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居委”如何助力打赢疫情保卫战——以上海市B镇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28
/ 2

“第二居委”如何助力打赢疫情保卫战——以上海市B镇为例

石张磊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2020级MPA研究生200030

2022年3月,突然袭来的新冠疫情扰乱了上海这座繁华都市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而此次疫情的重灾区”——B镇,受疫情冲击尤为严重,感染率持续走高,一度位居全市街镇之首。随着疫情不断蔓延,被感染人数越来越多、封控区域越来越大,大多居委已难以正常运转,陷入半瘫痪甚至瘫痪的境地。不少居民因看不到希望,由此产生严重负面消极情绪,逐渐不愿服从居委管理,导致感染率屡创新高,形势一度十分严峻。4月14日,在七个形势最严峻的社区试点建立第二居委,开展全面攻坚。4月24日起,即有社区陆续清零,5月12日,7个试点社区全部清零,均无新增,实现了由乱到治的逆袭。

一、形势背景

B镇地处浦东新区腹地,常住人口近30万,辖区内及周边高科技企业、金融机构聚集。B镇内公路轨道四通八达,商贸配套完善,生活设施一应俱全,承接了大量周边工作人士的居住需求。然而,往往一个几千人的社区其配备的工作人员仅仅寥寥数人,雪上加霜的是,部分拆迁安置房、老旧社区中老年人占到很高的比例。与此同时在疫情仍处于高位运行的背景下,连续抗疫时间较长的一线居委,因工作人员、社工染疫、封控在家,已开始普遍面临人手极为短缺、干部严重透支的情况,一度处于无人可用的困境,导致其已无法有效组织社工、志愿者正常推进工作,亟需外部力量支援。L小区便是其中的一个缩影,它曾是B疫情中情况最严重的社区之一。小区自3月26 日第一例阳性病例出现后,不到一个月时间2800 多居民中有575 例阳性感染者,98 个楼栋有85 个楼栋随即被封控,部分居委干部、志愿者因感染或成为密接被转运隔离,致使居委工作陷入半瘫痪境地。

抗疫力量的缺失,导致封控、转运、保供等工作无法正常运行,陷入了群众不了解居委难处,居委无法更好服务群众的恶性循环。一时间,居民怨声载道,不少居民因看不到希望,迷茫和恐慌的情绪不断发酵,逐渐失去对居委的信任,不愿接受居委管理,逃避核酸检测、自由出入封控小区等。居委和志愿者承受巨大压力,情绪非常低落,社区正常的管理也难以开展。居委、小区是源头,只有源头止水,规范小区各项管理,才能拧紧疫情传播的龙头。为此,第二居委作为一个尝试,希望通过发动隔离在家的党员群众配合协助居委会工作,做强最后1 米,抓细抓实疫情防控各项举措,助力打赢疫情保卫战。

二、方法举措

成立第二居委,不单单是形式问题,只有充分组织发动党员群众的积极性,才能真正解决基层痛点,打通管理堵点。主要有以下配套措施:

(一)打好组织基础,扩充人员队伍,解决谁来干的问题。一是摸清底数,梳理人员。在市区两级组织部门的推动下,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党员向居住地党组织报到。根据下沉干部双报到党员名单,将有党务工作经验的干部挖掘出来,直接与其取得联系进行组织动员,发动其主动联系所在社区居委。在上级党委的指导下,推选第二居委书记、副书记,确定、配强支委一班人。此后,第二居委与居委会进行线下对接,在居委书记指导下迅速开展工作。二是加强指导,规范管理。有的党员在社区报到后迟迟等不到分工,还有的面对琐碎简单的任务调动不了积极性;有的居委干部反映,虽然名单上有上百人,但没精力把他们组织起来;有的居民产生负面情绪,认为群众表现的很积极,党员带头作用不明显,等等。为此,设立了三条线”——上线、底线和红线,让硬规矩上马,让党员无条件站出来。其中,上线,即大力宣扬抗疫中的好人好事,突出个人、典型事迹使广大党员学有标杆,追有榜样。底线,即在疫情防控中继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履行责任、带头冲在一线、带头遵守防控规定、带头做好宣传引导、带头服务群众帮困解难等五个带头。红线,将在工作中推三阻四,推诿敷衍,出工不出力、三番五次无故不参加抗疫任务的找出来、报上去,通报到单位,依规处理。通过持续动员,短短一周7个居委就召集了581名党员和1700余名志愿者,为一线抗疫工作提供强力支撑。

