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小学美术教学更具色彩感的方法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7
/ 2

使小学美术教学更具色彩感的方法探析

高艳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长荡小学  224322 

摘要:色彩感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关键所在,也是创造作品和欣赏作品的核心。想使小学美术教学中具有色彩感,则需要从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两方面入手。以教学方式为基点,对课堂氛围、教师引导、技术应用等多方面入手,在全方位的角度下缔造小学美术教学的色彩感。从教学内容予以升华,从学生性格、所处环境入手,深层次解剖学生的个性,在个性的加持下让学生们创造和欣赏作品,从而赋予美术教学色彩感。本文基于两方面实行的策略,将展开详细的讨论与分析,并指出影响小学美术教学具有色彩感的因素。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色彩感;教学策略;欣赏作品与创造作品‘’

在小学阶段,美术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们对于色彩感的把握以及作品的创造和欣赏。在目前小学美术教学中,很多美术教师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培养学生们的创作技巧以及美术理论没有色彩感的把握重要,因此很多美术老师的教学重心往往不会放在色彩感上。针对此,想要改善这种情况,并逐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具备色彩感,就需要从教师层面入手,让教师具备对于美术教学正确的认识,应用多样教学方法,最终实现对于美术的色彩教学。

  1. 改善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教学理念

教学方向对于小学美术教学来说尤为重要。以传统教学方向为例,在传统教学中,美术

教学往往会更加注重于对于绘画技巧等方面的培养,但这样的教学方向不利于培养学生们的色彩感,会阻碍学生的色彩感培养。因此,想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增加色彩感,可以从教学方向入手,给予更多培养色彩感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在教学中逐渐提升色彩感。改变教学方向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个便是教学教材,想要培养学生的色彩感,可以予以教材一定的改善,让教材当中具备更多色彩感的画作,以苏少版的教材为例,《理想的居住环境》、《藏书票》等美术课程小节都利于培养学生的色彩感。因此在教材上可以进行认真筛选,实行因材施教。第二个方面则是教学引导,传统的教学往往会注重于对于技巧的培养以及引导,但色彩感的培养是不能通过技巧培养来得以实现的,在对学生色彩感的培养当中,教师应当多赋予画面感的引导,让学生们通过已有的教材和资源,从而对于色彩感进行构思和想象,在构思想象达到一定程度时,最后再进行后续的创作,在此种系统化的引导下,学生能够更加有效地培养出色彩感出来。第三个方面则是教学架构,传统的教学架构是以教师为主体的,这从根本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空间,这种情况下只能保障学生色彩感培养的下限,但不能保障上限,对学生而言极为不利。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多采取翻转课堂式的教学架构搭配小组分组,同时在教学模式的建立下,引入优质的外界资源,实现传统与变革的齐头并进,让学生们在教学当中不断深化自我和提升自我,最终实现对于学生色彩感的培养。

2.从教学方式入手,提升小学美术教学的色彩感

2.1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予以正确的色彩引导

  课堂氛围对于美术教学来说尤为重要,良好的课堂氛围下,教师才得以开展色彩感的培养。想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增添色彩感,可以从课堂氛围层面入手。为此,教师可以设定课堂提问,通过课堂提问来让学生们具备最为基础的色彩观察能力,课堂提问可以根据记忆曲线来实行,根据学生们的记忆曲线规律和遗忘曲线规律得以实行,例如在课堂开始五分钟进行一次提问,在教学完成时进行一次提问,遵循学生的客观规律,让学生在合理的提问中逐渐提升色彩观察能力。在教学中,课堂提问一般是作为教学开头部分给出,在课堂开始之前,教师可进行相应的提问,例如“天空是什么样的颜色”“河水是什么样的颜色”根据这些问题的引导,学生们能够很快脑子里在脑子里建立起一个关于颜色的想象,基于这种想象,教师们可以对学生做出引导,并纠正部分学生对于颜色的不正确认识。此外,教师还可以拿出错误的颜色画作,让学生们来进行纠正和改错。基于前两个环节的基础上,教师可进行进一步的修正,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正确的颜色观察观念。在引导—纠正—深化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很快接受美术教学中的色彩感,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2.2采用兴趣发散教学,深度挖掘学生的色感天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阶段中,大部分学生对于未知事物都会存在一种好奇心。教师们基于此种好奇心,从而来深度挖掘学生们的色感天赋。色感天赋是需要通过创作来表露出的,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一定的创作作业,例如以一周为基点,让学生们每一周交出一篇作品,并对每一周的作品做出主题要求。在苏少版进行《画脸》这节课程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所向,从而进行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作品创作,形如蓝脸、黄脸等多样颜色的脸都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创作,遵循学生们的兴趣和内心。量变引起质变,学生们在创作过程中,能够积累好更好的色彩感。学生通过自己的创造,表达出对不同色彩的不同感受,提高了创作意识,也培养了审美能力,对于培养色彩能力很有帮助。

3.从教学内容入手,提升小学美术教学的色彩感

3.1教学直观化形象化,减少抽象部分的内容教学

   受到年龄、心智以及心理层面的影响,此阶段的学生对于抽象的美术理论往往会感到厌恶,这不利于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更不利于培养学生们的色彩感。为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当以形象客观的作品作为教学的内容,例如在进行色彩教学时,直接拿出客观的作品出来,避免冗杂的理论文字出现,通过对作品的直观了解,学生们能够具备一个最为形象的了解,这能使得学生们更好具备色彩感。例如在进行《桥》这篇美术课程的教学时,教师在进行引导时,直接根据课程要求放上客观形象的照片,让学生通过了解这些照片直接了解到关于桥的各种信息,并基于这些信息了解到对应的色彩感。此外,设置的作品尽量符合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赏析的作品尽量选择写实派的作品,避免抽象派的作品出现。例如梵高的《向日葵》,这类作品就比较适合此阶段的学生,正常的画面也能更好培养学生们的色彩感。减少抽象部分的内容教学,是培养学生色彩感的关键所在,通过形象客观的作品更能了解到正确的色彩观念。

3.2借助教学技术,回归生活,让学生从生活内容中提升色彩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一些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应用到了教学当中。最为常见的教学技术就是教学白板的应用,这种技术的应用能够承载较多的作品,让学生们对其产生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在教学技术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关于大自然的作品,例如《白马》等作品,给予学生们良好的学习体验感。并且,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们去生活中收集相关的美术作品,夕阳、湖面等景象都是认识色彩的有效途径,这能进一步巩固学生的色彩感,使其具备一个良好的色彩把控能力。

色彩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是核心基础,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增强学生对色彩的学习能力以及把控能力。基于此,教师要与学生之间构建其良好的关系,与学生多进行沟通与交流,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此基础上吸引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挖掘学生的色感天赋。教师还应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对作品的创作和赏析逐渐感受到色彩,并将这种体验深入到生活当中,使其提升学生的色彩鉴赏能力,这不仅为学生今后的美术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也使得教学更加符合“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龚琳. 小学美术教学对学生色彩感的培养策略探讨[J]. 美术教育研究,2022,(13):179-181.

[2]张超,邵丽杰.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色彩感[J].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11):63-64.

[3]王斌.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色彩感的策略研究[J]. 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06):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