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安全管控与应急救援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9
/ 2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控与应急救援对策

黄美芳

广东风华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化工产品是国民经济和生产、生活的主要原材料,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化工产品的需求量急剧增长,其中有相当数量的化学品具有易燃、易爆、有毒、腐蚀性等特点,属于危险品,中国化工总产值位居全球首位,危化品的生产和使用数量位居全球第二,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销毁过程中,存在着极大的危险性,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和重大损失。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控;应急救援;

引言

随着危险化学品产量和消费量的不断发展和扩大,危险化学品行业呈现出“规模化”、“设备复杂化”和“专业化工艺操作”的特点,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危险化学品事故经常发生在生产、储存、运输、运营和使用的各个环节,因此,有必要研究危险化学品监管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危险化学品、危险化学品事故以及化学品危险性类别的划分

1.1危险化学品、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概念

危险品是指具有易燃、易爆、有毒、腐蚀性和其他性质的化学物质,对人体,包括生物、设备和环境产生危害,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是指因生产、排放、储存、运输过程中发生的泄漏、燃烧、爆炸、中毒、腐蚀等事故,从定量上讲,城市中发生的一切会引起严重事故的化学性事件,应该叫做城市化学灾难。

1.2化学品危险性类别的划分

《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志》(GB/13690一1992)将危险化学品分为8类,分别是:第1类爆炸品;第2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第3类易燃液体;第4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第5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第6类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第7类放射性物品;第8类,腐蚀品。

2.应急救援的步骤

1.出动应急救援队伍

各主管部门在接到事故报警后,应迅速组织应急救援队伍赶赴现场。

2.紧急疏散

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

(1)建立警戒区域

在事故发生地点,将警戒区、轻危区、重危区等区,并划分警戒线,严格管控进出重危区的人员,特别是要进行详细的登记,对警戒线进行连续的探测,以保证其有效。

(2)维护秩序

切实对危险区严加控制管理,以防人员、车辆误入危险区,同时保证抢险救援车辆通行。

(3)组织人员撤离

对有危险区的人员,要立即组织撤离到上风或侧面上风的地方。救援队必须携带小红旗等标志物,扩音器,强光闪光灯等必备设备,寻找被困人员,并利用原来的组织机构,尽快组织和组织被困人员。在组织民众疏散危险区时,要根据疏散路径的不同,尽量避免穿越危险区。

(4)做好撤离防护

在疏散之前,要对危险区居民进行安全防护,在缺少防护设备的情况下,可以就地取材,采用简单的防护措施进行自我保护,对暂时不能撤离的民众,可以在密闭、防火等级较高的地方设置临时庇护所,并要求关上门窗和空调等设施,用湿布堵住门窗,扑灭火源,然后再进行疏散。

3.现场急救

(1)迅速使患者脱离现场并移至空气新鲜处。

(2)呼吸困难时给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心脏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脏按摩。如果危化品是毒品或具有较大的毒害时,则不能直接采取人工呼吸,应先清除毒物,然后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施救。

(3)皮肤接触到化学品,脱去衣服,用流动清水冲洗,冲洗要及时、彻底、反复多次。如果因接触液化气体已被冻住,则应采取解冻措施。头面部灼伤时,要注意眼、耳、鼻、口腔的清洗。

(4)当人员发生烧伤时,应迅速将衣服脱去,用水冲洗降温,用清洁布覆盖烧伤面。

(5)口服者,可根据危化品性质对症处理。

4.现场处置

(1)清除火源

迅速熄灭警戒区域内所有明火,关闭电器设备,包括手机、电话机等通讯器材,车辆熄火、给高温物体降温,并应注意摩擦、静电等潜在火源。

(2)灭火

发生化学品火灾时,火灾人员不应单独灭火。灭火时消防车要注意远距离停靠,最好在轻危区外,对泄漏的易燃液体若已形成稳定燃烧,一般不要急于灭火,应首先用大量水冷却容器及相邻的相关设施,在做好充分准备并确有把握处置事故的情况下再灭火。

(3)堵漏

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利用堵漏器材和工具灵活运用不同的堵漏方法对容器、管道实施堵漏。泄漏物为液态且在向附近蔓延,尤其是流向江河、湖泊时,应立即筑堤或挖坑收容。

(4)稀释

采用喷射水或其它相应的惰性介质使危险物的浓度迅速降低,从而达到排除目的。

(5)输转

对积聚在事故现场的危化品应及时转移至安全地带,对泄漏罐体中的液态危险品,应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利用压差或用防爆转泵抽转至槽车或其它指定设备中,并尽快转移出危险区,防止事态扩大。在事故处理过程中还要注意认真保护现场,凡与事故有关的物体、痕迹状态,不得破坏。

5.后期现场处置

应对危化品事故现场的人员和物资及时进行洗消,洗消时应根据毒害物的理化性质和受污染物体的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洗消方法和洗消剂。

3.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中的环境污染常见处置措施

实施洗消,控制并消除毒物污染,化学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及周围的道路、水源可能会受到严重污染,若不及时进行洗消,污染会迅速蔓延,造成更大的危害。

