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初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初探初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宋欣欣

怀集县诗洞镇初级中学  526439

摘要:目前国内音乐教育发展体系尚未完善,存在许许多多的问题限制着音乐教学的发展,根据时代发展进步的要求,音乐教学是学校必不可少的课程之一,音乐在初中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对于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可以有效地净化缓解学生心境,提高学生自身的品格修养。本文重点讨论对学生音乐鉴赏中审美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音乐;鉴赏教学;审美培养

培养初中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高尚的情操和道德修养。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这阶段的他们充满朝气与生命力,对许多新奇的东西富有兴趣。健康的音乐不仅能够熏陶他们的精神,而且也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起健康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音乐老师的指导,能够帮助他们进一步认识中国音乐体系,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为养成他们优秀的音乐品格打下基石。

一、鉴赏优秀的音乐作品,拓宽学生鉴赏视野

1.1教师应介绍基本的声乐基础知识

对音乐的欣赏就应该建立在音乐基础上来,不然就无法对音乐进行全面客观的评判与欣赏。所以,学生就必须掌握并了解旋律、节拍、和音、调式、歌唱形式、音乐历史、乐器类别、乐器音质特征等方面知识,在鉴赏音乐作品时,只有结合对上述方面的分析,学习者才能够更好地对音乐进行欣赏,而不是因为对知识的一窍不通,而无法全面客观正确地认识作品的主要内容,也无法和作品形成情感上的共振。所为"内行人看门道,外行人看热闹"就是如此。

1.2教师应逐步训练学生的音乐欣赏与审美能力

艾伦科普兰教授将聆听乐曲过程分成了3个阶段:审美阶段、情感抒发阶段和纯音乐教育发展阶段。在教学上,老师既可首先演奏乐曲,使学生们心无旁骛,专心体会乐曲的旋律、韵律、内容、主题、情感,并体会歌曲中强大的感染力。然后让学生们静下心来思索,各抒己见,同时老师又可抛砖引玉,使学生们尽情地抒发自己对乐曲的内涵、思想、情感的认识。最后,老师即可直接给学生们演奏该作品的纯音乐,又可通过乐器演奏该歌曲,使学生们进一步地在没有歌词的情形下,通过对纯音乐中的旋律、韵律、和音、情感等内容进行剖析,从而深入感受其中的情感表现与思想含义。学习者经过上述循序渐进的指导教学,就可以比较准确掌握歌曲的精华内涵,提高学习者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

1.3教师应让学生们更多的了解并欣赏作品

老师在音乐教学上除开展正常的课堂教学活动以外,也应学员多推荐些其他佳作,比如,当学会了"乡音之情"后,教师应与学员一起赏析《谁不说俺家乡好》《松花江上》等与"乡音之情"思想情感相近的音乐作品,以增进他们对这一意境的认识,并在音乐实践中掌握积极情感要素,以提高学生培养艺术品质的基本道德素质。同时教师也可在课中与学生们一起欣赏优秀的音乐影视类作品,在进行听觉的刺激同时叠加视觉的双重刺激。学生在听到音乐时脑中同时联想浮现出画面,或是看到画面后可以联想到乐曲之声。

1.4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查找与音乐有关资源,并开展小组讨论或研讨

老师要不止单纯的向学生推荐与音乐及有关资源,而且还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查找图书、查询网站、走访调查等方法收集音乐资源,并以调研汇报的形式呈面大家。将主动权让给了学生,老师也可以组织音乐交流会、作品展示会和竞赛等活动,积极引导学生的参与,在音乐交流活动中向大家介绍自己在收集音乐资源过程中的见闻,以及最后的体会与领悟,然后组织大家对音乐优秀作品加以欣赏感悟和融会贯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和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研究的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使每个学生通过此类活动,获得更多的音乐知识,深化对"音乐鉴赏"本职内涵的认识。

二、教师调动班级气氛,调动孩子的音乐学习积极性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一次好的课堂引导都在一定意义上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质量。所以,在日常课堂上,音乐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学的中心作用,教学内容必须以他们的真实活动为依据,并结合他们的日常生活、关心的社会热点话题甚至是喜欢的节目和音乐频道,丰富了课堂的内涵与表现形式,使课堂引导过程更加生活化但又出其不意,为他们鉴赏能力的训练与提升打下了基础。老师还必须给他们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使他们感受学习音乐课堂内容中的美好之处,由此才能激发他们的鉴赏热情。例如,老师在以"期望与你并行"为主要话题授课的同时,老师也应该使用《同桌的你》电影片段来作为课堂导入,让学员依据电影片段和自身的感受展开讲述。老师也应该唱校园歌曲《同桌的你》,让学员跟着哼唱。这种的教学就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用这节课所学到的《期望与你并行》来表现自身的感受。而这种的教学方式就能够为他们以后的学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老师的认真备课对音乐课堂的重要意义也是不容忽视的,应该在乐曲教学中明确确定课程目的与任务,至于教学歌曲的选用,则是有利于培养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应该挑选一些欣赏理论思维深刻、艺术性较高的歌曲,对上课教学内容与过程的精心安排也会有利于提高教学最后的实效性。要是希望反映少数民族风貌,则应该选用《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等》,因为这些歌曲旋律优美、颜色鲜艳、民族风情浓厚,不但能够抓住孩子的耳朵,还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歌曲教学爱好。假如是以中国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为主题的,就可选用《梁山伯与祝英台》、《渔阳鼙鼓动地来》等,这种被人们熟悉

知晓得更易于被学生们理解,对歌曲的旋律、音调、和声的领悟会加容易。假如以自然风光为主题,就应该选用《在中亚细亚草地上》、《沃尔塔瓦河》等优秀作品,因为这些作品都是以大自然景物为基础来体感情,所以其起到的联想作用比较好。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中学声乐课程中,对歌曲欣赏是十分关键的。它不但能够增强学生对歌曲意境的理解,还可以提高审美水平。初中大多数孩子都富有较强的兴趣、性格活泼跳跃、个性张扬,对音乐鉴赏课堂也都具有十分强烈的兴趣。所以,音乐老师在日常课堂中要把孩子的性格特征充分利用起来,充分调动孩子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音乐课堂上正确地把握音乐基础知识,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培养音乐审美能力,为他们终身学习音乐打下了好的根基。

参考文献

[1]马玉黎.浅析初中生音乐鉴赏能力培养[J].考试周刊,2015(62):174.

[2]黄艳.初中生音乐鉴赏能力培养漫谈[J].中学课程资源,2014(10):52+50.

[3]茅林红.初中音乐教学中鉴赏能力的培养探讨[J].成才之路,2013(23):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