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低年级看图说话与写话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7
/ 2

小学语文低年级看图说话与写话的策略

杨维维

江苏省阜宁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在小学生的语文学习中,作文是他们语文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表现,通过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可以看出学生语文学习的成效究竟如何。然而,现阶段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实践中,普遍把小学生逼进了一个死胡同,小学生的语文作文经常出现“八股”现象,导致小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不到充分挖掘和发展进步,将小学生的这些能力抹杀在了萌芽阶段。 因此,现代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重视小学生的作文教学,将小学低段的看图写话教学作为切入点, 积极探索和创新新颖的教学策略,使得小学生不断提升写作能力,同时注重孩子想象能力的培养,让他们感受到写作的乐趣,消除写作时的畏难心理,增强写作的自信心。

一、训练小学生的看图、找图能力

小学低年级看图写话的教学中,图片是基础,看图为重点,教师应该明确,看图写话的基础和本质就是训练小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看图能力以及思图能力, 想要把看图说话和写话学习好,就必须得进行有效的图片观察和思考,这是看图说话和写话的基本要素。然而,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观察能力较弱,其有目的、针对性及有条理的观察图片的能力还没有具备。所以,在小学看图说话和写话的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小学生整体把握,有序观察,通过部分突破来训练小学生较快看出图片中的故事

例如:看图写话《植树》的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小学生能看出图片中的季节、图片中的人物及其动作、激发小学生的保护环境的思想情感。 教师问学生们:大家仔细观察,看看图片中展示的是什么季节?图片中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你们会不会这样做?为什么?请你们开动自己的小脑筋,用自己的话描写出你看到的图片。教师引导小学生认真观察,图片中左边是一位小男孩,右边是一位小女孩,我们可以自己给他们起一个名字:小明和小玲,图片中还有三棵小树,小明双手扶着小树,小玲用铲子给小树培土,他们干活十分认真。 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逐渐想出了自己要写的话,在他们写的同时,教师也写出了一句范文,让学生们参考:“在春光明媚的季节里,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又来到了,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唱着欢快的歌曲成群结对地来到山坡上植树。同学们有的轻轻地扶着小树,有的拿着铁锹培土,还有的拎来了一桶水,想让小树苗喝得饱饱的。”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也纷纷写出了自己的所看所思,也渐渐地学会了看图说话和写话的技巧。

二、训练小学生的比图、想图能力

小学生看图说话和写话中的比图能力培养,就是要求小学生对比找出两幅图画的不同之处,而想图能力,则是小学生发挥想象力观察图片进行话语描述。 首先,比图能力就需要学生理清图片的意思,然后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借助课件给学生呈现两幅图,左边一幅图的内容是桌上的盘子里放着一只香喷喷的大骨头,一只小狗用后爪蹬地,前爪巴在桌沿上,嘴巴微张,两眼盯着骨头看。右边的一幅图上,小狗伸出长舌头舔着嘴巴,一脸的满足。对比两幅图片,学生很快就能发现不同之处:骨头消失了,小狗的表情发生了变化。图片在这个陈述故事时,有一部分内容的缺失,这就需要学生们结合生活经验思考,通过想象补充,就能知道骨头的去向,从而把故事补充完整。

例如:看图写话“扔香蕉皮的故事”的教学实践中,教师给学生展示了四幅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过程中教师不断引导学生,上学的路上,明明一边干什么一边又干什么? 这时一位小男孩怎么了,只见他怎么了?教师这时为学生提供了几个表示哭泣的词语“嚎啕大哭、泪如泉涌、哇哇大哭、泪如雨下、泣不成声”,过来了一位阿姨,阿姨看到了什么? 安慰着谁?怎么安慰的?这时还没有走远的明明怎么了,他会对小男孩说什么? 路边的垃圾桶仿佛说了什么?学生跟随教师的指引,认真观察了图片,也在大脑中思考着教师的问题,这时教师要求学生将这些问题串联起来,写出一段完整的句子。 对于写得较为完整的学生,教师鼓励其在讲台上向同学们分享自己的作品,让大家共同欣赏。

三、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看图说话和写话的兴趣

无论在哪个学段,教师的评价对于孩子的学习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

指出学生学习中的不足、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也可以激励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到某项学习中去。同时,评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发现教师在教学中的问题,改进教学。低年级是学生习作的起始阶段,在这个阶段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格外注意开展合适的评价。采用多样性的评价,针对不同的学生个体进行有针对性的、有个性的评价。评价主体也可以是多元的,把自评和他评结合起来,教师的评价固然重要,也要重视学生之间的互评和来自家长的评价。评价的要求不宜过高,评价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看图说话与写话的兴趣,指出问题,发现亮点,帮助学生提高这方面的能力。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只有教师进行有效的激励性教学评价,学生学习热情才会升高。

例如:部看图写话《下雨啦》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将图片展示在多媒体课件上,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写出图片描写的故事。 写作之前,教师为学生做提示:图片描述的是什么时候?图片中有谁,他在做什么?他当时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将这四幅图片写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并给故事写一个题目。 学生按着教师的要求,进行写作。一位学生写得很好,教师请她站起来向同学们读一读自己写得句子,“傍晚,小明放学回家就开始认真地写作业。 突然,外面下起了倾盆大雨,小明打开窗户,看到邻居大爷晾晒的衣服被雨淋湿了, 小明想到邻居大爷年纪大了,腿脚不方便,于是……”该学生读完, 教师首先为其鼓掌,这时同学们纷纷为她鼓掌,教师评价学生:该学生观察得十分细致, 她能描写出小明的心理想法,可见她是一位学习细心的学生,老师相信你今后的学习一定非常出色。

四、教师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形式

小学生看图说话和写话的学习属于语文学科学习中综合能力的展现,语文教师在看图说话和写话的教学课堂中不仅要教给学生习作的方法,还需注意小学生学习思维的发展,关注他们的兴趣、情感等一些非智力的因素在语文学习中的体现,这些都是形成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部分。在看图说话和写话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科学、优秀的教学观念,设计恰当的教学目标,转变传统的注重结果,轻视过程的应试概念,关注小学生的写话成果的同时,更要关注小学生学习写作的经过。

例如:看图写话《放风筝》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先为学生做了引导:图片上都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他们动作分别是怎么样的?他们会说什么?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写作。 教师变换了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写完之后互相评价,先看是否有错别字,是否存在没有介绍清楚的内容,互相之间写下评语,看看哪位学生评价得细致。 学生纷纷积极地进行互评,过程中十分认真,学生读着同学写的放风筝的句子,逐渐生出了对自由的向往之情。教师通过创新的教学形式,培养了学生看图写话的学习热情,学生的看图写话技巧也得以提升。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看图、找图、比图、想图、说图、写图和评价,是看图说话和写话的教学实践方法,只有激发学生的实践欲望,才是有效的教学。引导学生多维度审图,多角度想象,多样化表达,多“素句”写练,个性化评价。学会如何观察图片,在观察图片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写自己想说的话,把图中故事写得丰富而精彩,把画中意境表达得内涵和深刻,从而提高学生的看图说话和写话能力,掌握看图说话和写话方法,为小学中高段写作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