3.1稀释法降低毒性

在化学反应时,泄露的气体或部分水会释放出极易溶解的有害气体,在这类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中,疏散大批的人群是比较困难的,为了降低有害气体对人体的危害,很多地方都可以用喷水装置来覆盖大面积的区域,这样就能稀释有毒气体,并降低损害。

3.2化学消毒法

即用化学消毒剂直接氧化、氯化,使有毒物质发生变化,变成无毒或低毒性物质。

3.3燃烧消毒法

即通过焚烧来摧毁有毒物质和有毒物质,对于那些没有太大价值的设施和物品,或者在大火中仍然可以使用的,可以采用这个办法,但燃烧虽然可以毁坏有毒物质,但也会使有毒物质挥发,造成邻近和下风方向的空气污染,故在使用此法时人员应采取防护措施。

3.4物理消毒法

这种方法有三种:一是吸附,是用有较强的吸附性物质来吸附被污染的物体的表面或空气、水中的有毒物质,或者用棉花、纱布等擦拭掉身体上的可见有毒液体;第二种是水溶性,即用汽油、酒精、煤油等溶剂,用棉花、纱布等将有毒物质溶解并擦拭干净;第三种是机械式的搬运,即利用切割、铲除或覆盖等机械手段,把有毒物质清除或掩盖,从而避免人员直接接触到被污染的物品和设施。

3.5洗消(消毒)剂

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氧化氯化消毒剂,这类消毒剂主要通过氧化、氯化作用来达到消毒目的;②碱性消毒剂;③物理洗消剂,包括常用的溶剂,如水、酒精、汽油以及吸附剂等。

4.危险化学品安全管控与应急救援对策

4.1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

首先,研究并完善了现行的法律、法规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本文提出了以条款解释、执行规则等方式,对现行法律、法规进行更深刻、更精确的阐释;其次,要借鉴国外先进的立法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善的法制,在工业化进程中,发达国家也曾遭遇过危化品安全事故,在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后,我国已逐渐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完善的危险品安全管理法规制度,借鉴国外的经验能使我们走得更远,新的化工原料、新的技术不断得到发展,有关部门要紧跟行业发展,及时更新。

4.2加强对化工生产的安全生产监督力度

企业要认真执行安全生产监督制度,首先,应该从领导层高度重视安全,为确保制度真正落实,还应加强对化学品生产的监督管理,为生产创造安全稳定的生产环境,企业自身应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组织专门人员进行监督,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管理人员要按照规范认真检查各部门、各环节的工作,从早期就将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

4.3完善危险化学品事故调查机制

一是对危险化学品事故备案、调查、处理的程序进行规范,明确事故调查的具体组织和职权;其次,对事故调查中的技术和司法相分离进行了探讨,司法调查是对事故责任进行调查,对事故原因进行技术调查,并对预防措施进行汇总;第三,建立安全生产事故调查与问责公开机制,确保安全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和处置情况向社会公布,并接受社会的监督;最后,建立科学的事故调查统计指标体系,解决统计指标不一致、不明确的问题,并定期向社会公布统计结果,促进危化品事故调查处理的公开、公平、公正。

4.4健全风险告知体系

在企业安全管理中明确了一些风险要素的等级后,有必要主动向相关单位和相应组织通报一些风险要素及其等级。要尽可能扩大警示范围,深化警示实效。一般来说,扩张预警可以首先让所有人员深入了解化工企业风险因素的客观情况,进一步让所有人员了解风险相关知识,学习如何识别安全风险,进一步有效地把握风险,降低隐患的相关技能,最后提高各班、各岗位的安全意识。此外,在安全管理过程中,还要求化工企业责任单位积极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生产管理要求,细化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使安全责任落实到具体人或岗位。只有这样,才能横向和纵向落实责任,增强企业消除隐患的能力。

4.5提高安全意识

在危险化学品管控中,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管控目标,加强基本责任落实,设立事业单位和生产责任,安全是生产活动的主体,安全是确保有序生产的关键,确保安全生产是生产经营的核心责任,推动相关法律和安全标准的实施,落实法律法规和安全标准,落实生产经营核心责任,制定和实施职业安全培训计划,必须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计划,记录参加安全生产培训人员、考核结果,并存档,加强员工培训教育,深入了解安全技能,掌握安全规则和程序,掌握安全应急管理技能,确保安全生产。

结束语

总之,在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和使用中,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从生产、运输、储存、使用等各个环节进行分析,以防止或减轻其危害,所以,在安全生产、运输、储存等方面应加强,以达到降低事故发生的目的,并从根本上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参考文献

[1]申志炜.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及发展趋势探讨[J].化工管理,2021(21):131-132.

[2]张涛,李晓宏,王鹏伟.危险化学品安全管控与应急救援对策[J].当代化工研究,2022(06):12-14.

[3]张松.危险化学品安全管控与应急救援对策[J].化工设计通讯,2020,46(12):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