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研究所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9
/ 2

浅谈研究所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

郭鑫,李震,李晓伟,郑智健,张晓磊

北方自动控制技术研究所   030006

摘要:

研究所科研管理建设是研究所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现阶段研究所科研管理建设正在朝信息化、高效化的服务模式转型。研究所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提高研究所科研水平和科研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是时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必然方向。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研究所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不足之处,进而为未来研究所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发展思路和发展措施。

关键词:研究所;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

引言:

研究所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对于科研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能够提高科研人员的科研意识和科研工作积极性,能够提高研究所科研管理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有助于科研资源配置共享和学术监督。然而,研究所科研管理信息建设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科研管理信息化重复性工作较多,科研管理信息化程度较低。正因如此,研究所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十分必要。

一、研究所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能够提高科研人员的科研意识和科研工作积极性

研究所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科研项目的申报、资金审批、项目进度管理、数据统计检索等环节的高效推进,大大简化了研究所科研项目管理的流程和手续,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体验。除此之外,科研管理信息化能够根据平台统计筛选展示先进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供科研工作人员学习和交流;科研项目数据的统计和分析能够指导其他年轻学者进行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的深入学习,打造良好的科研氛围,提升科研人员工作和创新的积极性[1]

(二)能够提高研究所科研管理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科研管理信息化能通过科研管理交流平台,搭建科研管理者和科研人员之间沟通的桥梁,提高上下之间的信息传达效率。与此同时,研究所科研管理平台的信息化能够帮助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处理费时费力的统计性工作,提高了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简化并规范了研究所科研管理的制度和流程。除此之外,信息化的科研管理平台,大大缩减了工作时间,避免单一的重复工作内容,降低了人工出错的概率,全面提升了研究所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三)有助于科研资源配置共享和学术监督

科研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能够提升研究所的科研水平。一方面,研究所能够利用信息化的数据处理方式优化科研资源配置,提高科研选题的创新性和先进性,优化科研信息的检索方式。另一方面,信息化等大数据管理和分析平台,能够提高科研论文查重的严谨性,能够有效监督研究所各科研人员的学术作风,提升研究所整体科研水平。

二、研究所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科研管理信息化重复性工作较多

研究所科研数据规模较大,需综合整理各种会议和项目资料,相关管理部门工作内容十分繁杂。然而,究其根本内容,主要是重复性的资料、项目申报文件、档案等文档的整理和管理,科研管理人员难以将精力集中在研究所科研水平和科研服务质量的提升上。除此之外,科研项目管理过度重视数量的提升,忽略了项目质量管理,科研项目信息化数据检索能力不足,科研选题的重复率过高。

(二)科研管理信息化程度较低

现阶段研究所科研管理信息化程度较低,许多科研资源和科研数据并未得到有效挖掘和利用。大部分研究所仅仅关注科研数据的管理和储存,并未对数据进行分析,难以发挥历史科研信息数据对未来科研方向和科研创新的指导作用。不仅如此,现阶段科研管理信息化水平也仅仅限制在科研团队内部使用,未能实现多学科、跨领域、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共享,严重造成了科研资源的浪费。

三、研究所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路和措施

(一)继续提升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

第一,研究所科研管理信息化应当持续建设集科研项目申报、科研基金奖励、科研成果统计等一体化的科研管理平台。研究所应当利用信息化数据管理平台,统计并分析科研各项数据和成果,方便研究所进行科研决策和项目审批。第二,研究所科研信息化管理可融入多样化功能区服务,连接研究所人事、财务等多功能信息平台。除此之外,科研信息化管理应当持续维护优化个人管理界面,提高信息化平台的使用舒适性。第三,除内部科研信息化平台,研究所应当建设对外科研网站,宣传研究所科研创新能力,提高研究所在行业中的影响力。

(二)规范研究所科研管理流程,提升研究所科研服务水平

研究所科研管理工作十分繁杂,上要对接省市级相关科研部门,下要对接各科研人员和其他各部门。科研相关材料的统计整理十分耗费精力和时间,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也较为繁琐复杂。正因如此,研究所应当引入智能化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将日常工作流程进行规范化管理,提高科研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坚决落实管理部门服务科研人员的工作理念[2]

(三)打造信息化专业人才管理团队

研究所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征程应当充实信息化专业人才,建立信息化专业人才管理团队,专门负责信息管理平台的升级和维护。除此之外,研究所应当对各科研团队设立科研秘书,负责信息化管理平台的使用和操作,保证科研信息管理平台的正常使用和审核,从而实现科研所整体数据的准确性。

(四)根据科研人员需求做好信息化规划建设

研究所科研管理平台信息化应当充分考虑科研人员的工作需求和工作计划,在充分了解研究所科研管理平台不足之处和科研人员实际科研需求的情况下,提前做好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规划,既要保证操作的方便快捷,又要营造良好的科研学习氛围。不仅如此,科研管理平台的信息化建设同时肩负科研数据的分类储存、分析、检索等功能的开发探索,为科研创新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持[3]

总结:

综上所述,为实现研究所科研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和完善,应继续提升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规范研究所科研管理流程,提升研究所科研服务水平;打造信息化专业人才管理团队;根据科研人员需求做好信息化规划建设。

参考文献:

[1]侯园园,薛明,邢华燕.智慧校园背景下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A5):166-167.

[2]王一婷.吉林省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8,37(11):129-131.

[3]隋郁.对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新通信,2018,20(2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