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芦湖油田樊11块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4
/ 2

大芦湖油田樊11块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李小雪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山东,东营 257015

摘要:大芦湖油田樊11块为典型的低渗透油藏,后期表现出油层能量衰减快、含水上升快、剩余油分布规律认识不清等问题。为此本文根据樊11块的油藏地质特征,建立了油藏数值模型,油藏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总的剩余地质储量为152.13×104t,平面上剩余储量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区块的东部,纵向上剩余地质储量主要集中在44和51两层。

关键词:大芦湖油田;低渗透油藏;剩余油分布

1.油藏概况

大芦湖油田樊11块位于大芦湖油田的西北部,地处山东省高青县赵店乡西部,区域构造上位于博兴洼陷正理庄—樊家鼻状构造北端,局部构造位于樊家鼻状构造西翼斜坡之上,处于高青公司北偏东方位。樊11块油层主要发育在沙三中4砂组和5砂组,油藏埋深约2950m。根据樊11块的钻井、录井资料,地层层序自上而下分别为第四系平原组,上第三系明化镇组、馆陶组,下第三系东营组、沙河街组。其中下第三系沙三中为主力含油层系。各储集层物性差别较大,其中S3中1储层物性最好,平均孔隙度18%,渗透率28.4×10-3um2,S3中7储层物性最差,平均孔隙度11.5%,渗透率1.76×10-3um2,S3中4、S3下储层物性中等,平均孔隙度分别为16.4%、14.1,渗透率为8.4×10-3um2、4.1×10-3um2,但总起来说储层物性较差,属于低-特低渗储层。油藏圈闭南北受断层控制,西部为油水边界,东部为岩性尖灭。因此该油藏类型为构造—岩性油藏。

2.油藏数值模型建立

2.1模拟器的选择

樊11块油藏类型为岩性构造油藏,根据储层三维地质建模的成果,以及现有的工作条件,考虑了地层的非均质性、油水的可压缩性以及相对渗透率等因素的影响,本次研究选择 Eclipse 模拟软件中的 E100 黑油模拟器来模拟地下油、水两相的流动。模型在I、J方向上的网格数为30个,在K方向上的网格数为12个,总网格数为10800个,平面方向网格10m,纵向上网格步长为1m。

2.2模拟参数的准备

通过三维地质建模,已经得到研究区的构造模型和属性参数模型。地质模型经过粗化后,输出网格位置、尺寸、各网格块的孔隙度、3个方向的渗透率、初始含水饱和度等静态参数,这些是建立数值模拟模型的地质基础。整理研究区地面和地层各种流体性质参数,获得油藏数值模拟所需要的各种高压物性参数和基本物性参数。统计该区块自投产以来的生产、射孔数据等,进行生产历史拟合

2.3 历史拟合

(1)储量拟合

根据本次计算的储量值,对区块和各小层进行了拟合,具体拟合情况见表1。从表中可以得到,油藏储量和单层储量拟合误差均在5%以内,总体来看拟合效果较好。

表1 储量拟合情况表

小层

地质储量, 104t

数模储量,104t

误差,%

43

12.4

11.9

4

44

62.1

63.7

2.6

51

93.1

94.8

1.8

合计

167.6

170.4

1.7

(2)动态历史拟合

根据参数调整原则,完成了累产油、含水率等的拟合,通过动态历史拟合总体符合率达到了90%以上,具有较高的精度,为开发指标预测奠定了基础。

3. 剩余油分布规律

3.1平面剩余油分布特征及开发潜力

樊11块目前累产油为15.47×104t,采出程度为9.23%,总体采出程度较低,从目前剩余油分布图(图1)可以得出:从平面上看,剩余储量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区块的东部,这是由于当井网密度越稀疏时,井网对油藏的控制能力也就越弱,注入水波及的范围也就越小,剩余油饱和度就越高。当井网越密时,井网对油藏的控制能力也就越强,注入水波及的范围也就越大,整体的剩余油饱和度就越低。在F11-5、F173井之间的大片区域,井网稀疏,对油藏的控制能力弱,剩余油在井网不完善区富集。

平面剩余油主要部分在研究区断层线附近、砂体尖灭区和井网不完善区。区块存在部分区域未被井有效的控制,主要在于井的控制半径较小,油藏渗流还未波及,为下一步调整措施提供依据。

图1  樊11块沙三段含油饱和度图

3.2 小层剩余储量评价及开发潜力

根据不同小层剩余油分布图可以看出,区块各小层动用程度较低,目前储量相对富集区域主要位于生产井未能控制区域以及井间压力波及程度低的区域,剩余储量的富集区以及井网未能控制的区域都将为后期调整方案提供重要依据和方向。从表5中可以得出:

樊11块纵向上沙三段目前总的剩余地质储量为152.13×104t,其中43层采出程度为9.6%,剩余地质储量为11.21×104t,44层采出程度为9.9%,剩余地质储量为55.96×104t,51层采出程度为8.73%,剩余地质储量为84.96×104t,剩余地质储量主要集中在44和51两层,占总的剩余地质储量的92.57%。

小层内部剩余油主要分布在储层的顶部和夹层隔档处。平面上的剩余油主要部分在研究区断层附近、注入水波及不到的砂体尖灭区和无井网控制区。

4. 结论

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对樊11块剩余油分布进行了研究,总的剩余地质储量为152.13×104t,从平面上看,剩余储量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区块的东部,主要集中在F11-5、F173井之间的大片区域,井网稀疏,对油藏的控制能力弱,剩余油在井网不完善区富集;从纵向上看,区块各小层动用程度较低,剩余地质储量主要集中在44和51两层,占总的剩余地质储量的92.57%。

参考文献

[1] 黄少雄,傅强,冯佃亮,等.基于流线模拟研究高含水期密井网下剩余油分布规律—以胜利油田孤东七区西Ng52+3 层为例[J]. 石油地质与工程,2016, 30699103.

[2] 计秉玉,李彦兴.喇萨杏油田高含水期采收率的主要技术对策[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4235:4753

[3]刘伟才,刘世盛.延长青平川油田长2储层最终采收率预测分[J].辽宁化工,201140(12)12941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