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在言语发育迟缓儿童康复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5
/ 2

游戏在言语发育迟缓儿童康复中的应用

吉婷 周欢 豆海如

深圳市育智康复服务有限公司 广东 深圳 518000

摘要目的:对比了解游戏的应用对于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功能训练中的影响与效果。方法:选取82例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分别纳入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语言功能训练,对照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增设趣味游戏作为训练辅助框架。结果:接受常规语言功能训练的对照组患儿干预效果中无效、有效、显效以及见效率数据分别为5(12.20%)、20(48.78%)、16(39.02%)、36(87.80%),接受以游戏辅助语言功能训练的观察组患儿对应数据分别为1(2.43%)、18(43.90%)、22(53.66%)、40(97.56%)(P<0.05)。结论:对言语发育迟缓儿童的康复训练计划中增加游戏作为辅助方式能够提升干预效果。

【关键词】游戏;言语发育迟缓;儿童康复;临床应用

前言

语言发育迟缓是一种由心理、生理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所致的一种儿童发育功能障碍,除听力、智力功能等原因所致的病理性功能障碍外,临床多数语言发育迟缓能够通过人为干预引导的方式让患儿逐步恢复正常同龄儿童的功能水平,但根据干预内容的不同,实际干预效果也有所不同,如下将以此作为切入点,希望通过对比了解游戏的应用在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功能康复训练干预中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中心选取82例语言发育迟缓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干预与观察,所有选取案例均为2020年9月至2022年10月期间接受医疗诊断与干预的儿童,使用抽签法将所有患儿分别纳入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1例患儿中男性22例(53.66%),女性19例(46.34%),接诊时年龄最低2岁最高3岁,年龄均值(2.72±0.49)岁,OCR儿童发育行为评分中最低分71分,最高分78分,评分均值(74.37±2.05)分,参与干预家属文化程度情况中初高中8例,大专及本科30例,硕士及以上3例;观察组41例患儿中男性23例(56.10%),女性18例(43.90%),接诊时年龄最低2岁最高3岁,年龄均值(2.69±0.53)岁,OCR儿童发育行为评分中最低分70分,最高分78分,评分均值(74.33±2.06)分,参与干预家属文化程度情况中初高中9例,大专及本科29例,硕士及以上3例;已使用数据分析软件对两组患儿基线资料比对分析,确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家属均知情同意并自愿配合实施相关干预措施。

纳入标准:经心理情绪评估、行为状态评估、智力测验、格塞尔发育评估以及相关器官功能检查综合确定符合语言发育迟缓临床诊断标准的患儿[1],家属具有良好干预配合度、随访依从性的患儿。

排除标准:合并听力障碍、自闭症、脑瘫、其他发育障碍、系统功能障碍、严重先天性疾病或其他不可抗因素不具备医疗干预条件的患儿。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语言功能辅助训练,根据患儿个体情况以及相关评估结果制定以周期、阶段为框架体系的干预计划,第一阶段以促进患儿发声、提高患儿语言表达意愿的诱导干预为主,包括图像、影音、图形等方式在患儿面前进行演练,使用恰当的强化物,激发患儿的发音欲望。第二阶段逐步开展以发音、单字、词为主的复述性训练,包括仿说练习、律动儿歌、带有节奏的词句说读等方法。第三阶段开展以长句复述与自主表达的训练,两者之间逐渐过渡,以询问、沟通等方式促使患儿自主表达意愿的提升;观察组患儿在常规语言功能训练的基础上增设构建以游戏为辅助方式的训练方案,训练方案第一阶段的发声练习中增加游戏奖励制度,利用橡皮泥、图像卡片等游戏方式,在玩耍过程中诱导患儿发声,每次发声后可奖励患儿喜爱的食物作为奖励,第二阶段字词练习中增加百宝箱游戏,让患儿自行从百宝箱中摸取玩具或游戏物件,并让其复述表达该物件名称,第三阶段的长句与自主表达训练中增加唱儿歌、看图讲故事、场景故事人物扮演等游戏方式提升训练趣味性。两组患儿均接受为期6个月的干预[2]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干预效果,效果评价标准:无效-干预后语言功能仍与同龄儿童具有显著差异,整体可见轻微改善或无明显改善,对比干预前语言行为Verbal评估结果未见显著改善;有效-干预后整体语言功能可见改善与进步,但仍与同龄正常儿童的语言功能具有差距,对比干预前语言行为Verbal评估结果可见明显改善;显效-干预后整体语言功能改善进步明显,基本与同龄正常儿童语言能力齐平,对比干预前语言行为Verbal评估结果可见大幅改善[3];将有效例数及显效例数纳入见效率统计。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9.0数据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n%作为数据体现形式,x2检验,P<0.05表示对比项目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接受以游戏辅助语言功能训练的观察组患儿干预效果优于接受常规语言功能训练的对照组患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干预效果对比「n%」

组别

无效

有效

显效

见效率

对照组(n=41)

5(12.20%)

20(48.78%)

16(39.02%)

36(87.80%)

观察组(n=41)

1(2.43%)

18(43.90%)

22(53.66%)

40(97.56%)

x2

9.108

6.337

10.291

9.108

p

0.000

0.000

0.000

0.000

3.讨论

通过对两组语言功能迟缓患儿的干预与效果比对观察,能够确定在语言功能训练方案中增加趣味游戏作为干预辅助内容,能够整体提升干预效率,其原因与语言发育迟缓患儿的心理因素、功能障碍机制相关,在对语言功能发育迟缓患儿的心理状态、情绪行为表现的系统性观察中,发现此类患儿在社交功能、社交意愿以及自我情绪方面常具备负面、退缩、消极等不良状态,而语言表达的过程中本伴随各种表达失误、错误,并且从中纠正、再次尝试,但对于语言功能发育迟缓患儿的性格特点的促使下,这种语言表达则会促进各类负面情绪与性格的养成,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常规的语言功能训练并不能从情绪与心理状态方面改善这种不良循环,增设游戏后,则能够从趣味性与新鲜感方面减轻患儿对于执拗、退缩等自身不良情绪状态的关注程度,从而增加训练干预的整体效果。

综上所述,在常规训练方案中增加应用游戏能够提升语言功能发育迟缓儿童的干预效果。

参考文献

[1]吴文英,王和强,周海荣,李锦嫦,李哲,杨丽红,李春柳.言语训练结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MR儿童的脑电活动及语言能力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9,42(06):53-56.

[2]王亚,武改,辛鑫,杨忠秀,仇爱珍.言语疗法配合视听觉统合康复训练对全面性发育迟缓儿童智力及语言恢复的干预效果[J].安徽医药,2021,25(11):2270-2272.

[3]宋芳,黄萍,罗晶,李红梅,叶进刚,雷小莉,吴婷,彭峥,陈晖业,徐义兰,冯露瑶.游戏结合言语训练在2~5岁语言发育迟缓高危儿童康复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0(10):1291-1292-1293-1294-1295-1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