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9
/ 2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李宏德

镇康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摘要:玉米作物的栽培质量和最终产量与种植者的经济效益和地方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在现有的玉米种植中,大多数情况存在种植水平难以进一步提升、玉米种植效益难以保证等诸多问题。为有效保证玉米种植效益,本文对玉米栽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并探讨推广高产栽培技术,为国内玉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予以助力。

关键词:技术推广;高产栽培技术;玉米种植;探讨

一、国内玉米栽培中面临的难题

1种植水平难以得到提升

国内原有的玉米种植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经济与技术正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我国是世界公认的人口大国和种植大国,对于农业种植发展的要求正在逐步提升。同时,我国人口近多,农业发展压力大。农业经济发展进程中对于玉米种植产量提出了要求。但是,在玉米种植技术方面,以小农种植模式为主,以种植业为先。过去玉米技术基本上都是靠传统种植方式来实现,难以真正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种植土壤利用效率得不到保障。

2玉米种植效益难以保障

在传统种植方式的带动下,不仅对目前的玉米栽培方式形成了一定的效果,而且对玉米的抗病虫害能力也形成了一定的影响。总体偏差易受自然灾害和自然环境的效果,难以有效保障农民的总体收入。在未来种植技术的发展中,推广应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已成为提升玉米产量和抗灾能力的必要途径。进一步提升玉米对生长环境的适应性,增加农民的整体收入,防范玉米种植技术风险。

二、玉米高效栽培措施

1选地、整地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应科学合理选择玉米种植区域,尽量选择土壤肥力强、水分充足的区域,为玉米予以良好的生长环境。玉米种植区域前茬应选择种植大豆、小麦或者是玉米长势较好的区域,并保证该地区未大面积喷洒农药。选择合适的玉米种植区后,要对该区土地进行深翻,改善该区土壤结构,保证土壤肥力,促进玉米正常稳定生长。玉米种植区整地过程中,可以采取秋翻秋起垄的方式,翻地深度在20cm左右,以保证田间无结块土壤,土壤处于比较松软的状态。深松和起垄也是深耕土壤的一种方式。需将耕地深度控制在25cm左右,整合原有垄,再次抬垄种植玉米。顶浆起垄主要用于早春翻地时。中耕者选择这种方式耕地时,应保证垄层解冻深度在14cm左右,否则难以达到深耕整地的目的。留茬垄法适用于深耕基础的土地,如土壤中含有大豆茬等,需先进行灭茬处理,耕地深度为25cm后方可深耕。整地后,玉米种植区的土壤应处于比较松软的状态,才能种植玉米。

2种子处理

栽培者选择适合种植的玉米品种后,需要对玉米种子进行处理,以保证玉米栽培的成活率和玉米栽培的产量。栽培者需剔除玉米种子中的小粒、干瘪、压碎、病虫等质量较差的种子,选择大小均匀、饱满的种子进行播种。播种前,栽培者可以对种子进行分类。不同等级的种子长势也大不相同。如果玉米种子底部的圆粒缺乏活性,玉米种子就会稳定,出苗慢。如果玉米种子稍小,出苗早,长得快。因此,对玉米种子进行分级处理,能够有效提升玉米栽培产量。播种前,为保证玉米播种的成活率,栽培者可进行种子发芽试验,可以预测种子的发芽情况,从而进行科学合理的播种。播种前,要选择日照充足的天气将种子晒干,这样可以有效消灭种子中的病菌,保证玉米种子长势良好。但是,如果栽培者选用种子包衣剂拌种,则不需要进行玉米种子的烘干工作,否则会降低种子包衣剂的药效,导致玉米自身抗病虫害能力降低。药剂拌种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提升玉米种子的抗病性,播种前1-2天需进行拌种,以免药剂与空气长期接触,使药剂失去药性。一般选用的拌种剂为玉米种子包衣剂,玉米种子包衣剂具备很强的病虫害防治作用,能够降低玉米生长过程中发生病虫害的概率。

3玉米播种

在玉米播种过程中,中耕者可以选用机械设备进行播种工作,既能够进一步提升玉米播种效率,又能够避免土壤中养分和水分的流失。种植者要想在玉米种植中做到高产稳产,就要引进先进的农机设备,保证玉米播种工作的质量。通过采用农业机械设备播种,能够保证玉米播种的均匀性,将种子播种在适宜的土层深度,能够提升玉米品种的出苗率,减少玉米缺苗和断苗。在玉米播种过程中,应对播种机械设备进行检查,确保机械设备各部分能正常工作,促进播种工作的顺利进行。

