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呼吸功能锻炼对肺动脉高压患者呼吸功能及运动耐力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3

综合呼吸功能锻炼对肺动脉高压患者呼吸功能及运动耐力的影响

黄金田 ,郭蓉(通讯作者)

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陕西西安  710100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呼吸功能锻炼应用于肺动脉高压(PAH)患者中的方法及对其呼吸功能、运动耐力等指标的影响。方法:本文将以我院2021年04月-2022年09月期间收治的82例PAH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利用信封法分组。研究组(n=41)予以常规治疗联合综合呼吸功能锻炼,对照组(n=41)予以临床常规治疗。记录并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呼吸功能、运动耐力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FEV1/FVC、VE检测值对比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FEV1/FVC、VE检测值高于对照组,数据组间、组内对比均P<0.05;治疗前两组6MWT测量值数据对比P>0.05,治疗后研究组6MWT测量值大于对照组,数据组间、组内对比均P<0.05。结论:针对PAH患者在予以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综合呼吸功能锻炼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其呼吸功能、运动耐力改善效果。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综合呼吸功能锻炼;呼吸功能;运动耐力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y hypertension, PAH)是严重威胁人们生活质量甚至生命安全的肺高血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 PH)疾病类型之一,发病率在(5-10)/100万左右,正确诊断病情、积极对症治疗是现阶段临床处理此类病患的主要原则[1]。但应注意的是,由于个体差异客观存在,部分PAH患者应用常规药物对症治疗效果欠佳,因此临床医务工作者亟需明确针对此类病患的辅助治疗手段。随着近年来康复治疗学逐渐于各级医疗机构推广应用并在多种疾病治疗工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学者认为将综合呼吸功能锻炼应用于PAH患者中或可获得更优疗效[2]。基于此,本文将以我院2021年04月-2022年09月期间收治的82例PAH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探讨综合呼吸功能锻炼应用于此类病患中的方法及对其呼吸功能、运动耐力等指标的影响,以利于为今后临床医务工作者接诊PAH病患后能够合理取舍正确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可靠参考依据,现将研究情况详述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82例PAH患者予以随机分组(信封法),其中研究组(n=41)男:女=11:30,年龄:范围:29-61岁、平均(43.32±0.54)岁;对照组。两组上述一般资料各项数据对比结果均为P>0.05(即本次研究分组情况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经临床检查符合《中国肺高血压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3]中关于肺动脉高压诊断标准;(2)肺动脉平均压(mean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MPAP)不小于25mmHg、肺动脉楔压(pulmonary artery wedge pressure, PAWP)在15mmHg以下、肺血管阻力在3Wood单位以上;(3)意识清醒,依从性优;(4)临床病历资料完整;(5)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内容完全知情且于分组前即遵循独立、自愿、记名等原则签署知情同意协议(该协议拟定单位为本院医学与伦理研究会)。

排除标准:(1)精神系统疾病;(2)合并其他可能对呼吸功能、活动耐力等指标造成影响的相关疾病;(3)合并恶性肿瘤;(4)心、肝、肾等机体重要器官存在严重器质性病变者;(5)因其他疾病所致机体运动障碍,无法配合完成本研究中涉及的综合呼吸功能训练;(6)意识不清;(7)依从性较差;(8)处于妊娠期、产褥期、哺乳期等特殊生理时期女性人群;(9)拒绝签署知情同意协议。

1方法 

1.2.1  治疗方法 

1.2.1.1  对照组  该组予以临床常规治疗:(1)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为其提供祛痰、强心、补液等治疗药物;(2)低流量吸氧补充机体氧容量;(3)指导家属为其提供低脂、低热量饮食。

1.2.1.2  研究组  该组予以常规治疗联合综合呼吸功能锻炼,其中常规治疗方法同对照组,综合呼吸功能锻炼方法如下:(1)缩唇训练:闭紧嘴唇用鼻部吸气,呼气时嘴唇呈“吹口哨”状并使气体经口缓慢呼出,应注意呼出气体不应过大,以能够将蜡烛火焰(相距12-20cm)吹斜但不吹灭为宜,呼气时间:吸气时间=2:1,每日2-3次、每次10-15min(或以患者可耐受为宜);(2)腹式呼吸:指导患者分别将双手放于胸部、腹部,以鼻吸气时挺胸,呼气时手部对腹部微微施压使腹部内陷并尽可能将气体呼出,进行腹式呼吸训练时可与缩唇训练相结合,以站立体位为宜,鼻吸气时将膈肌收缩,此时腹壁外凸,呼气时腹壁内收并使膈肌松弛,每日2-3次、每次10-15min(或以患者可耐受为宜);(3)呼吸操(坐式):①协助患者行坐位,将双手上举时缓慢吸气,双手放下时缓慢呼气,每日2-3次、每次10-15min(或以患者可耐受为宜);②肘部(双)屈曲并握拳,左右手交替出拳,出拳时缓慢吸气,还原时缓慢呼气,每日2-3次、每次10-15min(或以患者可耐受为宜):③双手放于身体两侧,沿身体曲线交替上下活动,其中上移过程吸气、下移过程呼气,每日2-3次、每次10-15min(或以患者可耐受为宜);④保持坐位,双腿屈膝90

0并交替抬起,抬腿时吸气、落下时呼气,每日2-3次、每次10-15min(或以患者可耐受为宜)。

1.2.2  观察指标  (1)呼吸功能:记录并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呼吸功能相关指标变化情况,采用肺功能检测仪测定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每分钟通气量(volume of minute ventilation,VE)等指标;(2)运动耐力:利用6分钟步行试验(6-Minute Walking Test, 6MWT)评价该指标,为患者提供一条的平缓走道,每间隔1m设立1个标记,叮嘱患者尽最大努力行走6min,期间可予以语言鼓励及告知现阶段行走距离,待6min结束后该患者行走最终距离即为6MWT数据。

