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一轮复习备考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4
/ 2

高中地理第一轮复习备考策略

刘晨阳

陕西省咸阳市乾县第二中学         713300

摘要:教师的基本工作是:教育、教学、教研。高三学生的学习生活是以“身心为基础,思想为先导,学习为中心,学好考好为目的”的过程。因此,作为高三教师都应该紧紧围绕如何端正学生思想、如何开展教学、任何实现更好地教。

本文从五个方面就高中地理第一轮复习备考浅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高中地理;一轮复习;备考策略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高考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历年高考试题都离不开“以能力立意"这一主题。高中地理一轮复习是夯实基础、培养能力的关键时期,第一轮复习的扎实程度,是决定高考成败的关键。我认为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思路应坚持以高考考试说明和大纲能力的要求为出发点,根据高考中使题的立意和表达形式的新变化加以认真复习,狠抓基础,重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为主。

一、关注生产、生活,培养地理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一旦对某件事情或某个问题产生兴趣,他(她)会想尽一切办法把它弄清楚。作为学生,要把地理学科学好,大幅度提高高考成绩,就必须对地理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既能提高学习地理,学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能加深对地理概念、原理、规律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呢?同学们不妨从领悟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做起。

1.在经济领域,处处用到地理学科的知识。如工厂选址、农业区位选择、交通线路的选线、城市功能区的规划等。

2.在日常生活中,地理知识更是如影随形。如外出旅游、投亲访友,一定会涉及交通方式的选择和交通线路的设计,还有景区自然风光、风土民情的欣赏等。

3.政治、历史、语文等学科的学习,也离不开地图、地理位置、资源等地理知识。如中东地区,无论历史上还是当代,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当然中东地区也是历史、政治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究其原因,都与中东地区的地理背景(重要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石油资源)有关。

总之,留心我们的生产、生活可以发现:地理学科处处都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同学们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欣赏CCTV科教频道《地理中国》节目,它可以让你跟随地理科学家去探索一个又一个的地理奧秘,弄清一个又一个的地理谜团。这样,同学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对地理学科产生兴趣。

二、坚持与老师同步复习,狠抓地理“双基”

纵观多年的高考地理试题不难发现,高考考查的都是地理“双基”,分值占总分值的比例大,而且熟练运用地理“双基”又是做好能力创新题的前提,所

以无论是高三应届生,还是往届生,忽略地理“双基”的复习,都是不明智的、

没有远见的。与老师同步复习可以与老师形成合力,能提高复习的速度和效率,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我以自然地理“地球运动”为例,谈一谈地理“双基”复习:第一,根据上一学年的《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对教材进行预习。如认真预习地球自转的主要特点(地轴、方向、周期、速度),地球公转的主要特点(轨道、中心、周期、方向、速度、黄赤交角),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昼夜交替、地表水,运动物体偏移、时差、地球形状的形成),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的划分等)。在这一过程中,也许有些重点内容不能掌握,有些难点不能突破,有些易混点不能辨析,这些现象都是很正常的,可留在课堂上在老师的指导下逐一解决。第二,在课堂上要全神贯注、集中精力、认真听老师讲解,并积极参与师生的互动。具体要做到: (1)“看”, 即认真观察老师利用地球仪或多媒体课件模拟的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2)“画”,即把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的示意图画在纸上,反复练习,熟记于心。(3)“思”, 即认真思考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以及地理意义形成的原因或根源。(4)“问”, 即对通过自己刻苦钻研仍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及时请教老师、及时与同学交流,做到疑难问题节节清、日日清。第三,课后要及时复习,加强训练,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心理学家研究所得的遗忘曲线可知,对已经识记的知识要及时、反复地复习,才能提高记忆、减少遗忘。所以,课后我们要反复阅读和回忆地球运动的特点及地理意义,高质量地完成课后练习以及老师布置的同步练习。

三、适时训练,巩固地理“双基”,提高考试能力

在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时,大搞“题海战术”是错误的。但是如果只读、只背课本和课堂笔记,不做相当数量的训练题,也是低效的、不可取的。因为只有做足一定数量的相关训练题,才能不断地重现和巩固重要的考点,提升应对高考地理学科各种要求的能力。具体地说,在选择练习题时,要注意基础性、针对性、多样性,以中低端题型为主。例如,以填空题的形式考查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运动特征,以判断题的形式考查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以综合题的形式考查地球运动对我们的生产、生活的影响等。切忌选择综合性过强、针对性差、高度抽象、计算复杂等题型。如果选择的训练题过难,只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对加强地理'双基”毫无益处。

四、重视图表复习,提高识别地理特征的能力

图表是学习地理的“第二语言”。图表以信息量大、空间位置明确、生动、

形象、直观为特点,历年来备受高考地理命题专家的青睐。“无图不出题,出题

必有图”,已经成为高考地理命题的一大特点。针对上述特点,作为高三学生,

加强图表的训练,是高考地理考出好成绩的又一关键。图表类型不同,学习和

训练的方法也不同。图表大致可分为三种:一是区域地图。在复习区域地图时,

我们应侧重于区域定位和了解区域环境特征(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土壤等)。二是统计图表。在复习统计图表时,我们应掌握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的统计资料及图表统计总结,从中找出规律,指导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三是等值线图。等值线分等压线、等高线、等温线、等盐度线、等震线、等降水量线、等潜水位线、等太阳高度线、等积温线等。在复习等值线图时,我们应了解等值线的走向、数值变化、疏密变化以及极大值、极小值等,从而概括总结某要素的变化规律、原因分析及应用。

    五、统揽全局,关注“面”,采用微专题突破主干知识

如“宇宙环境”的主干知识是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所带来的昼夜更替、地方时(区时)差、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划分等。从近两年的地理试题中可以看出昼夜长短的判别、正午太阳高度、地方时(区时)与日期的计算、经纬度距离运算等一些与人类生活、 生产有关的问题一直是高考命题专家们眷恋的对象。

因此,在一轮复习中从自然地理学习的“面”上,采用微专题案例式复习法进行较为系统的知识归纳整理是一个不错的方法。考生可以结合《考试大纲》,把教材中的知识点归类整理,如日地关系、地球运动、黄赤交角及其影响、时间运算、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对气候的影响、河流地貌、河流水文水系特征及其影响、水平自然带分布规律等,从小切口进入,循序渐进,稳扎稳打,各个突破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此外,还可以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以提高复习效率,如垂直自然带(高山植物区)分布的一般规律:

①相对高度愈大,纬度位置愈低的山地自然带数量愈多。

②山麓的自然带与山地所在地的水平自然带(基带)一致,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更替与纬度地带性相似。

③同一自然带在阳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比阴坡高。

④积雪冰川带下限(即雪线)高度副热带地区最高,纬度高则雪线低;迎风坡低于背风坡;阴坡低于阳坡。

总之,同学们只要对地理学科产生了兴趣,并且虚心听从老师的指导,狠抓地理“双基”,适度训练,重视图表,统揽全局,关注“面”,采用微专题突破主干知识就一定能够顺利完成地理的第一轮复习,并为后面的第二、第三轮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