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子拌种处理的田间效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12
/ 2

玉米种子拌种处理的田间效应

王丹

东丰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   136300

摘要:玉米在全世界大部分国家广泛种植,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农作物,在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以及为工业生产提供资料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玉米产量的不断提升,相关人员应该加强对玉米种植技术的积极探索与研究。由于玉米的种子拌种质量直接决定了玉米生长质量和产量,因此,本文针对玉米种子拌种处理具有的田间效应展开详细分析,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农业发展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玉米种子;拌种处理;田间效应

对于田间效应而言,主要是指在栽培和管理农作物的过程中,通过采取多元化技术措施,使农作物生长质量和总产量得到有效提升的一种现象。作为玉米种植环节和管理流程的重要工作之一,拌种能够对玉米的田间生长效应产生直接影响。现阶段,大部分玉米种子拌种选择的方式以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及植物激素当初等手段为主,然而在对玉米促生长物质进行选择的过程中,种植人员不仅要对玉米品种具有的适应性进行充分考虑、对田间效应进行综合分析。本文以DA—6和复硝酚钠这两种促植物生长物质为例,对玉米种子拌种之后各生长环节的田间效应进行对比分析,确保经过拌种处理后的玉米种子具有良好的田间效应。

一、DA6拌种处理效果

(一)玉米种子活力对田间效应产生的影响

在开展DA—6拌种处理的过程中,种植人员应该以室内发芽实验各项指标为标准。在本次实验中,选择的玉米种子品种分别为:先玉335、郑单958、邦玉339,拌种液选择浓度为150mg/L的DA—6。通过实验能够证明,拌种处理过的种子不仅发芽率大幅度提升,而且还能使玉米幼苗具有较强的生长活力。在对这3个品种进行拌种处理之后能够发现,当玉米幼苗的指标为150mg/L时,拌种效果处于最佳状态。因为通过拌种处理之后的玉米种子,根系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效果良好,能够使玉米幼苗的干物质量明显增加,当幼苗形态指标处于150mg/L时,经过拌种处理过后,对这3个品种的幼苗进行田间播种,无论是出苗率,还是幼苗增重,都呈现出明显的增长态势。

(二)玉米幼苗株高和穗位对田间效应产生的影响

利用DA—6拌种溶液对这3个品种的玉米种子进行处理之后,能够使玉米幼苗的株高和穗位都得到大幅度增加,当玉米幼苗形态指标处于150mg/L时,株高和穗位的增长幅度最明显。然而通过与标准组进行对比能够发现,这3种玉米种子的株高和穗位增加程度并不明显,从中能够看出,株高和穗位对拌种处理效果的影响较低。

(三)玉米幼苗叶片特征对田间效应效果产生的影响

当玉米幼苗处于吐丝期和灌浆期时,玉米幼苗的绿叶面积越大,幼苗植株的光合作用效果越明显,玉米颗粒就越饱满,产量就越高。在利用DA—6拌种溶液对这3个玉米品种进行处理时能够发现,当叶面指数处于150mg/L时,与标准组相比,其他浓度有所提升,但提升效果并不明显。由于玉米植株的光合作用效果受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较大,而经过DA—63拌种溶液处理过后的玉米种子在浓度为150mg/L时,经过叶绿素测定仪检测后,能够发现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到达峰值,但是在经过生育期之后,3个品种的玉米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均无明显差别[1]

(四)玉米种子产量对田间效应产生的影响

将这3个玉米与品种分别浸泡在浓度不同的DA—6拌种溶液中进行处理,通过与标准组进行对比之后发现,总产量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当拌种溶液浓度为150mg/L时,玉米产量增加效果最明显。其中,郑单958的增产比例为2.3%;先玉335的增产比例为2.49%;邦玉339的增产比例与标准组相比,几乎未发生变化[2]

