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分析及预防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分析及预防对策

赵海 ,宋欣蔚

东部战区空军医院骨(二)科

210001

摘要:目的:探讨全面护理在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中的应用。方法:以本院中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间接收的100例骨折患者为测验对象,再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有50例患者。对照组给以传统护理,实验组给以全面护理,随后对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患者的情绪状态进行观察。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发现,相较于对照组来说,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更低,实验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更低,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而在实验结果中发现实验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表现明显弱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采用全面护理,可以显著使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下降,对于患者的康复来说,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具有良好的可应用价值,值得进行推广。

关键词:全面护理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主要是指静脉血栓成分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内出现不正常的聚集、凝结,最终导致血管出现阻塞的情况是高龄患者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患者在发病后会出现静脉高压以及肢体肿胀的情况。在近年来的临床研究中发现,这种病症的发生与患者血液滞缓和高凝状态有较为密切的关联,在患者发病后,医务人员如果不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就会导致患者的病情进一步加重,严重时还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肺栓塞的情况而出现死亡[1]。在对患者进行实际治疗时,医务人员需要重视患者的个体状况,并根据患者的特点选择一种安全有效的护理方案,才能避免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对于患者的康复来说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本次测验以本院中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间接收的100例骨折患者为测验对象,探讨全面护理在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中的应用,并获得较好的成果,现报道为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本院中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间接收的100例患者为测验对象,再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有50例患者。实验组患者年龄介于21-34岁之间,平均年龄(26.5±3.2)岁,对照组患者年龄介于22-36岁之间,平均年龄(27.2±2.8)岁。
    患者基本资料完整,经由研究人员对年龄与性别等指标进行评估后,确定所有患者可比性良好(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行传统护理。护理过程中严密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再依据患者自身的膳食喜好给以合理膳食,并指示患者采取正确的体位,同时注意保暖,避免着凉,遵循医嘱按时按量服药。

    实验组实行全面护理。其中包含:

首先需要在医院内部成立完整的全面护理干预小组,小组内由医院内的相关护理人员组成,由护士长负责整个项目的开展,并且根据患者的状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并且需要负责干预措施的实际实施和患者基本资料的收集,医院内部的心理咨询师则应当负责干预措施的制定和患者病情的动态调整,小组内所有成员在开展患者的护理工作前,需要学习时机理论了解下肢深静脉血栓以及抑郁、焦虑情绪的相关知识,并且为不同的患者设置相应的护理方案。

现代临床研究人员认为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8],需要做好患者的康复护理工作,这样能够使患者的足部得到被动的活动,并且通过弹力袜的应用,还能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血液循环质量,避免患者的血液呈现高凝状态,而引发患者出现额外的不良反应。而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积极的开展早期下肢护理和功能训练,并且采用多种措施来促进患者静脉回流,通过抬高下肢、踝关节以及膝关节锻炼能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使患者的深静脉血流状况得到改善,有助于降低患者下肢出现疼痛和肿胀的情况,对于患者的病情康复来说有良好的促进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在对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进行预防时,如果患者存在糖尿病或者高血压等症状[3],医务人员一定要做好患者的个体状况分析,并根据患者的原发性疾病做出相应的治疗调整,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够有助于针对患者的特点进行合理的预防和治疗,以保证患者的康复。

在对患者进行术后护理时,护理人员需要从患者的心理健康教育入手,视患者的心理状态保持放松,并且在康复期间应当使患者保持充足的睡眠,尽量帮助患者进行有效的日常基本活动,大部分患者术后都需要静养,所以日常的运动量较低,而运动量较低会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消化功能变差、压疮形成、深静脉血栓形成等,这就需要护理人员针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指导,首先应该是被动训练,随着恢复情况好转可逐渐增加足踝部和旋转踝关节的训练,另外还要加上大腿内收肌和外展肌的训练,帮助局部血液循环。要求病人保持患肢与心脏同一水平,向病人家属解释,按摩减轻病人肢体肿胀;术后卧床期间,护理人员需告知患者避免压迫自己患肢,并改变体位,防止患者肿胀,预防压疮等并发症;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护理人员需要定期做好患者关节组织的检查,使患者的关节组织始终保持良好的血液循环,可以采用生理盐水棉球做好患者的关节按摩,尽可能预防血管痉挛以及局部体温过低的情况。

1.3 评价标准

应用文字表述形式,将两组患者2h、4h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进行记载和比较。

同时采用SAS、SDS评分对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进行评估,分析患者的不良情绪状态。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人员在针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时,涉及到的计量资料与计量资料分别应用X2和T值,统计学数据计算方法,按照相关计算步骤进行判断,最终结果与P值关联,<0.05则记录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产生率比较

   在本次研究中发现,相较于对照组来说,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更低,实验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更低,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产生率比较

组别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肢肿胀疼痛

肺血栓

并发症总发生率(%)

实验组(n=34)

1

0

0

2.94%

对照组(n=34)

4

2

1

20.59%

X2

8.5297

P

0.0000

2.2 两组患者的SDS、SAS评分结果对比

而在实验结果中发现实验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表现明显弱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

表2 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对比(x±s,ml)

组别

SDS

SAS

实验组(n=34)

46.23±6.62

45.88±5.96

对照组(n=34)

61.85±3.25

60.47±4.59

T

9.2854

9.6158

P

0.0000

0.0000

3讨论

通常临床中对于患者均实行传统护理,护理人员一般是遵循医嘱进行护理和医治,对患者的心理上没有注重[2],所以最终产生的护理效果并不能够满足实际的需求。伴随如今医疗手段的快速发展,护理形式也持续变化,当下临床中的护理主要应用于全面护理,该方法将患者作为中心,并从患者的膳食和心理方面实行针对性护理,进而促使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降低。护理期间护理人员随时关注患者的心理情况,并及时对其疏导。按时检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详细记载,同时给患者创设温馨安静的环境,确保患者可以有充足的睡眠。再者还会依据患者实际恢复情况给以合适膳食,伤口出现疼痛的患者及时给以有效的方式镇痛,并鼓励早日下床进行活动进而加快身心康复。

综上所述,对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采用全面护理,可以显著使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下降,对于患者的康复来说,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具有良好的可应用价值,值得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乔微,张笑笑. 血栓弹力图在指导出血患者输血中的应用[J]. 吉林医学,2022,43(02):505-507.

[2]胡善绘,张宝琴. 运动操对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效果[J]. 血栓与止血学,2022,28(03):53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