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7
/ 3

浅谈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李兆欣1  ,李侠2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陕西  咸阳  712000

2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00

摘要:农村经济从本质上讲,就是指与城市经济相对应的经济活动总称。以农村金融、农村工业、农村产业、农村运输、农村信息为主体,将多种经济环节进行有机结合,组建经济集群,将多种农业生产要素相结合,实现商品化、经济化,最终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合理分配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之间的比例,并且在此基础上兴办加工业、服务业或者其他与农村生产密切相连的非农产业,通过该种方式,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使得农村经济可以快速、稳定、可持续增长。农村经济管理的模式和方向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重要导向作用,特别是随着我国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经济日益成熟,需要加强农村经济管理,以促进农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本文通过浅析农村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与大家共同探讨优化农村经济管理助力农业强国战略的对策,为广大农村经管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农村;经济发展;乡村振兴

1.农业经济管理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

农村经济管理就是针对本地区经济发展条件、市场发展环境以及国家经济政策、方针策略为基础进行有组织、自觉性的宏观管理。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以国家经济发展建设总的方针政策为指导,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建设现状,通过市场经济建设来确定长远的经济发展建设战略目标。除此之外,针对经济建设再生产过程中的分配、交换、信息等生产要素要进行及时准确的规划、组织协调及管理,进而促进整个农村经济建设的发展。可见行之有效的农业经济管理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综合立体地保障农村经济发展始终保持健康正确的方向,更好的造福广大农村居民。推动农村建设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21世纪经济发展重要决策,通过科学的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既可以更好地体现农村生产力发展需求,又能更充分地满足农村群众新时期美好生活需求,助力农村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2.农业经济管理的积极作用

2.1 使农村经济发展趋向市场化

农业经济管理改变了农村经济传统的发展模式,解决了农业生产的相关矛盾,促进了农业经济的社会化的发展。农业经济管理部门通过市场分析来实现农业经济的整体价值,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从而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现状来进行农业生产的调整,有助于提升农业生产的合理性,不仅能够提升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同时还能优化农业经济的发展模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对外开放的进程也不断在加快,农业在对外开放的进程中充分利用了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前提下,我国必须不断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通过不断提高土地要素、劳动力因素、农产品和农村金融的市场化程度,以更好的质量和更高的标准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2.2保证农村经济发展因地制宜化

不同区域农村经济发展条件和水平不同,农村经济管理内容也要因地制宜进行管理。我国农村数量多,村与村之间的地理环境、农业生产条件等不相同,资源使用也不相同,在进行经济管理时要根据农村农业生产特色及优势进行管理制度制定,通过网络了解市场需求,并与农村农业生产进行有效连接,要通过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激发乡村内生动力、提升农村产业发展水平,在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和增加农民就业机会的基础上,助推乡村振兴,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2.3 解决对农业资源的需求

农业经济管理可以促进农村资源的有效配置。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土地资源全面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成为了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因为农村经济仍然采用传统的生产模式,对于土地的需求相对较高,所以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来解决农村生产中的相关问题,更好的实现二十大提出的“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任务目标。

2.4实现支农资源优化配置

二十大报告中提到了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业的优先战略,政府依然要坚持加大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人、才、物等各种资源的投入,增加公共服务在乡村的供给,稳步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资源集聚与要素优化配置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引导资源要素向乡村流动,要积极融入正在构建全国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战略,在政府与社会的协同赋能下,拓展农村市场化空间,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使得乡村经济更好地融入国民经济循环。而农业经济管理可以多措并举加快形成多元投入格局,推动劳动力、资金、管理等要素资源流向农村,形成各类因素和主体共同参与农业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的良好局面。

2.5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随着农村生产成本的提升,农业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当前,我国农民的整体收入相对较低,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直接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能够全面解决这一问题,借助多形态的农业生产建设模式,全面满足农业经济发展的需求,对于全面提升农民的整体收入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培养全新的产业模型,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农村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3农业经济管理应用路径

