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中心理护理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中心理护理的应用分析

李梅艳

建始县人民医院  湖北恩施  445300

【摘要】目的:探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中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8月~2022年8月收治的7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综合平衡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35例)与观察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对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观察组患者焦虑(SAS)、抑郁(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中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实施。

【关键词】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心理护理;应用

急性闭角性青光眼在临床中较为常见,该疾病的发生率与致盲率较高,其主要发生原因是患者病理性眼压升高导致的,并且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视神经以及视力损害,严重危害患者眼部健康[1]。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常发生在中老年群体中,可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身心健康产生较大影响,并使患者出现严重的不良心理问题,不利于患者疾病恢复,因此需要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并注重对患者心理干预,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本文研究以7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为研究观察对象,意在分析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中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具体报告下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共70例,收治时间(2021年8月~2022年8月),将患者采取随机综合平衡分组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5例,其中男性患者为20例,女性患者为15例,其年龄集中在48-80岁之间,均值(66.43±3.26)岁。观察组35例,其中男性患者为19例,女性患者为16例,其年龄集中在49-82岁之间,均值(66.46±3.21)岁。组间数据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比。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为患者提供用药指导,讲述滴眼药水过程中的动作与方法,并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为患者讲述日常生活注意事项,叮嘱患者进行少次多量的饮水,为患者提供科学的饮食指导。

观察组:给予心理护理干预。①患病初期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在患病初期会产生眼睛疼痛症状,并且会伴随流泪情况,此时患者会出现恐慌、紧张等心理问题。护理人员需要注重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为患者讲述闭角型青光眼疾病发生机制、发生原因、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效果等知识,提高患者认知水平,消除患者不良心理,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②发病中期护理干预:由于在患者治疗过程中会经过长期的治疗时间,此时患者会出现焦虑不安等心理问题。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关心,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环境,消除患者孤独感以及不安感,耐心为患者讲述治疗期间注意事项,解答患者心中疑问,并注重对患者的鼓励,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③疾病后期心理护理:在患者治疗完成后,需要具有一段时间的恢复期,此时患者会受到治疗费用以及治疗效果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烦躁、焦虑等心理问题。护理人员需要加强与患者沟通,为患者提供专业且详细的指导,叮嘱患者加强休息,使患者眼部血液循环加快,促进患者尽早康复。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加强与患者家属沟通,使患者家属加强对患者的理解与陪伴,提供家庭支持,使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从而减轻不良心理问题。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

(1)心理状态:根据SDS与 SAS评分,两项表中均包括20项自我评价项目,每一条项目的分数为1-4分,总分80分,综合评分越高,代表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况越严重,SAS≥50分为焦虑,SDS≥53分为抑郁。

(2)护理满意度:对患者发放调查问卷,包括十分满意(85-100分),基本满意(60-85分),不满意(0-60分)。总满意度=1-不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所有数据行统计数据,计量资料(±s)表示、计数资料n(%)表示,组间对比t检验,P<0.05,统计意义标准,应用SPSS 24.0软件统计分析。

2.结果

2.1 心理状态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DS与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SDS与SAS评分对比(±s,分)

组别

SDS

SAS

观察组n=35

42.75±2.25

42.27±2.55

对照组n=35

48.81±1.58

50.21±3.29

t

13.040

11.285

P

<0.001

<0.001

2.2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n(%)]

组别

十分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观察组n=35

14(40.00)

19(54.29)

2(5.71)

33(94.29)

对照组n=35

10(28.57)

15(42.86)

10(28.57)

25(71.43)

-

-

-

6.437

P

-

-

-

0.011

3.讨论

对于急性闭角性青光眼患者来说,不仅会使患者的视力受到影响,还会为患者生活带来较大不便,并使患者出现严重的不良心理,使患者负面情绪加重。因此处理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措施外,还需要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护理服务,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帮助患者顺利治疗[2]

结合此次实验研究,以70例急性复角型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不同的护理模式,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满意度。护理人员结合患者疾病特点,了解不同时期患者心理状况,并针对不同阶段的患者提供相应的心理护理,使患者保持积极正向的心态面对疾病治疗。其中在患者发病前期护理中注重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对患者讲述疾病发生原因、治疗方法等知识,使患者恐慌等情绪改善,在发病中期护理中,护理人员注重对患者的关心,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环境,避免患者出现严重的孤独感以及观感,而在患者疾病后期需要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健康指导,并加强与患者家属沟通,使患者家属提供有效的家庭支持,促进患者尽早康复[3]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干预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中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蔡海娟. 心理护理干预用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效果[J]. 中外医疗,2021,40(7):147-149.

[2]赵书平,赵贤. 探究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中的应用[J]. 黑龙江中医药,2021,50(3):409-410.

[3]刘明远,李朝霞,王曦. 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的应用效果分析[J]. 养生保健指南,2021(43):21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