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建筑材料价格对建设工程造价的影响及风险管理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4
/ 2

分析建筑材料价格对建设工程造价的影响及风险管理对策

何正职

广西建工第五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广西柳州市,545001

摘要:在建筑项目中,材料费在工程造价占比超50%,在装饰工程、安装工程中,材料费在工程造价占比可超75%。材料费高占比决定了材料价格的波动对工程造价有着巨大的影响。在建筑工程设计、施工过程中,结合工程项目特点,因地制宜,了解建筑材料市场行情,及时掌握材料实时价格,合理对材料价格波动预测及管控,对项目工期、质量保证,提高生产效率,确保工程造价可控,最终才能实现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企业经济效益,节约社会资源。因此,本文对建筑材料价格对建筑工程造价及风险管理对策的影响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材料价格;建设工程造价;影响及风险;管理对策

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发展态势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更加明显,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呈现出迅速变化的特点。近年来,新冠疫情形势的不稳定,导致商品价格也出现了频繁波动的情况,对各行业的价格管理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建筑工程中,材料费在工程造价的占比普遍超50%,部分特殊装饰工程和安装工程占比高达75%。材料价格的波动造成工程造价超出预期,极有可能带来项目生产停工、质量不达标等问题。如何合理有效管控材料价格,控制材料费用,规避及降低其波动带来的风险,是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

1建筑材料价格变动风险

建筑行业产业链条长、涉及面广,产业链条上下游产业变动或相关行业波动都将会传导到建筑材料市场中来,带来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建筑材料价格的波动,进而使得建筑行业在实施价格管理与调控等方面的工作必须考虑更多因素。近年来,国际经济大环境背景的不稳定,全球新冠疫情的反复爆发,都深刻影响着国内经济形势,体现在各个行业不确定风险的增加。房地产行业的政策调整,新基建的逐步推进,都将给建筑材料市场带来深远的影响。国际、国内环境及政策的调整带来建筑材料价格的频繁波动,建筑工程从概念到成品的过程周期长,必然要面临建筑材料价格波动的影响。在项目工程建设过程中,若建筑材料价格波动,则可能导致建筑材料费偏离预期,施工单位利润降低,项目进度、质量可控性降低,建设单位成本增加,企业利润受损失。

2建筑材料价格对建设工程造价的影响

2.1工程造价提高

建筑材料价格波动分为上涨和下跌,对工程造价的不利影响主要由价格上涨造成。建筑材料费用在工程造价高占比,使得材料价格上涨将极大的带动工程造价的提高,按50%估算,材料价格上涨10%将导致工程造价提高5%,这样的波动对工程造价控制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在工程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波动给决策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事关工程立项启动与否。在工程招投标阶段,投标单位若没有充分的材料市场调查和业务经验,过于乐观的预期,会造成材料价格报价偏低,工程投标价偏低,自身利润无法保证,亏损风险增加。

2.2增加施工企业运营风险

施工企业有自身的经营利润目标,在招投标环节已经初步拟定,施工合同签订后,建筑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施工企业盈利目标无法达成预期的风险增加。施工合同中明确价格不做调差的,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全部由施工企业承担。施工合同中价格调差方式不合理,不能及时将造价成本的增加反应到工程过程进度款或调差幅度无法匹配市场价格实际波动幅度,施工企业过程资金成本增加,利润降低甚至亏损的风险仍极大。

2.3增加工程工期与质量的不可控风险

建筑材料价格上涨后,施工企业基于企业利润最大化或降低损失的考虑,故意放缓施工进度,等待材料价格回落到合理水平或预期水平再恢复正常生产,从而规避在价格高位采购材料,降低实际采购成本。规避建筑材料价格上涨带来利润损失的另一个策略,就是以维持原有采购价格不变或尽量控制涨幅来确保实际采购成本可控,市场经济背景下,材料价格和材料品质存在强关联,导致实际采购材料的品质必然下滑,最终给工程质量带来不利影响。建筑材料价格波动通过影响施工企业管理人员的行为增加工程工期与质量不可控风险。

