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认知行为理论的护理干预在痛风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基于认知行为理论的护理干预在痛风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刘宝玲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云南昆明 650032

【摘要】目的分析在痛风患者临床护理中,采取认知行为理论的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100例患者开展本次研究,时间2021年03月-2021年03月,随机抽签法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认知行为理论开展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护理依从性、对病症掌握程度,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依从性、对病症掌握程度、护理满意度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 认知行为理论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痛风患者护理效果,提高患者的病症认知,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认知行为理论;痛风;临床护理

痛风是一种反复发作性炎性疾病,由于嘌呤生物合成代谢能力提高,尿酸排泄不良或者过量的尿酸造成血液中的尿酸含量升高,当尿酸盐结晶在软骨、关节滑膜等部位沉淀后所引发的疾病。一般情况下,女性发病率要低于男性。痛风的临床表现为关节水肿、疼痛,以及关节红肿,甚至痛风还会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病症的发展与患者饮食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1]。痛风疾病的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对提高护理依从性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分析在痛风患者临床护理中,采取认知行为理论的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100例患者开展本次研究,时间2021年03月-2021年03月,随机抽签法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男女例:45:5,均龄(56.38±4.69)岁;观察组男女比:46:4,均龄(55.88±4.23)岁。两组一般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该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在患者治疗期间,完善患者饮食、环境、活动,以及药物方面的护理工作。

1.2.2观察组

该组患者给予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认知行为理论开展护理干预,具体干预措施包括:①组建认知行为理论干预小组。挑选4名丰富护理经验的护士,采取投票方式选举一名组长,4名组员均要参与培训考核,培训具体内容:包括疾病护理事项、认知行为理论等,待4名护理人员完全通过考核后才能开展临床护理活动。②认知干预。护理工作者将疾病宣传资料(科室自制)分别发放到每位患者手中,加强健康宣教工作,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懂得疾病的诱发因素、发病机理,以及防范手段等,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引导其检测每日尿量,使患者树立科学的治疗理念。③行为干预。护理工作人员要以患者为中心,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护理策略,培养患者科学锻炼与健康饮食的良好习惯,同时强化患者心理指导,强化沟通,加强交流,稳定患者情绪,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消除对疾病的恐惧心理。此外,加强对患者定期检查的督促工作,问询患者每日尿量情况,为患者讲解尿量检测的重要意义,鼓励其完成每日的尿量检测。

1.3观察指标

比较护理后15日两组患者护理依从性:完全做到记5分,基本做到记3分,偶尔做到记1分,总分50分,分数>45为完全依从,35-45为部分依从,<35为不依从,总依从率=(完全依从+部分依从)÷总例数×100%;患者对病症掌握程度:总分100分,>90为完全掌握,75-90为部分掌握,<75为不掌握,总掌握率=(完全掌握+部分掌握)÷总例数×100%;护理满意度:总分100分,≥88为非常满意,70-87为基本满意,<70为不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2]

1.4统计学分析

取SPSS19.0软件,计数资料用%表示,行检验,(P0.05)时代表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护理依从性

观察组护理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n(%)]

组别

例数

完全依从

部分依从

不依从

总依从率

观察组

50

31

18

1

98%

对照组

50

21

15

14

76%

/

/

/

/

12.781

P

/

/

/

/

0.000

2.2比较患者对病症掌握程度

观察组总掌握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2。

表2两组患者对病症掌握程度比较[n(%)]

组别

例数

完全依从

部分依从

不依从

总掌握

观察组

50

32

17

1

98%

对照组

50

21

14

15

70%

/

/

/

/

14.583

P

/

/

/

/

0.000

2.3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3。

表3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组别

例数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观察组

50

30

18

2

96%

对照组

50

23

16

11

78%

/

/

/

/

7.161

P

/

/

/

/

0.007

3讨论

痛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代谢类疾病,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我国,痛风发病高达1.2%,且发病率呈现上升状态。诱发痛风的因素较多,不良饮食习惯、过度劳累、外伤、以及情绪剧烈波动等都会使痛风病情恶化,严重者还会威胁到患者心血管功能、肾功能,给患者生活带来了消极影响。根据相关文献显示

[3],痛风治疗效果与护理依从性存成正比。所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对病症的正确认知,以及自我护理能力,能加快痛风患者康复速度,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基于认知行为理论的护理干预能改善患者错误认知与习惯,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行为习惯,进而提高治疗效果,消除恐惧、焦虑的负面情绪,进而提高整体生活质量[4]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依从性、对病症掌握程度、护理满意度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说明,在痛风的护理临床过程中,采取基于认知行为理论进行护理干预,能帮助患者走出疾病误区,纠正错误理论,改善消极心理状态,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加深对痛风的认知,提升护理满意度,进而形成治疗的良性循环。

综上所述,认知行为理论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痛风患者护理效果,提高患者的病症认知,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詹媛媛.基于认知行为理论的护理干预对痛风患者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22,20(8):101-104.

[2]陈莲花,朱仕绉.连续性护理模式对痛风患者疾病认知度及依从性的影响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29(14):1586-1589.

[3]吴海燕.基于认知行为理论对痛风患者护理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4):108-110.

[4]李玉恒,蒋江丽,岳俊林.结构性心理干预对痛风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心理月刊,2019,14(23):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