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卫生管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干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5
/ 2

精神卫生管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干预效果

刘玲

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   230022  合肥市精神卫生防治中心,230022

摘要:目的:精神卫生管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干预效果。方法:以收诊的7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对象,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于精神卫生管理措施对患者康复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管理后阳性症状、阴性症状、精神病理、PANSS评分数据为12.24±2.32、18.57±3.57和9.22±2.47、12.57±2.04和26.35±3.74、33.21±2.88和48.87±2.12、65.25±2.54,其中t=6.545、6.587、7.854、8.659,P=0.015、0.015、0.005、0.003,有差异,(P〈0.05)。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精神卫生管理措措施可以改善患者评分,对患者临床症状控制有较大的帮助,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精神卫生管理慢性精神分裂症干预效果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增加,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增多。慢性精神分裂是比较严重的精神类疾病,这种疾病逐渐年轻化,对患者正常生活会有较大的影响,并且还会危害他人健康,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安全问题。对于慢性精神分裂患者管理中需要采取多种措施,通过精神卫生管理能够让患者适应正常生活、回归社会,在对患者治疗中配合护理措施管理能够改善患者行为,促进患者康复[1]。以收诊的7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对象,评估精神卫生管理措施的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收诊的7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对象,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于精神卫生管理措施对患者康复的影响进行分析。患者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

组别

例数

性别

年龄(岁)

病程(年)

男性

女性

年龄范围

平均年龄

观察组

35

18

17

19-50

35.24±14.57

5.45±3.24

对照组

35

19

16

19-51

35.65±14.57

5.64±3.81

T/χ2

--

0.854

0.955

0.425

1.245

1.032

P

--

0.497

0.421

0.754

0.187

0.287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管理方案,正常服用药物,评估患者认知能力,对家属进行宣教。

观察组患者采取精神卫生管理措施,第一,建立精神卫生管理小组。由副主任医师户离人员社区医师组成,经过专业精神卫生管理培训后开展管理工作,所有精神分裂患者要建立档案,开展管理工作,结合患者病情发病情况和治疗药物,等为患者提供帮助[2]。定期家访了解患者情绪变化,同时要尊重患者隐私。在对患者和家属进行疾病知识讲解中需要耐心细心,要制定临床干预方案,指导患者用药。记录患者用药情况,让患者能够合理安排饮食健康生活。第二,日常互助管理小组[3]。每日轮流一名小组成员担任组长,监督患者日常活动主要是进行能力训练、饮食用药等,这样能够锻炼患者日常能力,让患者能够进行一些活动,这对患者病情控制也有较大的帮助,逐步的恢复自理能力。第三,心理康复管理。小组成员每周抽出时间为患者统一进行心理指导,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变化,对患者出现的不满情绪要及时的疏导,让患者能够表达自己改善自身压力,同时对患者进行职业技术、人际交往训练让患者能够模拟情景,掌握各种技能,这样才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第四,社会活动支持管理。小组人员可以让患者和家属参与到集体活动中并且要合理的设计活动,让患者和家属能够良好沟通。在这个过程中促进患者适应社会,同时还可以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这样能够让患者和家属有效沟通[4]

1.3疗效判定

对患者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精神病理、PANSS评分进行评估,得到数据后进行对比(使用PANSS量表评估)。

1.4统计学处理

研究使用SPSS25.0统计软件对所有的数据进行分析,其中(±s)使用t工具进行检验,对比数据差异。而(%)表示的数据使用χ2工具检验。最后的检验结果是使用P进行分析,对于数据之间的差异进行研究,其中0.05为分界值,大于0.05的数据没有差异,小于0.05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研究价值。

2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管理后阳性症状、阴性症状、精神病理、PANSS评分数据为12.24±2.32、18.57±3.57和9.22±2.47、12.57±2.04和26.35±3.74、33.21±2.88和48.87±2.12、65.25±2.54,有差异,(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项目

时间

观察组

对照组

t

P

阳性症状

管理前

23.54±4.21

23.61±4.27

0.245

0.912

管理后

12.24±2.32

18.57±3.57

6.545

0.015

阴性症状

管理前

16.35±2.45

16.35±2.71

0.354

0.857

管理后

9.22±2.47

12.57±2.04

6.587

0.015

精神病理

管理前

48.57±6.54

48.58±6.12

0.857

0.497

管理后

26.35±3.74

33.21±2.88

7.854

0.005

PANSS评分

管理前

87.54±5.45

87.64±5.32

1.345

0.165

管理后

48.87±2.12

65.25±2.54

8.659

0.003

3 讨论

慢性精神分裂患者采取精神卫生管理措施能够改善患者病情,对于患者行为和心理改善都有较大的帮助,并且能够让患者参与到更多的社会活动中,促进患者与其他人沟通,增强患者的意志活动,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对自己和他人的危害。

综上所述,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精神卫生管理措措施可以改善患者评分,对于患者临床症状控制有较大的帮助,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崔玉平,黄来清,祁云云.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中开展心理干预的效果[J].心理月刊,2022,17(20):54-56.

[2]程延丽,孔凡存.精神卫生管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干预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1,13(24):187-191.

[3]. 社区精神卫生管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及生存质量的干预效果[C]//.2019第四届之江精神医学交流会、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学术大会、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汇编.,2019:494.

[4]范德康.精神卫生管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干预效果[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9(03):13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