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流注纳子法穴位注射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对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6
/ 2

子午流注纳子法穴位注射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对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田晓芳   ,夏丽容通讯作者

云南省中医医院   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目的】探讨子午流注纳子法穴位注射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对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段自2021年11月至2022年6月,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中随机抽取的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按每日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加用子午流注纳子法穴位注射治疗,比较对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结果试验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午流注纳子法穴位注射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疗效确切,能够有效的改善疾病症状、恢复患肢膝关节功能。

【关键子午流注纳子法;穴位注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症候积分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中最为常见且发病率较高的一种慢性关节炎性疾病,临床表现以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内外翻及畸形为主,虽不会威胁的患者的生命安全,但患病后伴随一系列症状表现,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同时也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1]。目前,临床中除药物与手术治疗方案外,中医药疗法在疾病的治疗中也有着理想的治疗效果,穴位注射疗法为一种中医传统治疗方法,通过将药水注入穴位后可使药物持续不断的释放及渗透,实现对患处消炎、镇痛、祛瘀的效果,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2]。目前,有诸多研究文献报道在穴位注射治疗中当从穴位选择、控制注射剂量,或是配合中医非药物疗法的疗效作用,但从子午流注理论方面对穴位注射疗效的研究相对较少[3]。基于此,本研究主要探讨子午流注纳子法穴位注射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对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研究时间段自2021年11月至2022年6月,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中随机抽取的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性26、女性14,年龄平均(58.32±4.16)岁,病程平均(3.46±1.03)年;观察组中男性23、女性17,年龄平均(58.39±4.07)岁,病程平均(3.41±1.07)年。两组基线资料相似,可比较P>0.05)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非甾体类抗炎药、改善病情类药物、软骨保护剂等常规药物治疗。

观察组:于患者患肢侧选取注射穴位。主穴:犊鼻、足三里、阴陵泉配穴:梁丘、血海、三阴交主穴每次必用,配穴每次选一个。使用将正清风痛宁(湖南正清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43020279)3~4mL分别注射于上述穴位中,每穴1Ml。注射方法:确认无皮肤疾病和皮肤破溃后,将患者置于舒适安稳的体位,正确定位腧穴后按照无菌技术的原则对皮肤进行消毒,选择单手进针直刺法,深度得气后,回抽无血1天1次,5天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各穴位注射时间:犊鼻为辰时(上午7~9时),足三里为辰时(上午7~9时)阴陵泉巳时(上午9~11时)梁丘辰时(上午7~9时)血海巳时(上午9~11时),三阴交为巳时(上午9~11时)

1.3观察指标

中医证候积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4],制定中医证候积分标准。主症为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屈伸不利、关节发热、作冷等,症状按“无-轻-中-重”四个等级分别计0-3-6-9分,次症为口渴、汗出、畏恶风寒、肢冷不温、腰膝酸软等,症状按“无-轻-中-重”四个等级分别计0-2-4-8分。

1.4统计学分析

观察指标数据以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描述,经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1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对比x±s)

组别

n

主症

次症

治疗前

治疗10d后

治疗前

治疗10d后

试验组

40

23.84±3.34

7.52±1.08

21.74±1.36

7.03±1.04

对照组

40

23.79±3.42

11.35±1.56

21.79±1.31

10.05±1.12

t

-

0.066

12.767

0.168

12.497

P

-

0.947

0.001

0.867

0.001

3讨论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在中医学中被归属于“痹症、痿证”范畴,其病因病机与虚、邪、瘀有关,当人体肝脾肾亏虚、气血不足、筋骨失养可导致疾病的发生,故认为针对疾病的治疗应当遵循补肾、益精、扶正、固本为原则[5]。在包括针刺、中药封包及穴位注射等中医传统外治法中,穴位注射疗法具有针刺、药物、穴位的三重效应,同时注重中医理论中所提出的“整体观念”、“辩证论治”和“经络系统”的概念,并将其作为指导原则,在注射药物后起到良好的消炎、祛瘀、止痛、强筋健骨的效果,因此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方面有着较高的优势[6]

子午流注理论又称中医时间医学,主要在不同的时间角度研究人体脏腑经络的气血运行规律的理论。该理论指出,人体的气血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周期性的变化,表明时间因素在疾病的治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依靠气血运行规律来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治疗,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按气血行气时间择五腧穴的治疗原则已逐渐被应用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并展现出惊人的效果

[7]。而在针对穴位注射的注射药物及穴位的选取上,本研究中选择了正清风痛宁注射液最为注射用药,正清风痛宁注射液是一种从清风藤中提取盐酸青藤碱为主要成分的中成药剂,具有祛风除湿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抗炎之功效[8]。在穴位的选择上主要根据子午流注理论对人体脏腑经络的气血运行规律的研究,选择在每日上午7~9时取犊鼻、足三里、梁丘,以及上午9~11时取阴陵泉、血海、三阴交,按照时间对患者进行穴位注射。犊鼻穴归属足阳明胃经,注射取此穴能够通经活络,消肿止痛;足三里为全身保健、扶正固本之要穴,穴位注射取足三里能补益气血,促进全身气血运行;取足太阴脾经上的合穴阴陵泉以益肾调经,通经活络;梁丘、血海、三阴交则能激发阴阳经气,循经络传导直达病灶,同时能够刺激股四头肌的收缩,从而提高其肌力,增强膝关节稳定性,从而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子午流注纳子法穴位注射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疗效确切,能够有效的改善疾病症状、恢复患肢膝关节功能,适于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杨引弟,张晓英. 中药外敷结合康复训练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和护理体会[J]. 实用医技杂志,2020,27(2):260-261.

[2]王学兴. 穴位注射治疗骨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4):225-226.

[3]董军格,田雅峰,姚兴豹,等. 探讨中药穴位注射配合外敷温经药酒和电磁波理疗治疗原发性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J]. 智慧健康,2021,7(29):178-180.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 001.1~001.9-94[J].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

[5]王堃仰,邢立峰.从“痹症有瘀血说”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J].基层中医药,2022,1(01):31-34.

[6]张栋林,吴超超,季强,等. 近5年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J]. 辽宁中医杂志,2020,47(3):206-209. 

[7]聂彩云, 范卉, 马春霞, et al. 子午流注纳子法中医定向透药治疗膝痹病的效果及护理[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8,4(6):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