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检验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控制措施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5
/ 2

尿液检验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控制措施分析

薛得兰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临床尿液检验质量的因素,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方法:本研究时间围绕2020年7月开始,到2021年7月结束,1年时间,随机在我单位尿常规的检查样本中抽调1000份样本,均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0份,首先分析影响样本质量的相关因素,然后予以处理措施,前者遵循常规检验流程,后者实施则予以针对性的质量管理方案。结果:污染、采集、标记、容器、送检、检验等都是导致检验误差的主要因素,再针对性予以管理措施后,研究组的误差率更低2.6%vs15.0%,送检时间也更及时,送检次数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尿常规检查中,检验质量容易受多方面的因素影响,人为因素也是其中一种,而为了提升检验质量,应严格把控检验流程,方可减少误差,促进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关键词】尿液检验;质量影响因素;改进方案

尿液检验是临床常见的检验方式,应用广泛,操作简便,各级别的医疗机构中的应用率都相对较高[1]。但经大量临床实践发现,尿液检验的结果有时会出现误差,进而漏诊、误诊或耽误治疗[21]。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尿液检验的质量,规避误差影响到临床诊疗工作,本文现随机抽取我院过去1年的1000例份尿液样本,分析其中影响质量的相关因素,并提出对应改进方案,意在为临床提供参考,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全部样本量为1000份,均为我院2020年7月到2021年7月间行尿常规检验的患者,对其展开回顾性分析,均分成对照组500例和研究组500例。在对照组中男性样本有248份,女性样本有252例,平均年龄(34.29±5.47)岁;研究组患者中男性样本量281份,女性样本量为219份,病患均值年龄(34.35±5.77)岁,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比两组样本的基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 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

通过整理1000样本的资料和记录,将影响因素汇总如下:(1)污染。尿液样本中有在送检前已被污染的情况,致使检验结果不准确,例如女性处于经期时,尿液会被经血所污染等[3]。(2)采集。主要是与采集时间有关,采集尿液前患者服用过药物、剧烈运动或大量饮水,都是影响因素。临床将一日的采集时间划分为晨尿、餐后尿、随机尿3个时间段,通常以晨尿为最佳。(3)标记。在采集患者的尿液样本后,检验人员需在上详细的标注出患者的姓名、年龄、病例号、性别等信息,而会存在检验人员将信息标错的情况,使样本被混淆,影响检验结果。(4)容器。放置尿液样本的容器材质会与尿液产生化学反应,因此若容器选择不合适,容易混合其他成分,影响检验结果。(5)送检过程。尿液样本与血液样本相似,在送检时间上要求也十分严格,因此若采集后未及时送检,保存温度也不适宜也会导致检验结果的误差。(6)检验操作。人为因素,像是操作人员的仪器使用不规范、熟练,操作人员的检验高质量意识仍需加强。

1.2.1 控制措施

对照组常规进行检验方案和管理,研究组则提出针对性管理方案,具体内容:在容器使用上,选择合规的器具,保证材质不会与尿液反应,容量大小至少50ml;采集时间,理论上应以晨尿为主,但若时间过早无法完成采集,应结合检验目的选择采集时间;标记改进,可引用新型条形码的方式[4],将患者的基本信息记录在本子上,防止混乱;送检方面,严格要求送检时间,一般情况下,尿液采集后,30分钟以后便会发生分解现象,因此应规定,夏季尿液样本采集后必须在1小时内完成检验,冬季适当调整为2小时内,若特殊原因无法及时完成,按照规定的温度保存;污染原因的解决对策,针对女性,采集前建议或帮助女性清洁外阴部,并采集中断尿液,以免经血或白带等混入。针对男性尽量规避前列腺液以及精液的混入,尿液样本量最少要50ml才可,最多不可超过100ml;操作技术改进,对相关检验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尽量安排经验和技术均过硬的人员操作,日常工作外,也要定期维护检验仪器和设备,及时发现设备老化、失灵等问题,降低一切影响检验结果的可能。

1.3统计学方法

    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为准,对本研究数据行处理分析工作,其中平均数值类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来表示,t检验;有效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用率“%”的式样呈现,卡方检验,以P<0.05作为统计学意义的判定标准。

2 结果

    在研究组中有13例尿液样本误差,占比2.6%(13/500);对照组中有75例(15.0%),比较有差异,具体影响因素的分布情况,详情见表1;另研究组样本在送检时间和次数上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数据见表2,两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1 分析两组研究样本的误差情况(n=500%

组别

污染

采集

标记

容器

送检

检验

总误差率

研究组

3

3

2

1

2

2

13(2.6)

对照组

11

19

9

12

13

11

75(15.0)

X2

47.896

P值

<0.001

2 分析两组的送检时间与送检次数

组别

例数

送检时间(min)

送检次数(次)

研究组

500

20.45±3.43

1.64±0.24

对照组

500

31.66±4.18

3.16±0.31

t值

46.357

86.694

P值

0.000

0.000

3 讨论

尿液检验作为一种常见的临床检验方式,分析检验结果及临床表现判断病症的类型,相对来说还算准确[5]。不仅如此,临床治疗期间,也会对患病者的尿液检验指标进行化验和分析,以为能够更好的掌握患病者的病情变化,调整或改进治疗方案。研究发现,虽然现代尿液检验技术已较为成熟,操作简便,但仍会因各种因素出现一些误差,进而影响临床判断[6-7]。在本研究中,造成尿液检验结果误差的原因主要有污染、采集、标记、容器、送检以及检验操作,将上述研究归纳整理后,提出针对性的管理措施。而后将1000例样本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前者施行管理措施,后者如常,结果数据中显示,研究组的样本误差率2.6%明显低于对照组15.0%,送检时间也要明显比对照组快,送检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由此可证实,在尿液检验完整的系列操作中,任何环节都不可疏忽,以免造成无法估量的临床影响。

综上所述,尿液检验会受很多因素影响,人为和客观比较常见,因此建议临床在尿液检验的过程中要严格施行质量把控,以此方可减少误差,推进临床诊断准确性。

参考文献:

[1]陈艳娜.尿液检验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控制措施探讨[J].质量安全与检验检测,2022,32(02):100-102.

[2]刘春亮.尿液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控制措施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17):104-105.

[3]张扬.尿液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控制措施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36):53-54.

[4]陈超,周婷婷,王岩,李雨艳.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措施与影响因素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A0):165+168.

[5]李红锋.尿液检验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控制措施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59):11890.

[6]殷立升.临床微生物检验中质量控制措施及影响因素分析[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5,2(02):147-148.

[7]邵君.尿液检验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控制措施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9):2594-2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