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琢如磨 玉汝以成打造余杭区现象级新校崛起样本

/ 2

如琢如磨 玉汝以成打造余杭区现象级新校崛起样本

金海英,朱旭颖

杭州市余杭第一中学

余杭第一中学作为余杭区政府重点打造的高品质高中,肩负余杭教育奋进的重任。学校在建设伊始就瞄准全市领先、全省示范的现象级高中。

一、科学谋划

良渚有玉,玉在其人。良渚玉器“独一无二,无与伦比”,与新时代育人理念“立德树人,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不谋而合。双新背景下,《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绘制了基于立德树人的高中教育样态全景图,《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及各科课程标准给学校下放了课程自主权、指引了高中课程的规划与设计,《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则明确了实施新课程和新教材的工作任务。基于对上述文件的综合理解,站在学校建设的角度,“新课标”和“新教材”目标一致,都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导向国家的人才培养需求。我们提出,破除“为高考而教”的思想局限,回归教育的育人本质,把握“五育”的融通,厚植家国情怀,强调课程的人本属性。

二、谋定而动

1.形成“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办学理念。

人的发展是教育发展的最终目的,学校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发展学生。双新背景下,余杭第一中学提出“教孩子三年,要为孩子想三十年,为国家民族想三百年”的好教育理念。我们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养德才兼备的人为教育目标;为君子人格而努力,为立德树人而努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而努力。

2.课程融合,构品质化的课程体系。余杭第一中学遵循国家和地方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和普遍导向,在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基础上,还充分关注课程的基础性、多样性和特色性,开设七大课程中心——数理中心、生化科学中心、艺术传媒中心、创造中心、体育中心、大数据中心等。充分尊重不同学生的个性潜质和知能基础,力求通过能够进行因材施教的课程激发每个学生的潜力,让不同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禀赋和成长轨道的学习路径。

3. 基于课程思政,创建体悟式德育的养成性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厚植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生活实践为基础,组织传统德育活动,如劳动教育、自我管理、帮扶行动、垃圾分类、班级与寝室文化建设等,更重要的是发挥课程的育人力量,将德育与学科课程融合,实施课程思政育人、三全育人,关注身体素质、意志品质和道德涵养,更关注身心的健全发展。通过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有机融合,使每一个青少年都拥有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4.教研训一体化,培养教师“双新”执行力。高水平的课程及其诠释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尽管“双新”引导了“考什么”“教什么”和“怎么教”,但对教育来说,由于面对的是人,更重要的是“谁来教”。余杭第一中学提出教师发展“一三五七工程”,即一年熟练、三年骨干、五年优师、七年名师。致力于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高质量教师队伍,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使其成为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基于教师特长和发展需求,组建多元化的学习共同体,在特色集备、阅读提升、技能发展、教学创新等活动中,实现教学、教研、教培一体化,夯实教师对“双新”的理解和相应的业务能力,重点提升教师实施高质量课程时的执行力与反思力。

5.因材施教,立足教堂教学主阵地。“双新”背景下的高中课程改革不仅带来了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写的变革,而且内在地包含了课堂教学理念和方式的优化,更意味着学生学习内容和方式的改变。余杭第一中学将教师的课堂教学定位于站在学习者的立场去架构和实施。一方面,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授课方式,通过探索和展开多元化的教学,创设丰富的课堂形态,加强对学生的分类培养,实现因材施教;另一方面,特别注重学生的思维成长,经由启发式、体验式、项目式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参与,支持学生在经验基础上生成相应的思维力,营造有利于思维成长的课堂生态。尤为关注课堂活动中的师生、生生学习共同体的活动,师生合作共进,创建生态课堂,师生获得对自己更为深刻的认识,更加理解周围世界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真善美。

6. 依托智慧教育,实现指向关键能力的精准教学。

学校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关注教师信息化素养的提升,能通过钉钉平台进行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除了熟练运用电子白板进行课堂教学,还能掌握钉钉、QQ、腾讯课堂等平台的线上教学,除此之外,学校利用极课大数据,精准评价、精准分析,支撑教师关注学生每一个的思维发展水平,并结合课堂的表现进行量化评价,为学生的关键能力发展精准设计,以学科关键能力为抓手努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笃行致远

1.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初具模型

学校创设课程的依据是从学生的发展需求出发,课程是学生的课程,需要与学生各方面的生长规律相适应,处理好普适性与拔尖性的冲突,构建多元开放、可选择的课程基本布局。与学生发展相匹配,课程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七大课程中心将会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根据学生需要进行调整。目前通过对各方面资源的整合,已经形成较为丰富的课程资源,其中物化成果有成册导学案和课程思政育人案例、校本练习册、专题微课、精品课视频等。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各门课程的资源支持。

2.优秀教师队伍建设态势向好

经过短短一个学年的努力,新锐教师已能独立研制成熟课例,初步搭建品质化课程体系框架,全体教师均有论文区级以上获奖或省级期刊论文发表,各学科均有区级、校级课题立项。教师的学科理解力和课程执行力大大提升,教师们都有自己切实的三年、五年专业发展规划和长期发展目标,对将来的教育教学充满希望。

3.双新背景学科教学模型初步形成

教师能准确把握新课标、新教材背景下的教学要求和多元评价方式,新锐教师基于课例研究,提升课堂设计能力。教研训过程中,依托学习共同体,探索出关键能力的教学评一体化策略,各学科已形成“学生中心、学习中心”的“问学教学”范式;形成节节样板课、常态优质课,系统建设丰富的学科课程教学资源。

4.学生可持续发展卓有成效

   学校五育并举,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过去的一个学年,学校成立了29个社团,学生在社团活动中施展才华、发展特长,成果显著;省、市、区组织的各项竞赛中,余杭一中学生都榜上有名,尤其在奋进杯比赛中勇夺30个一等奖,在余杭区遥遥领先。学生心有大志、行有规范、学有自信,为自己大力学校的发展奋进描绘了宏伟的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