3建筑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管理对策

3.1完善合同条款

一般情况下,建筑工程建设周期比较长,且施工量较大,涉及的因素比较多,签订合同时需充分考虑建筑材料价格波动的问题,尤其是合同履行期间大幅度上涨现象。为了避免双方产生合同和经济纠纷,签订合同前应做好系统分析和评估,将价格波动风险纳入合同条款,保证其科学性、合理性,结合工程规模、工艺、施工要求以及周期等考虑,确定合适的支付方式以及计价方法。如果施工工艺相对简单,且周期比较短,整体规模并不大,可以选择固定总价的方式。如果周期较长、工艺比较复杂且规模较大,建议选择调值总价的模式,能够减少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与此同时,项目建设时可能会发生条件变更等,签订合同时也应重点考虑,明确不同主体的责任,如果建设过程中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根据合同规定明确责任方。

3.2完善项目成本管理体制

首先要加强对项目成本管理的认识和重视,提高管理人员的成本意识,使他们充分了解到项目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最大的发挥;其次要建立健全的项目成本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并将其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出现权责不清的情况;最后要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对工程的施工过程进行监督以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建筑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为了能够在市场中生存,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这就需要一套科学的、先进的、符合时代的成本管理系统,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

3.3健全价格管理体系

基于现有的价格管理模式,健全和完善相关制度、流程,能够有效规避建筑材料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设立专门人员对价格进行动态管理,实时掌握市场变化情况,打破传统信息来源单一的弊端,综合各类信息分析市场价格,包括网络、报纸以及电视媒介等,及时了解相关价格和技术信息,从而科学分析建筑材料价格走向,准确把控其波动情况,为后续采购、招标等环节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提高工程造价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

3.4对施工用量进行严格控制

建筑项目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利用不同类型的材料进行,并且使用量相对较大,因此,项目管理人员需要通过科学有效的措施对施工用量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首先,施工材料是工程项目建设的基础,项目管理人员需要对材料成本进行严格的管理,将工作中心放在材料的采购、仓储和使用当中,以免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出现材料的浪费现象。总结来说,项目施工前要对采购方案的合理性进行审核,采购人员要积极地跟财务管理人员进行沟通,从而保证采购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免在材料管理的源头上发生浪费问题。其次,施工材料采购结束以后,项目管理部门需要对购置材料的数量和质量进行严格的核对,从而保证其应用在施工中的安全性。

3.5依据材料特性,合理计算购买数量

在建筑建设过程中,如果建设所需原材料的价格出现显著变化,施工单位应根据对各种材料需求量的了解,合理制定材料采购计划,最大限度地降低建筑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不良影响。在不影响建设过程和质量的情况下通过确保自身的经济利润,可以促进自身的长期稳定发展如对于建设物的建设所需的主要原材料,比其他原材料数量大,施工企业可以采取流量调整方式。根据对目前建设过程的了解,与材料经销商共同商议材料提供方案,根据材料价格的变化幅度合理制定采购数量。对于一些建设所需的辅助类材料,如果其价格波动出现较大现象,施工承包单位可以采用系数调整方式,合理评价其价格变化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制定下一步的采购方案。

结束语

建筑行业处于蓬勃发展状态,但行业内不断涌现出大量新型企业,行业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建设单位建立良好的建筑原材料价格上下波动反应机制,有助于提高自身竞争力,在激烈的行业市长/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促进自身长期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岳琴.建筑材料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分析[J].四川水泥,2022(05):77-78.

[2]李文杰.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的材料价格风险控制[J].居业,2022(04):127-129.

[3]张莎.材料价格变化对公路造价的影响分析[J].交通世界,2022(07):133-134+140.

[4]郭朝阳.材料价格波动对公路工程造价的影响和对策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21,44(11):218-219.

[5]邓如媛.工程造价控制中材料价格的风险管理策略[J].财经界,2021(24):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