3.1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

任何领域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农村经济也是如此。自从我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无论是从生产的模式上还是商品的观念意识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并使我国农村市场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我们也应当能够看到,在这段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农民在经营的自方面还是较为缺乏,不但现代市场观念较为淡薄,而且在市场以及商品的生产以及实践方面还是缺乏经验。而放眼我国目前的农村,依然存在着家庭经营分散以及整体文化素质偏低的情况,而这就会使农村不能够及时的对市场的信息以及需求进行把握,从而遭受风险的几率非常大。另外,我国目前的农村市场发育情况也需要进一步的提升,虽然部分农民具有进入市场中的愿望,但是往往会因为受到的障碍情况过多而存在困难。建立优质农业经济人才队伍,方可为农村经济的管理和发展出谋划策,提供重要的经济发展驱动力,因此要将人才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和动力,加大农业经济人才的培养力度,使人才规模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加大高校农业经济专业的建设力度,从课程、师资、实践机会等方面优化农业经济人才培养体系,扩大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的基本面,适应农村经济规模扩大的实际情况。人才引进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基层单位要认识到农业经济人才的重要性,从待遇条件、职称评定等方面提升本地区对农业经济人才的吸引力,为农业经济人才在本地区发挥才能提供优厚的支撑,为农业经济管理不断注入人才动力。加大现有农业经济人才培训也是非常重要的步骤,通过农业经济人才培训,实现农业经济新理念、新思路、新技术的传输效果,为农业经济人才掌握最新动向打开一扇窗户,也为先进农业经济要素与农业生产环境的融合奠定良好的基础;发挥专业人才的力量,实现优质成果到实际生产效益的转化,保证我国农业经济的活力。农村经济管理团队整体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了管理的最终效果,更是影响经济发展的根本要素。因此有必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教育以及再培训的工作,积极鼓励大学生下乡并建立相对应的奖励机制,充分发挥大学生在专业上的优势以及个人的创造性,才能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农村经济的建设,在不断丰富个人实践经验的同时,成为社会所需的有用人才[4]。

3.2优化制度

农村经济结构优化调整战略实施主要通过政府宏观调控进行,制定相关政策制度与财政支持,通过优化制度确保农村经济发展中有一个相对稳定、有利的市场环境与基础条件。农业经济管理的顺利推行,优质的管理制度至关重要。在积极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创新的过程中,为更好的保障农村经济发展质量,全面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应该积极构建完善系统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依托于清晰化、标准化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行之有效的协调各方关系,更好的保障农业经济发展的整体质量。因此农业经济发展实际上也对管理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制定农业经济管理制度时,必须充分贴合农村经济的发展情况,确保农业经济管理制度与当前的发展现状相吻合。农村经济通过优化制度指导结构调整不可盲目进行,必须要以市场调研为基础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地方应该了解与认识自身优势与特色,有针对的发展地区优势产业,以优势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实际中不同地区自然与资源条件存在差异,这也造成农村地区经济侧重点不同,经济发展高地不同,经济结构调整时结合地区实际情况,优先发展特色产业,不断发展与壮大,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产业。优化制度在因地制宜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照顾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及粮食生产的重要性,维持区域稳定,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统筹兼顾且全面发展的可持续农业经济发展道路。借助农业经济管理制度能够快速定位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弊端,发挥农业经济管理制度的纠偏作用。农业经济管理制度还可以起到行为规范的作用,从事农业经济的各类人员,日常行为都不能脱离农业经济制度的范围,确保农业经济人员的行为有序得当,真正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管理制度优化还要强调信息化的作用,在农业经济管理制度中将信息化摆在重要的位置,说明信息化的作用以及在农业经济中的具体使用方向,为相关人员的信息化培训提供有效的指引,为信息化手段发挥更大的价值奠定基础。农村经济的运作效果与资源分配和使用效率关系密切,优化农业经济管理制度,则为农村经济领域的生产要素分配提供了有效的依据,对于农村经济效率的提升大有裨益。

