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产士分层次实施整体护理对产科护理质量、护患纠纷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9
/ 2

助产士分层次实施整体护理对产科护理质量、护患纠纷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分析

高萍  ,刘娣鸿  ,邱成艳

温江区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11130

摘要:目的:分析产房护理管理中应用助产士分层次实施整体护理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从2021年7月-12月产房助产士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和分层次整体护理管理模式,并随机收集产科符合顺产条件且无合并症的产妇200例,100例纳入到对照组中,同期实100例纳入到观察组中,比较2组的评价指标数据结果。结果:观察组的评价指标均较对照组优异,(P<0.05)。结论:实施助产士分层次整体护理管理模式应用在产科护理管理中效果比应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显著,表现在产科质量提升,减少护患纠纷事件和产科不良事件发生率等诸多方面。

关键词:分层次;整体护理;护理管理;护理质量;护患纠纷;不良事件

现阶段,医院产房在护理管理方面大多数都采取传统的管理模式,即产妇进入产房后由当班助产士按照排班进行待产接生,巡回护士在接生时给予协助;没有采取助产士分层次实施整体护理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很好的提升临床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1]。要想为孕产妇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提升产房护理质量,就需要对人力资源结构进行优化,将各个层级助产士的能力充分的发挥出来,实施更加科学的护理管理,而分层次整体护理管理模式刚好符合这一护理要求。产科的典型特点是个性化强,不可预测性和较高的护理风险,而且孕产妇生产过程中变化快,产妇及家属期待值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临床护理难度,给产房护理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顺利开展产房护理服务工作,保障母婴安全,我们采用了分层次整体护理管理方案[2]。现对不同护理管理模式在产科的应用效果进行比较。

1.1一般资料

患者一般资料(表1)。

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s

组别

例数

年龄(岁)

学历

高中及以下   大专及以上

观察组

100

30.44±5.21

54/46

对照组

100

30.96±4.92

53/47

X2/t

-

0.308

0.296

P

-

4.780

5.045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将助产士分为白班和夜班,白班和夜班助产士接生时巡回护士给予协助。初产妇在宫口开大3cm进入产房,由当班助产士进行待产观察产程、接生、观察产后2小时母婴情况,把母婴送回母婴同室区完成工作任务。整个工作过程是按照排班及工作职责要求进行,不能体现整体护理。

观察组:分层次责任制护理管理模式。(1)成立产房管理团队。团队成员由产科主任、产科医疗组长、产房护士长、产房护理组长组成,能熟练掌握产房顺产及难产的各项操作。团队成员均参加助产士划分层次的相关操作和产房应急处理等考核,以保证产房助产士的分层级和能力匹配。(2)制定助产士分层次护理体系。根据产房工作年限、职称、学历、产房动手操作能力、产科理论水平、产房应急处置能力、语言沟通交流能力等多维度综合评价将助产士分成不同层级,主要分为4级(N1,N2,N3,N4),层级越高,代表助产士的产房操作技能越熟练、产科理论水平越高、产房应急处置能力越高,沟通交流技巧越高。产房助产士每天参加产房及产科病房交班,掌握新收入产科病房待产孕妇情况,了解孕妇孕期检查和病区待产情况;掌握从产房生产后回到母婴区的产妇情况,追踪产妇产后伤口,产后出血等情况。N1级助产士,主要负责产科无合并症,孕期无异常的产妇,掌握孕期情况和在产科病房待产情况,负责该孕妇在产房内的待产、接生、产后观察并追踪回母婴区的产科情况,有一定的沟通交流能力,对接产科及母婴区的责任护士。N2级助产士,主要负责产科有一定难度的孕产妇,并能独立完成产房技术操作,能熟练配合产房医生及儿科医生进行母儿的抢救工作;具有较好的沟通交流能力。能为孕产妇提供无痛分娩、导乐分娩,能指导N1级助产士开展工作。N3级助产士负责具有高危因素的产妇待产、接生及产后观察,为产妇提供家化待产陪产服务,能熟练掌握母儿急救技能,能熟练掌握产科应急处置,并管理下级助产士,协助护士长管理产房;N4级助产士除具N3级的助产士能力的基础上,还要有组织产房抢救的能力,对下级助产士实施培训和指导,并协助护士长完成产房管理和质量控制工作。(3)实施弹性排班。白班和夜班均根据待产孕产妇的数量实施弹性排班,每班上均有N1-N3级人员配合,N4级助产士应班,根据产妇情况实施助产士分层次管理孕产妇,实施护理措施;在工作中上级助产士督查下级助产士的工作,对遇到难点或者困惑的地方给予指导,对存在的问题立即指导或者协助解决,保障母婴安全。(4)护理措施实施。各级不同的助产士根据层级要求分管不同的产妇待产、接生、产后观察,对接产科及母婴区同级别的护士,为产科孕产妇提供全程、无缝衔接、连续的护理服务。(5)护理培训。科室按照分层次责任制护理管理模式的要求,对不同层级助产士实施培训和考核,上级助产士指导培训下级助产士,提升上级助产士的教学能力,提高下级助产士的业务技术能力,实现双赢。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的相关指标。

