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审计的风险分析及防控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02
/ 2

政府审计的风险分析及防控策略

朱建峰

黄冈市审计局  湖北黄冈  438000

摘要:在新的社会发展环境下,加强对政府的审计工作和管理,强化审计责任风险意识、防控审计制度风险是十分重要的工作。本文从当前政府审计风险角度进行分析,针对现存审计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加强政府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并完善后续审计体系,通过强化被审计主体的责任意识,灵活对待与审计对象和审计项目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客观情况和法定条件作出公正的评估和决策,以减少或避免政府的审计风险。

关键词:政府审计 风险分析 防空策略

1审计风险的主要成因

1.1政府审计机构的审计人员对审计风险了解不够

目前,政府审计委员会和审计署都十分关注审计风险,但是基层审计机关对审计工作认识不足。一个领导者在审计风险管理上的经验稍有欠缺,就很难做到对其进行有效的防范和全面控制。管理者自身对风险的主观认知与其他审计人员所能察觉的风险有很大差异,审计人员的主观意识主要是对企业内部风险进行有效管理。若企业领导人不能正确认识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必然会给企业的整体审计工作造成很大的风险。因此,审计人员风险识别失败是面临最大危险的审计战略风险,我们必须对此有充分了解,认真思考,积极应对,深刻认识在实际审计工作中所面对的巨大风险挑战。

1.2由于审计人员的疏忽和各种不当的行为而无法确定的审计潜在风险

一是审计内容是否全面、是否具有较强的包容性、是否越过职责范畴、是否与审计目标相适应,是否符合各级政府工作的基本需求。二是否能够完全遵守审计过程中的各项规定,审计抽样计划资料的收集编制要求是否全面准确可行,重点项目和年度主要跟踪审计的项目是否存在重大疏忽、稽核抽样调查数据材料的汇总分类原则和逻辑排列程序是否真实完整、具有逻辑性,相关文件是否达标。对于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其法律依据是否适用适时。在审计意见和做出处罚决定之前,是否具有清楚、正确的公告文字表述,审结结果是否客观、真实。三是作风问题是否有所改进、审计监督工作是否严格到位、审计内控是否完整并提供参考。

1.3在国内现行有效的双重领导体制中,由于受到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存在审计风险

“双重领导”是审计机构在实践中得到有效的贯彻和执行。因此各级审计机构在实践中出现很多新特点。由于审计中问题范围的初步识别、情况报告、重大分析报告和具体问题的调查与处理都和地方政府审计部门有关,因此必须保障工作的公正性,减少各类审计的廉政风险,使得各个级别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客观性、公平性得到全面保障。当前,随着我国审计转型的不断深入,政府审计机构开展的审计活动中存在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厘清社会责任界限,有效减少政府审计风险。

1.4固有性审计风险

固有性的审计风险主要是指被稽核企业是否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评估制度,对报告项目中出现的错误信息进行及时、高效管理。若被稽核企业建立健全的风险控制评估系统,能够对其进行有效控制或适当定位,从而为被稽核企业进行风险管理和预防评估工作提供重要、客观的依据。如果审计机构发现被稽核机构内部控制质量管控体系失效,则该公司被认为存在内部控制风险,而该公司内部监控系统将要重点关注以下问题:一是内部管控制度不完善,管控漏洞。二是从被审计企业的各种业务经营活动,从最初凭证到编制报表是否符合会计准则,财务相关的报表是否真实、合法、完整。

1.5审计系统不完善、方法技术陈旧

从客观方面分析审计的理论、制度、技术等都会对我国审计管理产生一定影响。由于审计方法和审计技术陈旧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审计技术明显分为三个发展时期,即报表基础审计、系统审计和风险问题审计。但是,大部分企业还停留在基础审计阶段。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诸如对重要程度的评价、内部监控体系的检验等都很难得到有效运用。目前,基于风险的审计方法比较具有挑战性。

