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建筑设计需要建立整体生态建筑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5
/ 3

生态建筑设计需要建立整体生态建筑观

张莉

南通市通州区第二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摘要:下文介绍了南通市通州区建设项目规划设计的重要成果之一:南通市通州区生态型住宅小区的工程概况。

关键词:生态建筑;城市住宅小区;建筑设计

引言

建设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由传统的高耗能转变为家园合作,建设生态建筑正是为了达到这一使命的需要。建设生态建筑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在高新技术的推动下,根据建筑生命周期的全过程管理,实施科学合理的整体规划设计,创建出高效率、低耗、无废、无污染、安全舒适、与生态相平衡的建设生态,以提升建筑功能、质量和舒适程度,实现节约资源、节省能源、保护环境、以人为本的生态观念,并全面体现建筑自然与人类、环保与科学的和谐统一。

一.工程概况及设计特点

本地块位于南通市通州区的青岛北路东侧,新金西路北侧,虹西路以南,地理位置优越。本次开发的项目为三期,用地面积约为3090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1977.35平方米,由高层住宅、多层住宅、配套用房、自行车库及地下车库组成,计容积率建筑面积为61768.27平方米。

本初步设计文本设计范围为15#、16#楼高层住宅单体总计2栋,17#楼为3层的农贸市场、物业配套用房1栋,L-1#、L-2#、L-3#、L-4#、L-5#、L-6#、L-7#、L-8#、L-9#、L-10#、L-11#、L-12#楼为多层联体住宅共计12栋。(局部)大型地下汽车库。

建筑设计使用年限,根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本工程住宅、配套建筑设计使用年限均为50年。建筑防火分类和耐火等级,多层建筑:17#商业、物业配套用房,耐火等级二级,L-1#、L-2#、L-3#、L-4#、L-5#、L-6#、L-7#、L-8#、L-9#、L-10#、L-11#、L-12#多层住宅耐火等级二级;

高层建筑:15#、16#(26层)为消防一类高层住宅,耐火等级为一级;

地下车库:防火分类属Ⅰ类,耐火等级一级。

1.1规划设计特点

生态、文化、休闲是未来住宅的发展方向,因此,在满足人与人的互动的前提下,使休闲、文化、绿化成为生活空间的主要内容。考虑到各层次和经济承受力等因素的影响,进行了合理的区域和布局。

1.突出区域建筑的整合性,包括功能布局,分期开发,住宅布局,道路系统,绿化系统,活动空间分布,市政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形成一个整体。二是以总体布局与分区开发相结合,既要考虑整体,又要加强组团规划的相对独立性,包括:功能、规模和组团景观。

2.突出环境建设,充分发挥规划区域内的自然环境、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大的发展空间,以广场、休闲步行道、绿带、组团中心绿地、标志性公共建筑等内容为载体,点、线、面互为串联,全方位营造高品位居住环境。

3.住宅建筑,配套商业,办公大楼,具有强烈的多元文化特征和时代气息。

4.在总体风格和谐一致的情况下,每个组团都能清楚地被认出,每个单元的特点都是不同的,特别是在资源共享的情况下。

5.环境设计一营造人文与生态相结合的居住环境,居住环境注重体现区域人文特色,注重生态环境,规划设计不仅从美学角度出发,而且还从保存原有文化特质,创造全新的文化内涵。以“天韵”为主题,以“点”、“环”、“轴”为特色,营造出一种“高贵”的居住环境。水景与步行街相交,流水潺潺,空间有时开放,有时闭合,有时静止,变幻无常,变化多端地演绎着“时”和“空”的交替,蕴含着“移步换景”的人文内涵。

1.2道路和交通-构架清晰,人车分流

小区道路体系结构明确,满足消防、急救等方面的需求。该方案采取了人车分流的方式,将停车场布置在具有局部自然采光和通风的地下停车场,并引入了景观节点,如喷泉、树、花等,直接进入电梯大厅。在建筑的中部,采用了户外绿化和步行系统,形成了一个中心的步行景观,为居民提供了一个便捷、舒适、安全、美观的户外活动空间。

1.3垂直布置

1.本项目工地的绝对标高为4.60米.

2.15、16#楼的室内设计高度±0.00等于绝对高度5.8 m,多层楼1L-#~L-12#楼的设计高度等于绝对高度5.2 m。17#建筑的内部高度±0,等于4.75米的绝对高度。

二.设计原则及理念

2.1设计原则

1、以建设通州新世纪示范居住区为目标,要突出先进性、先导性,体现新观念和新手法,达到高起点和高标准。

2、按照规划、设计的需要,统筹规划区域的内外环境,合理地确定总体功能布局和开发建设规模,并以泰山公寓二期工程为契机,推动通州开发区的住宅总体建设。

3、贯彻“尊重自然”、“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了达到居住、舒适度、安全性、耐久性、经济等方面的要求,本文提出了一种以生态居住环境为设计目标的设计理念。创建一个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的现代化社区。

4、在规划设计中贯彻生态、文化、效益三大原则,努力营造一种环境优美、文化内涵、经济效益和鲜明个性的花园式居住空间。

5、适应土地开发和建设的需要,以满足居民的需求。由于该工程是一座拆迁安置房,所以其规划与设计应以中低层住宅为目标,在规划时要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超前性与可操作性。