1.4统计学分析

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患纠纷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2护患纠纷事件发生情况比较(n%

组别

例数

护理服务不满意

操作技术不满意

职业道德不满意

总计

观察组

100

0(0.00)

0(0.00)

0(0.00)

0(0.00)

对照组

100

2(2.00)

2(2.00)

2(2.00)

6(6.00)

X2

-

2.020

2.020

2.020

6.185

P

-

0.155

0.155

0.155

0.013

2.2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3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n%

组别

例数

产后出血

新生儿中中度窒息

新生儿产伤

切口恢复不良

总计

对照组

100

3(3.00)

2(2.00)

2(2.00)

1(1.00)

8(8.00)

观察组

100

1(1.00)

0(0.00)

1(1.00)

0(0.00)

2(2.00)

X2

-

1.020

2.020

0.338

1.005

3.789

P

-

0.312

0.155

0.561

0.316

0.049

2.3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4护理质量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

护理技能

应急能力

观察组

100

91.55±4.93

92.22±6.68

90.10±5.67

89.48±5.27

对照组

100

84.50±4.78

83.25±5.60

86.36±4.23

84.25±5.05

t

-

5.619

5.296

3.158

3.655

P

-

0.000

0.000

0.002

0.001

3讨论

产房比较特殊,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产房管理难度及产房护理难度,对护理人员的要求更高一些,要想进一步提升临床护理水平,保障母婴安全,使产妇得到的更优质的护理服务,应加大临床护理管理力度[3]。分层次责任制护理管理模式是以护理人员的工作经验、工作能力、理论水平、应急处置能力等综合评估划分其层次,对应其职责,使护理人员分工合理性得以提升,而且能够将不同层级护理人员的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有利于提升临床整体护理水平和工作效率[4]。在本文中,观察组的各个评价指标均较对照组优异,说明分层次责任制护理管理模式能够促进产房护理质量的提升,同时还能够减少护患纠纷事件和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主要是因为在该护理管理模式下,助产士能够对自身的工作职责予以明确,实现能力和工作层级对应,从而提升产房的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5],,保障母婴安全。

4结论

总而言之,将分层次责任制护理管理模式应用在产房护理管理中能够获得显著的效果,在提升护理质量的同时还能够有效控制不良事件和护患纠纷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滕雅丽,吴瑞,陈芮,蒋桂花,叶志芹. 风险防控及细节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当代护理,2022,3(6).

[2]邓虹,钱帮娅,夏滔,任星桦,郭春燕,刘艳. 医护一体化分层级责任制管理对骨科护理质量的影响[J]. 临床护理进展,2022,1(2).

[3]巫倩. 护理人员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泌尿外科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研究,2022,4(3).

[4]郭百叶. 护士分层管理对改善消化内科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作用研究[J]. 国际内科前沿杂志,2022,3(1).

[5]宋丽. 护士分层管理对消化内科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 国际医药研究前沿,202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