1. 3  统计学方法  本文中各类数据表示方式及检验方式如下:(1)计量资料:(x±s)、t检验;(2)计数资料:[n(%)]、2或Fisher精确检验。数据处理选用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软件(版本号:SPSS.26),显示结果为P<0.05,说明组间/组内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  呼吸功能  两组治疗前FEV1/FVC、VE检测值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EV1/FVC、VE检测值均较之前有所提高,研究组治疗后上述呼吸功能相关指标检测值高于对照组,数据组间(研究组、对照组治疗后)、组内(各组治疗前、治疗后)对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FEV1/FVC、VE检测值对比(x±s)

组别

VE(L/min)

t

P

FEV1/FVC(%)

t

P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研究组(n=41)

10.44±0.38

12.95±0.53

24.644

<0.001

57.03±6.98

73.47±6.38

11.132

<0.001

对照组(n=41)

10.39±0.42

11.78±0.44

14.632

<0.001

57.11±6.90

67.40±5.31

7.568

<0.001

t

0.565

10.876

0.052

4.682

P

0.574

<0.001

0.959

<0.001

注:表格中统计学数值均统一为小数点后三位,若P值计算结果显示小数点后三位均为0(即0.000),则表格中表述为P<0.001

2.2  运动耐力  治疗前,两组6MWT测量值数据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6MWT测量值均大于治疗前,数据组内(各组治疗前、治疗后)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6MWT测量值大于对照组,数据组间(研究组、对照组治疗后)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6MWT测量值对比(x±s;m)

组别

治疗前6MWT测量值

治疗后6MWT测量值

t

P

研究组(n=41)

478.96±24.55

532.54±26.38

9.520

<0.001

对照组(n=41)

478.88±24.51

511.48±25.03

5.959

<0.001

t

0.015

3.708

P

0.988

<0.001

注:表格中统计学数值均统一为小数点后三位,若P值计算结果显示小数点后三位均为0(即0.000),则表格中表述为P<0.001

讨论 

PAH主要特征为由于肺小动脉本身病变致使机体肺血管阻力上升(呈进行性),患者右心后负荷随之增加并最终可能因右心力衰竭致死[4]。我国肺动脉高压的常见发病原因为先天性心脏病相关、结缔组织病相关或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等,目前临床治疗此病的主要手段为靶向药物(如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介入或手术等,但由于PAH患者大多具有病情迁延难愈、易反复发作且呈进行性加重等特点,加之如上治疗方案或存在所需治疗费用昂贵、安全性欠佳等问题,因此如何针对PAH患者增加辅助治疗手段以利于确保其获得更优疗效及预后[5]

现阶段已有研究证实,PAH患者即便经过积极、规范的临床治疗,其机体心肺功能(包括静息状态、运动状态)仍较正常人群略低[6]。分析原因在于[7-8]:(1)PAH患者机体肺部毛细血管内皮增生将提高气体弥散距离,肺动脉病变、管腔内血栓形成等因素将对肺泡血流灌注情况造成负面影响,上述因素最终将降低通气效率;(2)右心负荷增加将显著提高肺血管阻力,并导致室间隔左移、右心功能降低等情况,心输出量、射血分数随之受到影响(负面),体循环受到干扰后相应组织器官缺氧并降低心肺功能储备。

近年来随着临床康复医学领域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者认识到康复治疗在多种疾病中均能够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PAH患者而言,早在201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ESC)即提出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针对此类病患增加运动锻炼(B类证据,IIa级推荐)。综合呼吸功能锻炼是现阶段于临床推广的PAH辅助治疗方案,通过低等强度、中等强度的呼吸功能锻炼手段,从而改善机体呼吸肌代谢、纤维结构等情况,机体有氧阈值、细胞氧化酶活性均增加。此外并最终改善患者呼吸功能、提高其运动耐量。本文也已通过分组研究证实,加用综合呼吸功能锻炼的研究组治疗后呼吸功能、运动耐力相关指标检测值均优于仅提供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此结论与王智辉

[9]等人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针对PAH患者在予以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综合呼吸功能锻炼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其呼吸功能、运动耐力改善效果,值得今后实际工作中参考使用。

参考文献 

[1]卢一品,刘宏生 . 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进展 [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9,35(2):109-112.

[2]李欢,吉训恋 . 前列地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肺血管顺应性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 中国医药,2020,15(12):1849-1853

[3]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肺血管病学组,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肺高血压诊断和治疗指南 2018[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8,46(12):933-964.

[4]罗勤,柳志红 . 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治疗原则与进展 [J]. 中国循环杂志,2020,35(6):611-614.

[5]尹义平,张敏 . 波生坦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右心功能的影响 [J]. 中国医药,2019,14(12):1788-1791.

[6]赵卫兵,陈菲,彭方毅,等 . 雾化吸入米力农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术中的应用研究 [J]. 重庆医学,2018,47(10):1351-1353.

[7]沈慧,费晓云,顾晓花. 血清 VEGF、bFGF 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动脉高压的关系[J]. 中国医药导报, 2019, 16(26): 125-128.

[8]沈奕播,聂洪玉,李琦.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8,17(5): 371-375.

[9]王智辉,钟志超 . 在慢阻肺患者康复治疗中采用运动并呼吸训练的临床价值研究 [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8,24(24):3757-3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