3.3加大信息化应用力度

进入新时代,信息化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随着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依靠资源红利、劳动力数量红利等支撑经济增长和规模扩张的方式已难以为继。无论是经济增长动力转换,还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抑或是经济产业结构调整,都需要呼唤新动能。因此,要抓住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机遇,打造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新增长点,加快发展网络信息技术产业,形成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新优势,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我们国家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基础,非常重要,但总体上还偏于传统产业。受科技发展的影响,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在不断被推进,想要提高农业经济的管理水平,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技术大力运用信息化。因此,探究信息化在乡村振兴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效能作用迫在眉睫。技术、设备的快速革新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也为农业经济管理指明了发展方向。换言之,信息化发展为农业经济管理带来了“红利”,充分利用这种“红利”,则会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机会。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强调新型设备与智能化设备的利用,同时与农业生产环境相结合,发挥新型智能化设备的引导作用,是提升农业生产力的有效途径。在信息化推广的过程中,要认识到农村经济从业者信息化认知程度较低的问题,应当从理论知识开始由浅及深,在掌握农业经济信息技术理论的基础上逐步引入专业设备使用的培训环节,提升信息化培养的效果,也为信息技术与农业经济的融合奠定基础。新媒体技术则为农村经济的宣传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手段,探索新媒体技术与农业经济的结合点,为促进农业经济循环、提升农村经济活力奠定基础。信息化应用是促进农村经济效益提升的重要抓手,在农业经济管理中要充分认识到信息化技术的带动作用,促进农村生产模式的变革,降低农村经济模式中的资源投入量,提升单位资源的实际效益,也为农村经济带来更多的“附加值”效应,参与农村经济获取的利润规模也会逐步提升。在农村经济监督体系中同样发挥信息化的作用,实现对农村经济资源的统筹协调作用,也是农业经济管理效率提升的关键。

3.4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公平竞争是任何市场得到良好发展的重要基础,而从我国农村现有的产业结构、资源优势以及交通情况等因素来看,我们首先应当能够在农村附近建立起具有区域性质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并逐渐形成一种集贸市场、批发市场、期货市场的网络,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起当地的资金以及劳动力市场,不断地完善我国农村基础设施,从而以这种方式优化农村市场配置。农业基础设施为农业生产和发展提供物质保障,因此要求政府进一步加大区域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投入力度,合理调节农业资金投放比例,面向农田基础设施、农机道路、农田水利工程、输配电设备等层面加大资金扶持,推动节水农业、绿色农业项目的发展,在兼顾社会效益的同时有效提升经济效益。同时,考虑到现代农业的主要标志为机械化作业,引入机械技术能够有效提升农作物种植、收获、物流运输等环节的作业效率,因此还需增加农业机械设备投放总量及质量,对现有农机装备结构、作业模式进行系统优化,针对油菜、棉花、小麦等不同农作物品种进行专项机械化收割技术装备的研发创新,保证机械化作业水平与农产品质量。此外,还应聚焦农机设备使用情况进行相关培训机制、资质证明制度的建设,规范农机具技术培训与维修市场的建设,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供应商资质、机具设备质量的检查,更好地完善农机服务的社会化供应体系,提升实际生产作业环节的农机利用率与作业水平,服务于农业经济发展。

4结语

在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农业经济管理始终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从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十年的发展,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巨大飞跃。从农业发展方面来看,伴随“三农”工作、精准扶贫等一系列政策举措的实施,在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的基础上,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可靠助力,现代农业的根基初见雏形,已经出现了从农业大国逐步转向农业强国的强劲发展势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合法土地权益,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可见,二十大报告将农业强国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首次将“农业强国”写进党代会报告,非常值得我们关注,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同时立足新发展阶段,建设农业强国有赖于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无论是种质资源,还是农业科技创新,都需要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尤其是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在这个机遇于挑战保存的大背景下,农村经济的发展可谓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更需要农业经济管理努力探索多元化农业经济发展路径,助力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持续提升,为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打好基础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吴晓东.创新农业经济管理理念,提升农业经济发展水平[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11):40-41.

[2]吕成建.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探析[J].山西农经,2020(20):71-72.

[3]李夫才.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探究[J].中国市场,2020(14):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