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公共建筑生态设计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7
/ 2

现代公共建筑生态设计思考

姜祯怡

身份证号码:440106199310161827

摘要:目前,全球均面临着能源紧张问题,形势严峻,对社会发展及群众生产生活有较大的影响,需引起各领域的高度重视,并在政府部门的组织及引导下,加大生态建筑项目的建设力度,全面渗透“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根本上解决现代化建筑行业能源浪费及消耗量大等问题。并为迎合现代人的居住使用及生活工作需求,强化建筑企业的职责意识,在工程建设阶段提出生态保护、能源管理等要求,以生态设计为根本,突出更大的生态价值与社会价值。

关键词:现代建筑;公共建筑;生态设计;可持续发展

引言:生态建筑属于集建筑发展、生态科学于一体的系统性工程。在生态建筑建设项目开展前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进行详细分析,有利于促进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还可以在根本上改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本着因地制宜的建设原则,对工程建设地区的经济发展、生态资源、自然环境等情况详细分析与掌握,编制可行性的建设方案与完整的建筑科学理论体系,进一步完善经济社会文明发展结构,突出生态建筑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生态设计在建筑中的重要意义

(一)促进社会发展

现代化城市发展及人类生活生产需求均要考虑生态设计与环境保护的根本情况,尤其是在现代化社会快速发展背景下,工业化发展加大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使人类生存环境面临较大的危机。对此情况,建议从现代化建筑行业的发展角度提出生态设计的必要性,并在仿自然类生态设计方面做出积极尝试,既能改善城市生存环境,又能强化大众的环保意识与能力,进一步优化完善生态系统结构及功能。在复杂的综合环境下平衡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也是生态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等将会更突出。

(二)保护生存环境

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的地球生态环境受到了较严重的破坏,比如:无节制地开采自然能源、资源流失及消耗的情况较严重、人口数量持续增多等,均严重威胁到人类生存环境[1]。再加上工业化发展消耗更多的不可再生资源,并以不同的方式产生大量有害物质,对大气、生态系统等的破坏不断加剧。对此问题的处理,还需从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入手,建筑行业的发展应当提高对建筑生态节能设计及其相关工程建设的关注度。建立完善的生态绿色建筑评估体系,控制各类资源的使用量,既能实现节能目的又能提高各类能源的利用率,符合生态建筑建设标准及要求。

此外,公共建筑生态设计在城市发展中也发挥着重要的社会作用,在优质的公共空间中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营造友好、和谐的良好氛围。再加上现代社会形势下的公共建筑众多亮点的突出,还能促进商业、社交与娱乐的有机结合,引导人们通过不同方式、在不同的领域中主动交流,通过当代公共建筑生态设计以人为本的理念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维系一个人类社会必备健康的线下实体社交社会的生态平衡,也是生态设计在公共建筑中应用的核心目标之一。

(三)提高人们生活水平

随着世界人口数量的增加,受群众生活、生产方式的影响,我国各类资源及能源的消耗量持续增加,甚至部分资源已经超过了标准范畴,其成效在经济技术应用方面也不尽人意。无论是通过宏观分析还是微观探究,均能得知工业革命背景下社会发展模式的变化,为在根本上解决传统能源浪费问题。而为了进一步落实这个社会发展模式,并起到一个较强的实践成效,还需加大科技产品的研发与更新速度,既能满足群众生活生产需求,又能在根本上有效减少,对有限资源肆意浪费的行为。比如:关于节能技术的应用,在生态设计上就会考虑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及环境因素的影响,为保证各类能源实现利用率最大化,还需在生活舒适度相对稳定的前提下降低建筑能耗,以确保能源供给充足,从而不断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也能突出生态建筑建设的必要性。

二、生态设计在公共建筑应用中存在不足

(一)生态设计理念宣传力度不足

目前,生态建筑的发展并没有引起更多领域的重视,从生态建筑建设角度分析,建筑企业在生态设计方面还缺乏标准性、根本性,忽视了对生态设计理念的宣传,缺乏专业化的宣传队伍,使生态设计成效不理想,也一定程度上地影响着生态建筑的发展形势[2]。再加上基础条件不足,从生态建筑建设的选址方面,就存在着问题,并没有针对建设区域的实际情况全面分析,无法确保生态设计理念在建设中全面性地宣传,各项政策的实施效果不佳,反而对生态建筑的发展造成阻碍。

例如:城市各类专家会共同探究常会要求公共建筑中加入生态设计元素以匹配新时期的发展趋势,却因众多政策条例未能对应落实,影响公共建筑可持续发展成效,以一个旧规标准去衡量一套新的追求水平本来就存在着矛盾的不合理性。

(二)生态设计技术使用率偏低

传统化的设计方式、建设模式等依然占生态建筑建设的主体,从工程建设的角度分析,各部门工作内容与职责的划分不细致,关于各类资源的配置与应用缺乏合理性,并对生态设计技术的使用不及时,不单单是利用率偏低,还会对生态建筑的设计、建设、管理、维护等均造成阻碍,与现代化生态建筑的建设理念及要求不符。再加上人为因素影响,生态设计技术在应用阶段的不标准未能给行业带来专业的信服力,因此大部分人员还是会倾向对传统技术的应用,这也会影响生态设计技术使用率。

