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技术提升辐射环境自动监测数据获取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30
/ 2

互联网+技术提升辐射环境自动监测数据获取率

王文军

连云港辐射环境监测管理站 江苏省连云港市 222047

摘  要:我国放射性污染源现行监测制度表明,从事伴有辐射实践活动的单位必须开展辐射环境监测,实时监督监测放射性流出物排放情况,客观、公正反应辐射环境变化及质量情况,预测和预警辐射事故发生。本文以辐射环境自动监测数据获取现状为切入点,对如何使用互联网+技术,提升辐射环境自动监测数据获取率提出几点建议,以及实现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的高效运营和维护,为相关项目建设积累经验,做好技术准备。

关键词:互联网+;辐射环境自动监测;辐射污染;数据获取率

现代社会伴随自动测量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技术等不断发展,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系统数字化、智能化改革进程快速迈进,对空气中可能存在的放射性核元素进行取样、监测和数据上传。并且精准识别、处理、存储、分析、评定和界定所监测环境中,放射物可能造成的危害及影响范围,做出必要保护措施,尽可能避免或降低辐射污染,增强辐射环境安全防范。

1 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系统发展现状

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系统,是以在线自动探测器为核心,集传感器技术、实时传输技术等于一体的在线自动监测系统,具有远程监控、实时监测、数据分析等功能,用户可实时掌握环境辐射情况,预警环境重大辐射事件[1]。目前,我国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由现场辐射环境自动监测子站、省级数据汇总中心、全国数据汇总中心及备份中心组成,其中,现场辐射环境自动监测子站属于重要基础设施,由辐射探测器、气溶胶采样器、碘化钠γ能谱仪、自动气象仪、数据采集及传输系统等组成。数据集成系统由网络交换设备、数据传输加密设备、数据库、应用系统等组成,可对被监测环境辐射计量进行自动采集、汇总、统计、分析及可视化展示,该系统还设置有γ能谱采样时间、γ计量率、报警阈值等,可实现数据自动查询、标识和报警。

近些年,在节能环保理念推广背景下,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系统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实际发展中,仍存在系统集成性高,运维难度大,故障解决周期长;数据量庞大、数据分类整合难度高,数据获取率不高、质量参差不齐、利用率低,数据安全防护能力不足,数据造假严重等问题,给辐射环境自动监测及生态环境建设带来阻碍,导致监测与执法效果不理想,环境治理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其中,可有效提升辐射环境自动监测数据获取率,提升数据质量,准确计算推导出污染原因及污染源,严格控制污染源,提高环境治理效果。

2 互联网+技术提升辐射环境自动监测数据获取率应用策略

2.1 规范化管理,做好运维计划和总结

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目前可全权负责系统管理和运维工作,根据系统运行总体情况和发展目标编制下一年度系统维护计划。现阶段,很多环境自动监测子站数据信息记录方式仍以纸质档案记录为主,不利于信息保存、查阅和分析。管理部门应当在原有系统基础上,加强信息化办公相关功能优化与调整,结合工作内容和习惯,开发一套运维工作日志,囊括运维记录填写、云端查阅、后台统计与分析等功能,便于运维人员使用。运维人员应当掌握辐射自动监测系统结构,充分了解设备性能,掌握故障识别和排除技能,能够按照规范和要求实施日常监督和月度巡检,确保系统正常运行[2]。针对巡检中发现的故障,可利用终端仪拍照或者摄像故障问题和运维效果,总结相关经验,为后期巡检、采样等工作开展提供详实数据支撑。同时,该运维功能中所有数据均能传输至数据汇总中心,上级管理部门根据各地子站运维情况制定统一管理制度,删减不必要的运维流程,针对问题多发环境,提出具体整改建议,减少问题发生,进而提升运维效率和质量,保障辐射环境自动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获取率。

2.2虚拟可视化,做好技术交流与支撑

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系统运行维护若想取得新突破,有效提升数据获取率与获取质量,就必须集中优势,做好技术交流与支撑,如专题会议、技术培训、课题项目研究合作等[3]。结合实际情况,将虚拟现实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5G、人工智能等应用其中,为新时期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维护与构建做好技术支撑。以虚拟现实技术为例,在传统自动监测运维模式基础上,融入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等,打造专家模块,一旦一线运维人员发现自己无法识别或解决的故障,及时通过终端与后台工程师或者专家联系,通过视频通话等在线交流渠道实现运维可视化,实现远程运维,有效提升运维效率与质量,进而提升数控获取率。

2.3 引入云计算,做好数据筛选和分析

环境监测数据往往体量庞大、类型多样,单纯依靠传统数据采集与统计分析方式,难以满足当下辐射环境监测需求,也无法在数据有效期内合理利用监测数据,发挥数据使用价值。工作人员可以将云计算技术引入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系统,根据事先设置好的算法提炼、筛选关键词,获得相应统计分析结果[4]。以自动监测站故障统计看,在环境自动监测子站内,应用云计算技术统计发现,超过八成的故障类型为网络传输故障,分别为通信故障和VPN故障,只需要现场重新启动就能解决故障。但是,这类设备分布较为广泛,单纯依靠人工操作耗时长又费力,成果也不佳,可以直接在子站内安装一台现场控制器,在设备电源处安装开关控制器,通过局域网连接在一起,一旦某个设备出现故障,直接通过现场控制器完成设备重启,实现现场搞下控制,大幅提升工作效率。工作人员还可以统计设备位置、重启次数、设备信息等,掌握设备性能和影响因素,为后续设备安装和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宜子站工作实际的软硬件设施,建立数据双通道传输系统和双电源供电系统,同时支撑有线传输和4G/5G无线传输,以实现稳定高效数据获取率和传输效率。另外,针对系统还需要建立安全防护措施,熟练应用防火墙、网络隔离、安全策略、漏洞扫描等手段,阻断外部攻击,定期或不定期扫描系统漏洞,更新系统补丁,在保障数据获取率的同时,保障存储及传输数据安全性,确保数据无损、准确、全面。

3 结束语

总之,在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系统建设与发展背景下,为有效提升数据获取率,保障数据质量,相关人员需要准确掌握自动监测系统发展现状,了解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加强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应用,加快系统智能化、现代化发展步伐。通过规范化管理,做好运维计划和总结;虚拟可视化,做好技术交流与支撑;引入云计算,做好数据筛选和分析,有效提升运维水平,提高数据获取率,确保辐射环境监测结果可靠、稳定。

参考文献

[1]徐辉,宋福祥,阮黎东,佟晶,尚致楠,李飞.北京市环境电磁辐射自动站数据分析及网络建设[J].环境监控与预警,2017,9(02):58-63.

[2]陈达.浅析省控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系统[J].海峡科学,2017(07):46-48.

[3]王骅,钱贵龙,陈啸炯,周颖,陈赵飞.省级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运维研究与探讨[J].科学技术创新,2020(14):48-49.

[4]王海山,陈璞,梁漫春,张宏飞,杨丹丹,杨洁,金锦.甘肃饮用水源地水体辐射环境在线自动监测系统总体设计[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21,41(01):6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