2.2设计理念

1、人,自然,建筑,和谐共生。

2、建设生态型居住社区。

采用高品质的喷砂漆,再根据不同的群落关系,按照住宅的自然组合来进行色彩分色,不仅丰富了视觉效果,而且增加了辨识度。公寓套间以起居室为核心,室内居所分离,洁净与污分离。内部空间布局紧凑,尽量减少通往客厅的过道,缩短走廊,增加空间利用率,增加舒适度。该建筑的单体建筑符合现代居住风格,注重经济、实用的原则,以客厅为中心,将各种功能空间组织起来,通过凸窗的设计,增加了内部的空间,增加了临窗的视野,主卧全部向南。厨房的布局考虑到了橱柜和电冰箱的位置。公共厕所采用分体式的设计,并在室外设置了空调机位。

三.城市规划住宅设计

着重于建筑的标志性、时尚性和可辨识性的塑造。独特的整体造型设计使得该项目成为了该区域的一个新的建筑亮点。建筑外观运用了法国和简约的设计方法,构成了三个法式建筑的美学比例,从不同的角度看,都能给人以清新的视觉感受,让它展现出非凡的建筑品质。根据人类生活的客观规律,结合现代生活行为的需要,力求做到科学、合理、细致。电梯直达家门,采用了全新的“前卫花园,后进客厅”的设计思想,将前厅与绿化景观融合,让居民在享受到高质量的别墅生活环境的同时,也能提高其价值。

家家户户朝南,客厅方正,户内功能完善,大部分房型对室内玄关、储物、办公空间的布置都有很好的规划。室内以客厅为核心,功能划分清晰。充分发挥了该区域的丰富景观资源,突出了该区域的高质量特色。

四.小区环境规划设计要点

4.1环保设计

4.1.1施工期间,除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并严格遵守《建筑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的规定,并应采取以下措施:

1)、做好扬尘、噪音控制,采取必要的防尘、降噪措施,并对重点部位进行防护;夜间不得施工,如果有特别的条件,需要进行其他的环境保护。

2)、对施工期间的污水进行妥善处理,严格控制污水超标排放。

3)、对各类建筑废弃物进行集中处理,并对其进行定时清扫。

4.1.2禁止在商业区从事有烟雾、噪声和光污染的商业和工业项目。

4.1.3在基地主、次入口及主要交通要道设置禁止鸣响的标识,并在公用设施中设置有必要的隔音、降噪措施,以防止噪音污染,保证本地区的声环境质量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 I级的要求。

4.1.4加强绿化,在公路两旁增加高大、茂密的树木,起到降噪、降噪、防尘的效果。

4.1.5加强对小区的管理,将生活垃圾进行袋装处理,并及时从基地内清运出去;化粪池中的沉淀物要定期由卫生机构进行清理。

4.1.6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商业建设,应当进行评估,并报请当地政府批准。

4.2废水:

4.2.1污水处理采取室内分流、室外汇流系统。

4.2.2污水经管道收集后,全部进入市政管网。

4.3废物处置:

垃圾袋装,由物业公司负责及时回收,并将其集中压缩,然后运输。

4.4卫生防护的设计

根据公共场所的卫生法规和相关技术规程。

4.4.1各单位之间的间隔应符合设计规范。各厕所自然通风采光条件较好。

4.4.2所布设的房屋和附属设施的建筑都按规定的室外空调安装。

4.4.3厕所的所有设施都按照规范要求进行。

4.5安全技术与安全的设计

4.5.1在小区入口处、中央车辆仓库等场所,均使用电子磁卡进行管理。

4.5.2在地下车库、主要出入口、电梯轿厢、门厅等部位设置闭路电视监听装置。

4.5.3所有建筑物的外墙均不得设置有利于人员攀爬的附属设施。

4.5.4周界防越警报与闭路监测

1)在基地周围设置必要的栅栏,并由前端探测器组成一道防御圈,防止异常入侵。通过对外围人员和罪犯的进出进行了有效的预防,降低了事故的发生。

按照基地的总体规划,按以下方式进行了设计:

A、围墙封闭,除了入口,周界用栅栏封锁,防止外人从外围进入。

B、探测器保护:基地地形平坦,采用了主动红外探测器,在围墙上安装了红外线探测器,一旦发现有人闯入,就会发出警报。

C、分区:根据地形和所选择的设备的生能参数,将周边划分为若干防区,以方便报警时的区域定位。

D、中心集中检测和显示:中心设置了周界的警报器,用于接收前方的警情,根据警戒区的大小,选择4个防区的警报器,当警情出现时,系统会收到警报,控制台上的指示灯会显示警情所在的防区,为了便于保安人员更好的了解警情的区域,可以在大屏幕上显示出警情。

E、联动报警:该报警系统与 CCTV监控系统组成联动,当报警信号被周边系统检测到时,该系统会自动监测报警范围。

F、现场语言震慑:中央收到警报后,启动声音晶片,前端扬声器发出提示。

2)闭合线路监视

基地的几个重要区域和主要的入口和周边边界的报警后,需要实是掌握现场的灯光。所以在室内设置了闭路电视监视系统,对重点区域、重点出入口、辅助性周界防越报警系统进行监测。

五.总结

我们既要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又要确保城市的迅速发展。从生态学的观点出发,进行城市的设计和规划,能使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因此,在城市设计与规划中,应坚持生态化,以达到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于东兴. 探讨生态建筑设计需要建立整体生态建筑观[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5, 005(026):4482.

[2]杨英. 生态建筑设计需要建立整体生态建筑观[J]. 居舍, 2019(7):1.

[3]李凯. 生态建筑设计需要建立整体生态建筑观的思考[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