(三)生态设计监督机制不完善

因公共建筑项目开展阶段所实施的生态设计监督机制不完善,影响各类资源的应用效果,并与实际要求不符。其中,在监督机制编制阶段,往往易被企业忽视,未针对生态建筑的实际情况全面分析,导致生态设计监督机制的内容不完整,实际应用阶段未能落实监管成效最大化。甚至还有部分监督机制是选自其他工程项目的,与生态建筑的各项条件不符,阻碍监督与建设工作开展。

三、公共建筑生态设计原则及应用

(一)场地规划

先开展现场调查工作,核心要点是详细掌握工程建设用地的综合情况。比如:场地微气候环境、土壤成分、用水资源、日照情况、周围植被、给排水模式等,通过对这些情况的调查都能获取更精准的信息数据。为生态建筑的设计及建设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3]。同时,还需要对建设用地周围的生态系统、野生动物栖息环境等详细掌握,始终从生态化、环保化的视角开展生态建筑项目,在根本上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此基础上,确定公共建筑的建设规模,分析如何通过优化建筑形式的灵活性从而实现建筑的生态性及自然环境的友好性。

此外,交通体系规划也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考虑到大部分公共建筑在选址中往往会要求与公共交通距离较近的位置,不仅是为了建筑本身的交通便捷,更是能为大区公交系统的组建与完善提供便捷条件,并大力提倡环保出行。比如:通过骑自行车、步行等,逐渐减少城市交通中的车辆数量及出行频率,降低车辆尾气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程度。再加上后勤服务设施的配置与完善,也能进一步实现预期管理及建设目标。

(二)建筑设计

1.建筑单体设计

考虑部分公共建筑在建设阶段往往重视建筑形体的变化却忽视了成本与建材的控制,直接影响着整体建设效果与综合效益[4]。对此,还需从建筑单体设计方面步步落实,首先需要对设计人员的综合素养提出较高要求,专业人员应当紧跟“可持续发展”方针,将生态设计的观念落到实处。在单体设计方案阶段,不仅可以从建筑的空间格局布置上考虑生态的互动,亦可通过后期外墙维护体系的设置及材料的选择上,有效控制建筑微环境,从而不同程度地实现设计一个综合性的生态建筑。

2.合理利用再生资源

基于公共建筑的使用空间通常较大,所消耗的能源量相对较多,建议在满足基本使用能耗的前提下,尽量考虑以多样的可再生能源辅助,甚至进而作为主要能源。比如:自然光照、地源冷热、太阳能光等,有效解决不可再生能源利用紧张问题。再加上经费投入,为智能化系统的开发与建设提供基础保障,全面提升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

3.优化施工材料

关于公共建筑施工材料的优化,一方面,本着就地取材原则,解决材料运输环节中的能源消耗问题,并使材料运输、管理、维护等方面的费用相对减少,降低建筑整体投资成本[5];另一方面,保证施工材料品质,以环保类材料逐渐取代污染物质施工材料,在满足人们基本的使用需求前提下,既能提高建筑室内外空间的质量,又能提供舒适安全的活动环境。

4.构建合适的场地景观

场地景观的合理构建,通常分为自然植物景观与硬质铺地等活动景观区域。从植被选择方面入手,建议以本土植物为主,能对建筑用地有效保护,并减少后期维护及管理的费用,提高植物生存率,也能降低能耗。再加上雨水、生活用水等回收,设置智能化的回收装置,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也能缓解建筑单体自身水资源使用紧张问题。比如:在硬质铺地等活动场地的设置上,重点考虑公共建设所“服务”的对象,对不同的年龄层、不同的活动类型,均可提供一个友好开放的活动场所,让不同的人群有机会参与到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交往的生态平衡中,进而提升城市生活综合品质。

结语:

近几年,由于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间产生了较大的冲突矛盾,也影响着人类生活环境与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和谐关系,还需引起人类的重视,能在生态设计背景下,正确处理能源、环境、建筑等,建议在公共建筑设计方面正确地应用生态元素,并遵循科学化、生态化的设计原则,加大对生存环境的保护力度,促进现代化社会稳定发展。再加上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应用,强调建筑设计与生态的完美结合,提升公共建筑生态设计成效。

参考文献:

[1]刘冠伦.大型公共建筑空间中生态景观设计的应用分析[J].艺术市场,2021,32(12):94-95.

[2]关科,黄沙.公共建筑室内设计中的绿色生态设计[J].居舍,2020,11(26):25-26+62.

[3]张昊天.基于生态理念的公共建筑内部空间创新设计[J].住宅与房地产,2020,48(24):96-96.

[4]邹砺锴.大空间公共建筑生态化设计思路[J].城市建筑,2020,17(11):50-51.

[5]田宝川,张少荣.公共建筑内部空间的创新设计与生态理念的结合[J].建材与装饰,2020,6(10):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