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经济普查源头数据质量的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4
/ 2

提高经济普查源头数据质量的策略研究

刘会

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双塘镇人民政府 江苏徐州  221415

摘要:源头数据质量治理和管理情况,直接决定经济普查工作效果与成效。因此,管理与普查主体要深层次剖析经济普查中源头数据质量控制的价值意蕴,充分认识和意识到该项工作的重要意义,以此有原则的提出新策略,一开发专门的数据质量治理和管理系统,二大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深度介入经济普查过程,三全面推动普查人员的专业化发展。

关键词:经济普查;源头数据;质量;提高

引言:

中国式现代化概念和倡议提出后,面对敏感和复杂的经济局势,我国势必会对市场经济发展质量进行全面体检。国务院已正式印发通知,要求各级政府在2023年全面开展经济普查工作,这已是全国性质的第5次大规模经济普查活动,所采集和聚合的数据质量,以及经济普查的科学性与前瞻性,直接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变革趋势。经济普查是有关国家发展和战略调整的重要决策,更是关乎千家万户生存与发展命运的大事,对此必须把控好数据质量,这是经济普查的命脉与根本,以及评价与验证工作质量与成效的唯一标准。我国必须在提高经济普查源头数据质量方面深度思考,严格控制与防范统计造假问题和现象。

一、经济普查中源头数据质量控制的价值意蕴

(一)增强经济数据的可信度与可靠性

经济普查中控制源头数据质量,主要目的是为了夯实重大决策和决议的数据支持,作为重要的全国普查项目,必须要保证所有信息数据的可靠性与可信度。尤其在数据采集的初始阶段,必须保证各种调查渠道的科学性与正确性,确保治理主体更加精准的判定和判断国情国力。而为了在不同时期和各个阶段,都能逐步增强经济数据的可信度与可靠性,需在经济普查的过程中把控好源头数据的质量。

(二)保障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科学发展

我国全面开展经济普查工作,主要是聚焦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过程,采集重要的信息数据,继而充分了解各个产业发展与运行的实际状态。而无论是采矿业和交通运输业,还是房地产业和技术服务业等,都是经济普查的对象及内容。在经济普查中控制源头数据质量,根本价值在于保障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科学发展。而各项信息数据是决议和决策的依据,若在源头处发生致命错误,就无法科学的规划各个产业的转型与升级。因此,我国在实际开展经济普查工作时必须严格控制源头数据质量,继而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科学规划和改革提供详实的数据支持。

二、提高经济普查源头数据质量的基本原则

(一)服务全国和区域经济稳定和健康发展原则

提高经济普查源头数据质量,必须形成全局意识和系统性思维。根据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实际发展与转型状态,有科学依据和正确方向的制定经济普查方案。秉承服务全国和区域经济稳定和健康发展的原则,采集各类信息数据,并能帮助治理主体更加全面和客观的盘点国情国力。

(二)以技术赋能经济普查过程的原则

经济普查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涉及的管理层级和行政部门较为多样,其中一个环节和数据发生错误,很有可能会对后续的工作造成严重影响。而我国为了全面掌握市场经济发展规模和速度,必须有条理和程序的推进经济普查工作,严格控制源头数据的质量和安全。在具体落实经济普查工作的过程中,应秉承以技术赋能工作过程的原则,学会利用大数据分析工具保障源头数据的可靠性与真实性。现代信息技术要部分替代人工作业,进而降低人为因素对经济普查工作质量的干扰与影响程度。

三、提高经济普查源头数据质量的科学策略

(一)开发专门的数据质量治理和管理系统

经济普查工作中采集与聚合的信息数据,是国家宏观调控经济发展规模和速度的依据,需要利用技术手段保障源头数据的质量。我国应开发专门的数据质量治理和管理系统,对历届普查的信息数据及相关报告进行大汇总。基于可靠和翔实的历史数据,厘清影响经济普查工作质量的影响因素,以此更加科学的制定行动方案与管理方略。国家常态化开展经济管理和建设工作时,就应将相关的信息数据统一录入专门的数据质量治理和管理系统中。而在大规模开展全国性的经济普查工作时,可基于原始的历史数据,判定与审核新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历史数据与动态信息的多维度对比下,更有助于从源头处理顺与理清数据问题。我国要根据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数据规模,开发具有较强储存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数据质量治理和管理系统,围绕大数据分析、大数据采集、大数据管理等模块,常态化的进行信息数据管理,为后续的经济普查工作奠定扎实的数据资源基础。我国无需等到集中式经济普查时再去采集相关信息,应在日常工作中就能养成采集与分析信息数据的习惯。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经济发展相关的所有重要信息数据,要统一和完整的录入到系统中,这样在实践工作中可随时抽调数据,并在不同的语境和经济形势下,分别判定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在具体开展第5次经济普查工作时,可参照历史数据评判和审核新源头数据的完整性与可信性。

(二)大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深度介入经济普查过程

经济普查工作的内容是复杂的,必须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工作过程,且能全面和全方位监控源头数据的采集过程。大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应深度介入经济普查全过程,用科技力量有效控制源头数据的质量。如相关部门自上而下布置任务的过程中,就要提前利用大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了解基层运行情况,在线上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基层开展经济普查工作的难点与问题,以此为着力点,设计更加有效和可行的工作计划和方案。基层在信息采集与信息核实方面存在人力短缺问题,相关人员缺乏专业能力和大数据分析能力。此时,要给基层配以专业的管理人员,全面负责此次经济普查工作的源头数据质量控制工作。而各个部门和各级政府实际推进经济普查活动时,管理者要动态的大数据分析与挖掘,对各种源头数据进行审核与价值判定。负责人要利用技术手段,全过程监测普查人员的工作过程和数字轨迹,了解他们采集信息数据的渠道,并对这一内容的正确性与科学性进行大数据分析与判断。在经济普查的整个过程中,需尽最大可能的用数据说话,不再被人为因素所限制和控制。

(三)全面推动普查人员的专业化发展

普查人员是控制源头数据质量的第一主体,必须要保证他们拥有极强的数据分析与管理能力,具备较高水平的责任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我国在具体开展经济普查工作前,要选择和培育符合要求的普查人员。通过全面推动工作人员的专业化发展,从源头处充分保障各类信息数据的可信度与可靠性。普查人员岗位胜任力和责任意识,直接决定经济普查源头数据的质量。因此,必须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和问题,科学制定教育培训计划与方案,且根据当前技术环境和经济环境特点,动态优化与完善培训程序与考核方案。我国要根据2023年经济普查的工作规模,在人员配备上提前做好充足准备。既要面向基层工作人员做好岗前培训,还应提前招纳大学生志愿者,实现多种类型主体的控制经济普查源头数据质量。

结语:

普查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素质,以及经济普查方法和程序等,都是影响源头数据质量的重要因素。我国在实际开展经济普查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利用技术手段控制源头数据的质量,且能加强普查人员的教育与培训,在技术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积极作用下,有效提高经济普查源头数据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焕英.提高经济普查源头数据质量的策略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22(32):67-69.

[2]马力强.提高个体经营户抽样调查数据质量探索[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9(11):62.

[3]李莎,何胜利.经济普查数据质量管控之浅见[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9(10):56-57.

[4]金淑英.从经济普查实践谈入户登记质量控制[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5(02):52-54.

作者简介:刘会(1978.11.06-),女,汉族,江苏邳州人,本科,统计中级,研究方向: 投入产出和经济普查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