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情趣的语文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充满情趣的语文课堂

程松涛

亳州市丹华小学  安徽 亳州  236800 

【摘要】努力营造充满情趣而有活力的课堂,以引导学生步入更广阔的语文天地、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我不断追求的目标。富有情趣的语文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将从两方面来论述为什么和如何使语文课堂充满情趣以及自己的一点建议。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趣;活力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语文新课标指出,我们不能不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作用。记得王崧舟老师讲过:“语文教育的过程是学生精神享受的过程,是为学生的精神生命铺垫底子的过程,语文教育必须重视学生精神的熏陶和感染,必须尊重学生的语文世界。”的确,语文课堂教学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特殊的意义。因此,努力营造充满情趣而有活力的课堂,以引导学生步入更广阔的语文天地、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我不断追求的目标。

语文课堂要充满情趣的原因分析:

“听语文课最没有劲”这是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反映。在课堂上,任你老师讲的吐沫横飞,可偏偏就有一些学生要么偷看课外书,要么东张西望,在有的就是玩小游戏。另外有些同学看似正襟危坐,却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还有的耷拉着脑袋,精神不振,甚至进入了梦乡……,面对这样的情况,老师是大声呵斥过,批评责骂过,有时干脆把学生罚站在教室后面听课,但是收效甚微。学生的课堂生活成了带着面具的痛苦表演,而不是真实生活的愉悦体验。课堂生活充斥着单调、枯燥、乏味,甚至是无聊的刺激,没有喜怒哀乐,更没有生活的激情。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尽管不能单方面的去责怪教师,但与教师讲课的“乏味”不能说毫不相干。所以说教师简简单单的教,让生扎扎实实的学,把课上真,上实,上美,那么这节课必定是一堂“有劲”的语文课。

教师在课堂上创造的精神饱满和乐观愉快的语调,在培养学生牢固持久的学习愿望和取得越来越好的成绩方面具有极大的意义。那么如何让一节课让学生喜欢,让学生变得“有劲”,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一、用丰富的语言让课堂充满情趣

1.以导语激趣。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导语的作用至关重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语可创设情境、活跃气氛,犹如一把开启新课的金钥匙。那么在说到这的时候,我的感触特别深,一节课有个好的开始非常重要,它能够调动学生学习这课的积极性和兴趣。相反,如果只是平淡无奇的导入课文,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说是非常的低,课堂气氛是很难被调动起来的。

2.以提问导趣。师生在课堂上的交往,最常见的方式是提问。提问是启动思维的主要形式。提问的设计应以能够引起大多数学生思维的冲动、回答的愿望为基本要求,使学生从外部到内部都动起来,从而进入思维状态的最高境界。提问的方式各种各样,要因文而异、因时而异。在实际教学中,灵活掌握并自然运用各种提问方式,加强提问的艺术性。可以让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加强,可以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这样他们更能够去深刻的理解课本内容和提高学习的兴趣。

二、以多种辅助方式创设情境让课堂充满情趣
1..用多媒体引发好奇。好奇心是学生的一大天性。教师通过设计和选择与教学内容一致的影片、图片等资料,运用多媒体,可使学生在观赏中引发好奇心,集中注意力。
2.用生活解读文本。语文是与生活紧密相关的一门学科,关注生活,让课堂成为有本之源。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创设生活情境,让课堂充满情趣。如《第一次抱母亲》中有一段我抱母亲入睡,母亲潸然泪下的情景。我请学生回顾平时与母亲相处的情境,有不少同学承认生活确有相似的情景,同时反思了自己平时由于只顾自己,对父母关心漠视的错误。随着回顾、思考的深入,再细细品味文中蕴涵的感情,“母亲”的情思打动了许多同学。一个生活细节,一篇课文,让人感慨良多。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既可以快速、准确把握文章思想感情,又受到了良好情感教育。争取生动鲜活的各种互动,让学习变得更有人情味。
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让学生自己读书
读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我们做教师的要力求成为亲切而睿智的点化者、组织者,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起体味,去感悟,在充足的时间里,以读激趣,以读显形,以读启智,以读育人。如《蒲公英》一课,我采用了“以读激情、语音传情、以情悟文”的“知情合一”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使他们带着这份情感进行品词品句,理解课文内容,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还有学习《荷花》这课时,我采用的就是阅读教学,本课需要分析和深挖的东西不是很多,我主要是让学生读,在读中感受荷花的美和荷叶的清翠。学生通过不断的阅读,能够很深切的感受到其中的意境美。

2.让学生自己提问
学贵有疑,读而能问,这既是学生认识的突进,也是学生思维的聚焦,进而推动阅读不断向纵深发展。在自读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质疑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充分思考,这样,学生的小脑袋里就会产生诸多千奇百怪的想法。也许他的想法是非常荒谬可笑的,也许他的想法是肤浅幼稚的,但是,提出来就是学会了思考,敢于提出来,勇气可佳。学《草原》时问:“蒙汉情深何人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是什么意思?作者访问草原的目的是什么?哪个自然段讲的是客人和主人在草原上依依惜别的情景?等等。问题提出后,教师不要急于代答,应让学生去作答,遇到有价值的问题还应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说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让语文课堂充满情趣自己的一些看法:
1.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语文教材中,有的课文结尾意味深长,耐人寻味,给人以想象的余地教师就可以创设情景,让学生把故事说下去,想象可以出现的结局。如《爱之链》的结局写到:她不忍心叫醒他。他为了找工作,已经快急疯了。她轻轻地亲吻着丈夫那粗糙的脸额,喃喃地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亲爱的,乔依……”以后发生什么事呢?课文没有交待,给人们留下了思考的空间。

2.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就是标新立异,是对思维定势的否定。作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它更体现出其固有的独创性和新颖性。求异是儿童的天赋,他们乐于表现得与众不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展开不同意见的争论,打破盲目顺从、迷信书本、被动地听讲、被动地回答问题的局面,使学生的思维突破常规和经验的禁锢,不断产生新的答案,真正进入到“创造”的世界。我们要充分利用现行的教材对学生进行求异思维的训练与培养。
总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实教学中的消极与冷淡本不是学生想有的态度,关键是我们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语文课堂教学的“情”应当是教情、学情、文情三情的统一。我们教师要做到“三情统一”,同时要充分挖掘教材的各种因素,实施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形式的多种组合,用爱和激情点燃学生的热情,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活起来、乐起来,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情趣。

参考文献:《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乌克兰基辅苏维埃学校出版社1979—1980

《新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曹禺作品选集》科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