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医生心理压力源分析与干预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精神科医生心理压力源分析与干预建议

 ,卢爽

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第四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了解精神科医生的心理应激因素,并提供相应的干预建议。方案:选择在某一市精神病院或心理科室中的医生10人,综合医生10人。以精神科医生为研究组,以综合医生为对照组。通过社会支持量表、患者自评量表(SCL-90)开展社会调查,并将结果分别与对照组人员进行比较对照。结论:精神科医生的社会支持分、客体支持分、主观支持分以及支持使用的程度,均较普通医生为低(P<0.05);精神科医生SCL-90的成绩和平均分数,都明显超过综合科医学生(P<0.05)。结论:精神科医生对社会的支持程度较低,有不安、郁闷等消极心态,且身心负担较大,需要对精神病医师进行干预。

【关键词】心理压力源;精神科;干预建议

前言:精神科医生是一个独特的健康服务群体,由于其特殊的服务条件、服务范围和存在的问题,其承受的心理压力远远大过于综合医师。他们不但要肩负护理患者的职责,还要承受社会上的歧视和家属的压迫。由于社会的压力愈来愈大,精神科医生的健康问题也愈来愈迫切,对精神科医师的心理压力与时间的要求也愈来愈关键。希望进一步的掌握相关的信息,某市精神病院对此进行了调查,分析了精神科医生的心理压力源。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以某市精神病医院精神科10位医师及10位专科医师为样本。8位男性,12位女性,平均年龄38岁。以精神科医生为观察组,以综合医师为对照组。医生在总体数据如性别、年龄、学历、社会经历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疾病自评价表共计90个项目,包括了心理表现,如思想、情感、行动、人际交往、生活习惯等,分类指标主要有总分和因素部分,其中有九种因素:身体化、强迫症现象、对社会的敏感、抑制、不安、敌对、恐吓、偏执、精神疾病,表现的程度则由1(无表现)到5(极度突出)。能对研究对象的精神状态作出细致的分析,有高度的参考价值。《社会支持量表》的填充一共有10项,其中客人观支援(3项)、主观点(4项)、社会支援(3条),这三项指标合理,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反映出个人的社会支持程度。在填表之前,调查员会说出解调查的目的、填表的方法、答案和要求,并在30分钟之内完成。

1.3统计学方法

本试验的数据经过电脑处理后,经过SPSS18.0软件进行处理(为了确保准确性,所有数据都是三次处理的平均值),描述性分析和推理分析。各小组平均数与设计的独立样品t检验。P<0.05的差别有显著性。

2结果

2.1 SCL-90各因子评分与综合绩效二组医师之间的对比

在精神科的SCL-90评分量表的得分,包括强迫、人际关系、抑郁、忧虑、敌对、偏执、精神病等子分均远不及综合医师(P<0.05)。请参阅表格1。

表1 SCL-90各因子分及总分两组医生间比较

项目

观察组(10例)

对照组(10例)

t

躯体化

3.79±0.09

2.31±0.08

1.80

强迫症状

3.23±0.07

2.44±0.10

1.76

人际关系

4.34±0.13

3.45±0.14

1.67

抑郁

2.56±0.23

1.91±0.13

1.88

焦虑

4.56±0.44

3.26±0.30

1.23

敌对

3.45±0.12

2.99±0.23

1.26

恐怖

3.45±0.26

2.30±0.66

1.76

偏执

5.79±0.34

4.67±0.56

1.56

精神病性

2.55±0.45

2.04±0.12

1.46

阳性项目数

68.45±21.56

24.55±19.45

3.45

总均分

2.45±0.78

1.42±0.93

1.39

2.2 SSRS各因子得分两组间比较

精神科医生的社会支持度明显不足,人际关系紧张,与综合型医师相比,社会地位明显低于综合型医师(P<0.05)。具体请参阅表格2。

表2 SSRS各因子得分两组间的比较(分)

项目

观察组(10例)

对照组(10例)

t

社会支持总分

45.56

67.32

2.45

客观支持分

65.55

74.38

1.23

主观支持分

76.45

63.26

2.01

支持利用度

48.93

57,28

1.45

3讨论

精神科医生所面临的人群是一个特别的人群,经常会出现各种突发、严重的状况,长期、多种因素的应激,会威胁到他们的心理和身体健康。当前阶段,随着社团的发展,心理上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根据研究结果,精神科医生的压力来源有:

(1)工作的特定情境对他们身心造成很大的负担。精神科医院的地理位置相对偏远,距离市区较远,而且是半封闭的状态。在日常生活中,由精神科医生们所看见或听见的,主要有怨恨、哭泣、甚至发疯等较消极的行为,意外的发生率也较多,而这种消极性的发生事件也非常容易引起人们负面的心情。同时,精神病人在精神紊乱的状态下,常常会作出某些冲动的行为,包括攻击、伤害、自残,或者危害到患者及医生的人身安全,进而导致受到无法预期的损伤与攻击。这样的工作状态,将导致精神科医生的精神与心理压力逐渐增大。

(2)精神科工作量大,医生的人手严重不足。由于精神科医生编制的实践教程、职业稳定性非常的差,各项福利待遇也比较的少,而且精神科的病人比例较低,在不同的群体当中,精神科的医生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高强度的夜班工作以及各项严格的管理制度和不断的检查和不断的工作考核都会让精神科医生的心理压力大幅度的增加,常常加班会致使医生的作息时间不固定,思维也会发生非常大的变化,时间一长就会有一个恶性循环产生,给精神科医生带来非常大的压力。

(3)社会上不断的偏见和歧视,社会地位较低。随着近些年来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但是仍然会受到传统文化对社会偏见的影响,所以社会上对于精神科医生的贡献并没有对其进行正确的对待,经常会对精神科医生存在着蔑视的现象,社会人员对于精神疾病的认识并不清楚,认为精神科医生长期与精神病人打交道会有严重的心理问题,对精神科医生缺乏一定的尊重和理性的理解。各种各样的成见,让精神科医生陷入了“有理难辨”的境地,把长久以来的烦恼积聚在心里,没有法排遣,压力就会越来越大。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精神科医生的心理压力与日俱增,其产生的途径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要针对不同的压力源,提出一些建议:第一,在精神科医生开始工作之前,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他们建立正确的职业意识,让他们知道,他们也是这个世界的救世主,受到社会的尊敬,和普通的医生没有什么区别。精神科医生要以一种正面的态度看待问题,利用自己所学到的专业知识来调节自己,提高自己的心理压力。其次,精神科医生要与病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工作中不能用言语来刺激病人,要耐心、细心、负责,提高医疗质量。在进行各项处理之前,应对病人进行解释和解释,并与患者的家人取得配合。医务人员应定期开展安全检查,禁止使用刀、剪、火种等危险品进入病房,从根本上消除危险。最后,要积极组织各种晚会、聚餐,提高福利,帮助精神科医生缓解精神上的紧张。另外,鼓励精神科医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通过适当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情绪。同时,医院还需要对精神科医生进行一定的心理压力测评,进行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焦虑、抑郁的医生进行放松治疗,并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干预。

综上所述,精神科医师的精神压力要比综合医师大得多,而且来源也更复杂多变,通过实施心理干预,可以提高精神科医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从而提高医疗质量,增强病人对医院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周宜新,胡莹,江连,翁云玲,余群.精神科医师工作压力源量表现况调查及应对措施[J].现代医院,2021,21(4):579-581.

[2]梁炜,张迎黎,张红梅.精神科医师职业紧张和紧张反应的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20):3906-3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