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与正常心电图那些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5
/ 2

心肌梗死与正常心电图那些事

邵明容

广汉市人民医院  四川广汉  618300

心肌梗死是现阶段在临床上的致死率、致残率比较高的疾病之一,因此它的最大的危害可以说就是死亡。心肌梗死会导致一定面积的心肌坏死,从而心脏功能受损引起急性或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现心肌梗死后由于心肌坏死,心脏电传导紊乱,可以出现室性心律失常,严重者如室速、室颤的致死性的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出现心肌坏死后,这一部位的心肌就变薄了,但心脏收缩的压力还会传到这个部位,就可能会出现心脏破裂、心脏室间隔的穿孔或者心室壁向外突出,形成室壁瘤。所以,临床上对心肌梗死的诊断尤为重要。那么,今天带各位了解一下正常心电图的相关知识,加深其了解。

1心肌梗死是什么

心肌梗死是指支配心肌的血管冠状动脉,发生急性、持久性的闭塞导致的心肌组织供血中断,引起心肌组织坏死。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上最常见的诱因是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也包括其他疾病,例如,痉挛、栓塞等,也是心肌梗死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冠心病所导致的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因为冠状动脉硬化斑块,进一步导致患者的心脏的供血不足,导致心肌血流的中断,从而引起心肌细胞出现的坏死情况。一旦患者被诊断为心肌梗死,要积极的开通血管,冠脉血流得到有效的恢复,防止患者会出现猝死、心功能不全的症状。

2心肌梗死与正常心电图

大部分心肌梗死患者在临床上进行一系列心电图检查时,基本上可以看到超急期的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会出现T波高尖,其他的心电图并没有明显的变化。但这种典型的心肌梗死心电图表仅仅占心肌梗死患者的百分之七十,还有百分之三十的心肌梗死心患者的电图变化不具有典型性。随着患者心肌梗死的面积逐渐扩大,时间逐渐延长,患者从T波高尖开始出现T波低平,甚至出现T波倒置,最后导致患者出现了冠状T波,也就是深深倒置的T波。临床上的漏诊率或误诊率基本很高,常常导致患者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患者出现死亡率和致残率比较高。所以,在临床上对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尤为重要,鉴别心肌梗死的正常心电图尤为重要。

(1)患者的心机梗死范围相对较小,在左室心肌梗死3%以下,患者的心肌梗死的厚度比左室壁50%小,导致其在心电图的显示不明显,无法被诊断出来;

(2)患者有明确的心肌梗死病史,如果患者再次在相同的部位发生急性再发心肌梗死,因为患者的心肌已经出现大部分的坏死情况,血管再次闭塞时,会导致心肌的存活比较少,心电图检查的时候对损伤的电流产生也很小,患者此时在心电图可显示出T波假性正常化或ST段及T波升支可仅呈弓背向上型改变但并无ST段抬高。

(3)如果患者的梗死发生在心肌多处或者对应性部位的话,导致患者的梗死向量被相互抵消,所以在心电图上的病理Q波无法呈现;

(4)坏死心肌在身体内会受多重冠脉的供血,一旦其中一支冠脉出现闭塞的情况,并且出现的闭塞的冠脉比较小的话,心电图上的呈现仅仅只是ST段及T波升支呈弓背向上型改变;如果出现闭塞的冠脉较大的话,心电图上的呈现可能为较小幅度的ST段抬高;

(5)患者出现的心肌梗死的同时出现心包积液,在心电图上呈现出ST段的抬高呈弓背向下型,可以明显的看出心包积液征,但是常常忽视了心肌梗死的存在;

(6)患者的心肌梗死和预激综合征对QRS初始向量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导致坏死性Q波被正向δ波掩盖,负向δ波出现的酷似心肌梗死的情况。预激综合征继发性ST-T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对心肌梗死ST段抬高的形态产生严重的影响,甚至会掩盖其ST段抬高,导致临床上对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出现不准确的现象;

(7)患者出现心肌梗死的冠脉粗大的,并且其支配心肌的范围比较大的话,常常会因为相邻部位导致相互抵消的情况的出现,病理性Q波无法在心电图上显示,所以,相邻部位心肌梗死在心电图上的图形呈现出ST段及T波升支呈弓背向上型改变或ST段出现幅度较小抬高;

(8)患者的心肌梗死的部位特殊的话,超过百分之五十心肌梗死患者是左回旋支闭塞的话,患者的心电图没有明显的改变;

(9)患者的心肌出现局限性高侧壁梗死,在心电图上有时I、aVL无法呈现出Q波,此时需要医生将V4-V6上移1-2个肋间才能让Q波出现,以此来诊断心肌梗死;

(10)心肌梗死在超急性期心电图变化的变化时间可能是几分钟,也可能长达数小时,临床上常常因为时间比较短,导致患者的缺血、损伤与坏死全部指标还未出现,记录的时间过早,ST-T可无特异性改变。

心肌梗死的临床症状早期以疼痛为主,常为突然发作,胸口压榨样疼痛,口服硝酸甘油无效,也可表现为全身症状、胃肠道症状、心律失常、低血压和休克、心力衰竭。心脏浊音可正常也可增大,心尖区还可以闻及心脏杂音,含化硝酸甘油不缓解。所以,在临床上对心肌梗死的诊断的过程之中,为了降低漏诊、误诊,医生一定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心电图对其进行详细的、全面的判断,及早的为患者治疗。

患者如果在临床上出现典型的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的话,在初次使用心电图进行检测的时候,如果心电图正常的话,要多次记录患者的心电图的相关情况,观察其中细微的变化,避免患者出现突发情况。并且要将患者的血液标本及时的送检,观察患者血清心肌酶的情况,以便及时的诊断。

3心肌梗死的的日常防范

(1)生活方式:避免劳累、工作压力过大,同时要保证充足的睡眠。然后需要戒烟、控酒,因为过度吸烟或者大量饮酒,对身体不利。然后适当运动,保证正常的体格,控制体重,因为体重越大,对心血管负担较重;

(2)饮食方面:预防心梗、高血压的高危因素,在饮食方面需要保持低盐、低脂、清淡饮食,适当运动。另外预防高血脂的形成,脂质摄入中尽量控制油脂食物的大量摄入,而且还需要控制血糖,因为肥胖或胰岛素抵抗以及糖尿病病人,容易诱发心肌梗死;

(3)控制药物:如果病人本身已经患有高血压,建议适当规律服用相关降压药物,同时高血脂也需要适当服用控制药物。如果病人本身存在不稳定心绞痛或者动脉粥样硬化,需要服用相关对心肌有保护作用,减低心肌耗氧量的药物,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

心肌梗死的症状表现是非常明显的,要及时去医院治疗。心肌梗死的主要症状为胸痛,此症状较心绞痛更为剧烈且持续时间更长,常超过半小时;伴随症状也更多,如出汗、心慌、恶心、呕吐等;疼痛部位较广泛,可涉及肩、背、上肢、咽部、下颌、上腹等。患者常难以忍受,可伴有濒死感。心肌梗死在临床上的稳定性比较差,是一颗不定时的炸弹,一旦抢救不及时话,就会导致患者出现休克,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一旦患者出现相应的症状,及时送医治疗。所以,患者在日常生活之中,要定期去医院体检,了解心肌梗死的相关知识,及早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