(二)出台规定流程,横向汇总经验,解决怎么干的问题。一是边打仗,边建设。第二居委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内,针对核酸检测、物资团购等4大民生环节,先后协商公告了40余项规定、提示、倡议、流程等规范性材料,推动执行过程安全可靠。二是出台办法,规范流程。推动各党支部凝练各环节工作要点,切实提升相关环节的治理效能。先后出台了《团购细则》《居民配药指南》等一系列指导性规章制度,使社区转入规范的常态化运行。三是横向交流,沉淀经验。定期开展线上培训会、工作交流会,难题会诊诸葛会,邀请工作规范、成效明显的支委干部推广经验。编写《小区防疫措施参考办法》《居民物资团购经验报告》等,将物资分发、物资接收、核酸检测、安抚与通知等内容予以详细说明,作为后续工作开展的参考依据。同时综合各区优秀做法并形成经验性文件交流共享并推广。

(三)全盘统筹规划,多维分析研判,解决干得好的问题。一是精细化管理,针对性分工。第二居委成立宣传引导、医疗互助、物资供应等多个分工小组,确保每个环节都由专人带领团队,做精做深。分工前研究志愿者个人特长并分别沟通,使封控在家的志愿者也能参与配药审方、信息收集、文案撰写等线上活动,为社区尽一份力。二是系统化集成,实现整体闭环。通过各工作小组推动社区核酸检测、物资团购、寻医问药等各个关键环节串联互通,在信息共享、数据整合、流程优化、科技植入等方面抓共性,显特性,不断完善社区管理体系,形成科学闭环。如构建全员核酸检测无接触组织程序,既减少了交叉感染,又提高了检测效率;细化阳性病例转运流程,形成了转运保障、环境消杀、信息发布工作链条。三是动态追踪趋势,综合分析研判。第二居委上报每日情况形成《联络情况动态统计表》,之后通过汇总信息,制作图表,将数据变化与抗疫举措分析对比,客观评估、察觉潜在风险,提醒居委及时防范。

(四)立足群众需求,加强舆论引导,解决民满意的问题。一是畅通信息可视化渠道。协助各居委建立完善信息公开平台,丰富推送模块,公开关键信息,发布便民服务流程和优秀抗疫故事等,积极宣扬正能量,让居民立体化了解当前的工作情况。二是形成民意反馈机制。畅通群众诉求反馈渠道和困难诉求渠道,通过公众号的留言功能和居民微信群广泛征集意见建议,将群众普遍关注、亟需解决的社区团购、物资分发等问题,摆上议事日程,通过群策群力、集思广益,调动群众积极性,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三是形成群众参与机制。发挥群众主体性,号召居民充分参与到社区管理中来。如L小区在感染率激增情况下果断召集居民代表投票协商,作出静默决定,争取广泛配合支持,五日后便实现两日新增确诊人数为零。

三、建言献策

自第二居委在B镇试点后,从当初的左支右绌,矛盾频发,到之后的秩序井然,团结一心,B镇已逐渐走出疫情阴霾,踏上逐步复工复产的进程。

各基层社区组织是社会治理工作的基础。如何更好地把基层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探索后疫情时代基层社区治理的新路,是确保党的领导,巩固国家治理根基的一项现实课题。可以将第二居委参与基层治理为参考研究样本,进一步研究基层社区常态化管理和应急管理动态衔接的有效机制,推动上层设计+基层经验上下联动,突发应对+日常预备有机结合,更好地让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向全社会覆盖,让制度优势进一步向基层社区延伸,转化为基层治理的实际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