二、复硝酚钠拌种处理效果

(一)玉米种子活力对田间效应产生的影响

将上述3个品种的玉米种子使用复硝酚钠拌种溶液进行处理时,当浓度为200mg/L时,3个品种玉米种子的各项指标均呈现明显上升态势,波动幅度在3%-16%之间;玉米幼苗的形态指标也呈明显上升态势,波动幅度保持在2.7%-27%之间。充分说明:复硝酚钠拌种溶液能够使玉米种子的活力有效提升,并且对玉米植株的根系发育具有较强的促进效果,确保玉米幼苗吸收营养物质的能力大幅度提升,增加幼苗干物质重量。当浓度为200mg/L时,3个玉米品种幼苗的田间出苗率和苗重指标方面呈现上升状态,但不同品种的增长幅度存在明显差异。出苗率方面郑单958排在首位、先玉335排在第二和、邦玉339排在第三;苗重方面先玉335排在第一、邦玉339排在第二,郑单958排在第三。也就是说,经过复硝酚钠拌种溶液处理后的玉米种子,不仅具有较高活力,而且田间出苗率大幅度提升,根系生长质量得到进一步强化[3]

(二)玉米幼苗株高和穗位对田间效应产生的影响

3个玉米品种在经过复硝酚钠拌种溶液处理之后,无论是株高,还是穗位,在初期都呈现出明显增加态势;随着高度不断提升,具有的差异越来越小;当浓度为200mg/L时,各项差异对比结果较为显著。然而从整体层面来看,经过复硝酚钠拌种溶液处理后的3种玉米品种幼苗株高和穗位的变化,均不会对田间效应产生明显影响

[4]

(三)玉米幼苗叶片特征对田间效应效果产生的影响

使用不同浓度的复硝酚钠拌种溶液对3个玉米品种进行处理之后,叶面指数都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状态,当浓度为200mg/L时,表现出的处理效果最佳。当玉米幼苗处于吐丝期和灌浆期时,叶片面积增加幅度最大的是先玉335;3种玉米品种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在经过不同浓度复硝酚钠拌种溶液处理之后,生长到灌浆期时叶绿素含量显著提升,但是生长到成熟期之后,又呈现降低趋势,在生育期结束后,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差异不大[5]

(四)玉米种子产量对田间效应产生的影响

在种植实验过程中,当3个玉米品种处于干物质拔节期到蜡熟期阶段时,玉米幼苗的生长速度最快,特别是浓度为200mg/L时,拌种处理的影响最明显。与标准组相比,经过拌种处理的玉米幼苗穗行数明显增加,但是3种品种的增加趋势各不相同,行粒数之间的差异并不明显。从整体角度来看,增产效果排在第一的是郑单958,第二是先玉335,第三是邦玉339[6]

结束语:

拌种处理在玉米种植产业发展过程中具有的地位不断提高,种植人员要加强对拌种处理技术的高度重视与积极推广。结合实际情况,对玉米拌种处理技术进行不断完善,确保采取的拌种方案与选择的玉米品种、种植环境之间高度契合,提高玉米田间生长效应的同时,使玉米种植户获得更多经济收入,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有效实现。

参考文献:

[1]何发林,孙石昂,于灏泳,等.氯虫苯甲酰胺拌种对3种玉米地下害虫的防治效果[J].植物保护,2020,46(1):253-261.

[2]何发林,孙石昂,于灏泳,等.氯虫苯甲酰胺拌种对3种玉米地下害虫的防治效果[J].植物保护,2020(7):70-72.

[3]杨奥军,常巧玲,王鹏,等.外源5-ALA对干旱胁迫下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J].作物杂志,2022(3):66-68.

[4]钟建,赵声莲,赵雪晴,等.不同药剂处理玉米种子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控效果[J].云南农业科技,2022(000-001):84-86.

[5]连彩云,马忠明.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垄膜沟灌制种玉米产量和种子活力的调控效应[J].节水灌溉,2022(1):31-35.

[6]胡玉红.路明卫.种子处理悬浮种衣剂防治玉米草地贪夜蛾试验总结[J].农民致富之友,2021(16):193-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