2控制审计风险的措施和途径

2.1全面树立审计机关审计人员牢固的风险意识

审计监督实践研究表明显示,确保审计管理者对控制质量风险的高度重视是控制质量风险问题的重要因素。若经常忽略对审计报表质量进行风险控制,会造成重复性审计工作,甚至出现严重的行政处罚。因此要切实维护审计事业生命周期,促进审计事业的良性发展,必须重视审计工作的风险意识。

2.2强化审计理论研究,重视审计技能培训

首先应当建立专门的理论研究并根据现有实践,对我国审计工作的实际情况展开深入探讨。当前,我们可以从下列方面对审计技术进行优化。一是要大力推广电脑技术进行审计工作。二是引入基于风险的审计工作,以减少审计风险。基于风险导向的审计方法,通过对审计风险进行全面分析与评估,从而判断可承受范围。近几年,在世界各国的很多国家都采用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方法,减少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同时也把审计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

2.3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独立客观公正合理的审计原则

审计意见变更或者审计结论说明,严格意义上应当与当年年度被审计事项情况相符,如果有明显不同,可以按照规定再次向政府或审计部门提出审计报告变更审查申请或者提出变更稽核情况说明,受政府委托从事审计工作的审计机关和社会审计机构是委托审计复查的重要对象。通常,在审计工作中,与被审计单位协商、出具调查问卷是审计工作的主要方式,审计工作要与被审计单位实施状况联合商议,以确保审计反馈资料的真实性和内容的准确性,提高审计监督服务机构质量水准。对涉及到的稽核机关工作人员违规行为和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严肃、正确地进行调查,将这些所发现的问题书面上报给稽核主管机关,确定相应的第一个监管责任人,坚持实事求是、独立客观公正合理的审计原则进行审计。

2.4严格落实审计“三级复核制”,降低审计风险

按照规定,主动、稳健地落实审计业务小组的领导责任,由审计业务小组的组长对审计人员所做的审计日记、审计依据、审计记录等进行核对;各单位主管或各相关单位负责人要注意审计工作的落实情况,以此为依据对主要问题进行优化和调节;对审计结果的准确性进行确认,对审计中存在的定位错误、违规处理、违法处罚等问题作出相应调整,有效避免由此产生的恶劣影响,严格落实审计“三级复核制”,降低审计风险。

2.5灵活处理审计人员与审计项目的关系

如果对被审计对象的审计事务较为熟悉,可以采取先组建一个审计组,然后熟悉被稽核对象或者被审计的项目。但对初次审计的被审计项目或者审计单位,审计人员在执行相应的准则或者要求时,应当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比如,在新审计的政府工程或新建企业的稽核中,没有经过全面调查,很难成立一个合适的稽核小组。所以对于首次审计的被审计对象或被审计的项目,应当首先了解其具体详情,然后在必要时合理化组建审计团队。通过不同的稽核专家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可以有效减少因审计不熟练所带来的风险,进而提升审计效率和质量。

2.6依据客观事实和法律做出客观评价和决定

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认真完成审计报告。在逐一审查审计报表后,以客观、公正的角度进行评估并提出意见。特别是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审计和评估,在公正、客观、真实的前提下,用审慎的眼光完成评估工作。在这一过程中,一旦做出不公正的评估,很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必须重视审计评估工作,就审计范畴中的问题做出理性评估。只在审计事项证据充足的情况下才能做出科学评估。审计语言要谨慎、恰当,对新事物要保持专业性、谨慎对待。

3结语

为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必须深入研究并掌握其特点。剖析风险成因,把握好运行程序,政府审计风险形式各样、成因复杂、防范难、危害广,从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政府内部审计的风险管理的系统性以及重要性,它涉及到整个内部审计的各个方面,要求我们在实施过程中要采取多种手段,有效避免审计风险。

参考文献

[1] 印兴国, 薛芬, 陈志扬. 政府投资审计廉政风险分析及防控[J]. 中国审计, 2014.

[2] 邹明嘉, 成艺涵, 徐鸿望. 政府审计视角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分析[J]. 财会学习, 2020(27):2.

[3] 钟为颀. 审计视角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分析[J]. 纳税, 20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