;对照组患者50例,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龄在62岁至76岁之间,平均(68.33±7.1)岁,病程在4年至23年之间,平均(14.2±4.1)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结构等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包括日常用药指导、生命体征监测等。

实验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具体如下:①心理护理。利用和患者面对面交流以及心理问卷等方法,明确患者目前的心理状态,了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产生的根本原因,有针对性地提供心理护理;引导患者家属给予患者适合的心理安慰,强化患者的归属感;向患者详细讲解负面情绪对病情康复的负面影响,引导患者通过收听音乐、阅读等方法转移注意力,强化个人情绪的管控[2]

②放松训练。向患者详细介绍放松训练的基础原理、特征等有关事项;利用语言指导以及现场示范的方式,帮助患者掌握松弛疗法的应用方式。如维持舒适的体位、放松身体肌肉,以达到改善患者身心状态的效果。

③生活护理。要求患者日常进食一些清淡、容易消化、低脂肪与低钠盐的食物,禁食刺激性强或是相对坚硬的食物;叮嘱患者应做到少食多餐,严格控制饮食速度;多进食一些新鲜的果蔬,提高饮水量,避免出现便秘的问题,并忌烟忌酒。

1.3观察指标

①心理状态评估。包括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其中正向评分与反向评分分别为10个,每一项利用4级进行评估,评分和患者抑郁程度以及焦虑程度成正比。

②心功能指标,包括患者左室射血分数以及左室舒张末径,前者数值越高,证明患者心功能较强;后者数值越低,即证明患者心功能越理想。

1.4统计学方式

本次实验全部数据均运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加以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以()的形式表示,通过t检测,计数资料则利用百分比表示,通过X²检测,若P<0.05,则判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心理状态方面,实验组患者SDS与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而在心功能指标,实验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而左室舒张末径则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1 实验组心功能指标与心理状态对比(

组别

SAS评分(分)

SDS评分(分)

左室射血分数(%)

左室舒张末径(mm)

实验组

33.1±4.1

32.8±2.9

55.4±2.9

35.9±4.1

对照组

53.1±3.5

54.1±3.5

49.4±2.8

40.5±3.8

t

26.234

33.136

10.525

5.819

P

0.001

0.001

0.001

0.001

3.讨论

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因为缺少对病症的正确认识与自我管理能力,可能产生紧张、抑郁等负面心理,乃至引发交感神经异常兴奋,进一步增加心肌耗氧量,不利于病情的管控,设置可能引发不良事件[3-4]。护理人员提供综合护理,通过日常生活护理、心理疏导等方式,帮助患者调节心理状态,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信息,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理功能,使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治疗与护理活动,保证治疗效果,而患者的心功能也将得到显著改善。

就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接受综合护理的患者抑郁量表评分、焦虑量表评分以及左室舒张末经均低于接受常规护理的患者,而左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接受常规护理的患者,两组之间各项数据差异显著(P<0.05)。学者王青研究显示综合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与生活质量,焦虑自评量表与抑郁自评量表均低于对照组,与本次研究结果相近[5]。可见,综合护理确实可以显著有益于提高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可以为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提供综合护理,以帮助患者建立更为健康的心理状态,同时改善患者心功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乔春艳. 综合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护理的效果及满意度分析[J]. 养生保健指南,2021(50):140-142.

[2] 杜彬彬,李冬梅,张子立,等. 综合护理改善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心理状态的效果分析[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38(2):28-29,32.

[3] 塔吉努尔. 综合护理改善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心理状态的效果分析[J]. 药店周刊,2022,31(7):160-162,165.

[4] 刘芳芳. 综合护理在改善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心理状态方面的价值分析[J]. 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13):100.

[5] 王青. 综合护理对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J]. 养生保健指南,2021(50):16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