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和心理护理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5
/ 2

饮食和心理护理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赵鲁豫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河南郑州 450052

【摘要】目的:分析饮食和心理护理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21年3月-2021年9月收治的68例狼疮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接受一般护理)和实验组(34例,强调饮食和心理护理),分析对比实验结果。结果:实验组尿蛋白控制更好,患者SAS焦虑评分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饮食和心理护理在狼疮性肾炎中有明显成效,具有推广意义。

【关键字】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狼疮性肾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多系统、多脏器功能损伤的慢性系统性免疫疾病,女性发病率较男性更高,多发于中青年女性。患者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出现机体多个系统的损伤,35%—90%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都存在肾脏受损的情况。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的主要临床症状就是发热、肾炎、面部红斑,该病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加大了治疗期间的护理难度[1]。本研究针对红斑狼疮性肾炎患者的护理提出研究方法,希望找到更适合该病患者的有效护理手段,具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择我院于2021年3月-2021年9月收治的68例狼疮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男14例,女20例,平均年龄37.50±4.62岁)和实验组(34例,男15例,女19例,平均年龄40.17±2.03岁)。所选患者均被实验室检查及临床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且发生肾部病变,其一般资料分析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知晓研究内容并自愿签署同意书,我院伦理委员会对此研究完全知情并予以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根据医嘱进行常规的护理,按时检查患者身体指标,及时更换寝具衣物等。护理时间持续3个月。

1.2.2 实验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项加强护理,主要实施方法如以下。

1.饮食护理:红斑狼疮性肾炎患者长期尿蛋白偏高,体内蛋白质流失严重,所以在日常饮食中要相应添加蛋白质,予以补充。每日给予患者牛奶400—500mL,适量使用温补的食材如羊肉、鸡肉、鱼肉。加强每日的维生素补充,食用苹果、番茄等富含维生素B维生素C的果蔬,通过补充维生素帮助身体提高免疫力,促进合成代谢。红斑狼疮性肾炎患者常出现的并发症之一就是口腔溃疡,治疗过程中的激素类药物更会加重溃疡,服用西瓜霜含片或采用西瓜霜喷剂可缓解症状。若患者处于病症的急性期,要严格控制患者每日盐、糖的摄入,每日不得超过6g并给予清淡低蛋白饮食,避免辛辣、生冷,待症状缓解、血压平稳后可逐渐恢复常态。

2.心理护理:首先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热情、平等、耐心的进行护理工作。患者在治疗期间首先的心理障碍就是对病症的恐惧和治疗的迷茫,护士可通过引导患者之间相互交流加强对病症的了解、减轻患者恐惧心理;通过向患者介绍目前先进的医疗技术、医疗设备和治疗环境打消患者对治疗的顾虑。向患者普及相关健康知识,提醒注意点。在治疗过程中,药物的作用可能产生不良影响,降低患者的治疗配合度,此时护士应该鼓励患者坚持,促进治疗的正常开展。治疗期间患者外貌可能出现较大改变,患者易出现自卑、胆怯、自闭等心理问题,护士应鼓励患者积极地面对治疗生活,可组建活动小组,帮助患者积极融入正常的社会活动,缓解压力。

3.起居护理: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免疫力差,对环境要求更高,护士要注意保持病房的清洁、消毒,在保证室温的情况下开窗通风。加强患者的运动,增强免疫力。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护理后24h尿蛋白定量平均值,尿蛋白平均值越低说明饮食控制越好。护理后患者SAS评分越低,说明心理护理效果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t和“”表示计量资料,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24h尿蛋白定量平均值

实验组24h尿蛋白定量平均值(1.34±0.63)g/L明显低于对照组(1.93±0.54)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608,P=0.001)。

2.2 分析患者SAS焦虑评分

实验组SAS评分(53.60±3.41)明显低于对照组(61.37±4.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388,P=0.001)。

3 讨论

红斑狼疮性肾炎是由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引起的肾部病变,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健康。由于治疗缓慢,病情复发性高,患者可能出现水肿、高血压、尿血等症状,极大地增加了护理难度。

常规的护理对红斑狼疮性肾炎患者有很多不足,护理和治疗粘合度不高,护理不到位极易延长患者的治疗周期[2]。本研究针对狼疮性肾炎患者护理中最主要的两点饮食和心理进行加强,目的在于帮助患者辅助治疗,缩短治疗时间。系统性红斑狼疮是慢性免疫疾病,所以在日常的饮食中患者的营养元素摄入是非常重要的[3]。饮食中加强牛奶、肉类等富含蛋白质的食材,帮助患者补充排尿中过多流失的蛋白质;多给予患者维生素含量丰富的果蔬,帮助机体提高免疫力。通过控制盐、糖的摄入使患者的身体指标处于利于治疗的水平。由于患者对疾病的恐惧,心理负担也是治疗期间影响患者的重要因素

[4]。通过护士对患者的安抚、心理疏导、鼓励等措施增加治疗配合度,缩短住院时间。积极地心态可以间接地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本研究结果显示,饮食护理比常规护理更利于降低患者尿蛋白,心理护理能显著降低患者的心理焦虑。相比传统护理手段,加强护理效果更明显,治疗参与度更高。

综上所述,饮食和心理护理在狼疮性肾炎中有明显的应用价值,是更好的护理手段。

参考文献

[1]俱博苗,王沛,王静等.狼疮性肾炎患者24 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与肾脏损害的关系[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22,57(10):1661-1665.

[2]杨莲.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综合护理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0,35(10):183-184.

[3]马晓丽.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方法[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17):113-114.

[4]王永新,李志军,谢长好等.以质量反馈为引导的聚焦解决模式护理对狼疮性肾炎患者的干预效果[J].慢性病学杂志,2022,23(02):243-246+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