4田间管理

玉米栽培后,种植者还需做好玉米田的管理工作,及时补充玉米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水分和养分,以达到玉米高产的目的。玉米的播种密度主要由种植品种决定,如发现玉米苗长得密实或疏松,可结合玉米品种进行疏苗补苗,确定玉米苗的生长距离,避免过长生长中养分不足。玉米密实,或玉米苗比较松散,影响玉米栽培产量。种植户发现玉米种植区缺苗,可以补苗,如果玉米苗比较密的地方玉米苗比较多,可以移栽到缺苗的地方,既可以防止玉米苗过密,也能够保证玉米种植区域的玉米苗生长速度一致。如发现玉米苗中有弱苗和病苗,应及时拔除,以进一步提升玉米的生长水平。定期对玉米种植区杂草进行治理,以免与玉米苗争夺养分,影响玉米苗的正常生长。还能够达到疏松土壤,进一步推进玉米幼苗生长的目的。栽培者在给玉米育苗施肥时,应结合玉米长势控制施肥量。施肥量过多,容易造成玉米倒伏,不能保证玉米栽培的高产。

5玉米病虫害防治

玉米青枯病又称茎腐病,主要由镰刀菌和腐霉菌引起。该病的主要传播方式是在土壤中携带病菌,土壤将病菌传给玉米,对玉米根部和茎部危害更为严重。青枯病出现在玉米灌浆和乳熟阶段,如果玉米感染青枯病,玉米根部会腐烂,玉米叶片会出现隆起症状。随着病害逐渐加重,玉米根部和颈部腐烂变褐,造成玉米大面积倒伏,影响玉米栽培的产量和品质。对于青枯病,种植者可以选择防治效果较好的玉米品种,播种时合理控制玉米种植密度,定期清理玉米种植区杂草,避免病菌进入土壤。如果发现玉米已经感染青枯病,栽培者可选择甲霜灵400倍液进行根部灌水处理,需合理控制用量,避免用量过大对玉米本身造成伤害。

三、玉米高效栽培技术推广方式

1加强资金投入

在种植技术日益进步的浪潮中,玉米种植技术仍然不能有效地进行普及。主要表现为在技术应用上,农户仍有一些怀疑。也要考虑到新技术推广是否合乎实际情况及自身利益。所以,为了最大程度上确保玉米种植技术能够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得到更为专业的推广与应用,就必须要建设更为公平与合理的育种品种以及创新技术补贴政策,保证农户对玉米种植先进技术及运用,可以提高经济效益。从补贴扶持的角度来看,经费主要用于品种选育及今后的补助。就补贴品种而言,应进行综合调整与优化,增加种植面积、选用先进种子、培育新技术、并对先进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新产品的种子价格进行统一规划,让每个农户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可以更安心的应用多种玉米种植新技术。

2保障农民效益

从国内玉米生产实际情况看,应注意减少施肥量,不断改进生产技术。进一步增强科学合理施肥技术应用,借助有效育苗和反硝化作用,不断提高技术利用率。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一定要重视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最基本的农业生产方式是采用高效高产技术,进一步提升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种植中可推广种子与肥料同步播种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或玉米膜下滴灌节水技术,实现节水,以及玉米保产、增产,为农民自身经济效益做保障。

结语:国内农业向着科技进步的方向发展,是进一步提高国内农业整体水平的必由之路。玉米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急需各种先进的种植技术,以做到增产优质的目标。各玉米栽培人员和农业技术人员还应进一步增强合作交流,推动多种农业技术模式创新。总的来说,玉米高效栽培技术的推广效果应借助扩大技术应用范围、进一步提升人员综合素质和加大资金投入来实现。

参考文献:

[1]盖琳. 山东滨城区玉米高产高效种植技术要点及其推广应用[J]. 农业工程技术, 2021, 41(14):2.

[2]孙贵臣、田齐建、任元、冀彩萍、孟俊文. 特早熟高产玉米新品种众德丰1号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J]. 种子, 2020, 39(8):3-3.

[3]韩淑艳.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及推广方式分析[J]. 农家参谋, 2020, 652(08):8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