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建设思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6
/ 2

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建设思路

龚颖

合肥热电集团有限公司 安徽合肥 230022

【摘要】在行业竞争白热化的今天,企业都在人力资源管理当中融入激励机制,以期望将企业发展目标和个人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实现职企双赢。人力资源作为企业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只有不断调动员工积极性才可以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而激励理论就是企业制定激励机制所需的理论条件。激励机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员工积极性,以促进企业实现经营目标,基于此,为了建立并完善合理、科学的薪酬体系,将激励体系逐步实现立体化与全面化,笔者通过查询相关资料、文献综述法等展开研究,首先简单阐述了激励机制相关的概念和原则,最后重点探讨了人力资源管理中建设激励机制的主要路径,希望能为有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人力资源;激励机制;人才管理;建设思路

前言

当前,随着互联网以及信息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业领域逐步在管理中引入激励理论,且形式多样。但是不管是什么形式的激励机制,其基础理论和思想都是核心部分,都是围绕人的动机和需求,也就是人的行为和心理展开的。激励理论中显示人的工作态度和效率存在一定的关系,即工作态度一般取决于个体的激励因素和需求满足的程度,基于此,激励理论的主要目的即调动个体的积极性,以此使得企业的经营效率得以提升。企业在现代化的推动下,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本,有效、合理的激励机制能够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1. 激励机制的概念和原则

1.1激励机制的概念

企业在管理人力资源板块过程中,要想使得人力资源整体利用率得到提升,让员工在自身岗位中高效完成工作任务,就需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这是企业构建激励机制的首要目的。根据以往学者表示,激励主要分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其中,保健因素指的是员工的安全、生存以及社交等方面需求得到满足,然而仅凭保健因素很难使员工满足感得到提高[1]。激励因素主要指的是员工人生价值的实现,关键在于其自尊心需要的满足,只有在激励因素中才可以促进员工满足感得到提升;激励因素一般包括重视、责任以及授权等内容。

1.2激励机制的原则

企业在建设相应的激励机制过程中,主要遵循下面几方面原则:①目标一致;企业在进行实际管理期间,应该将员工发展以及企业发展的最终目标制定相一致。②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相结合;实际管理期间,单一的精神激励或者物质激励很难使得员工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提高,而是需要将两者相结合。③差别激励;此原则指的是不同岗位和个人需要通过不同激励方法来调动其积极性。④公平激励;最后一个原则是激励机制中最关键的原则,主要有奖惩公平和激励方法适度两方面。企业只有在管理期间遵循以上原则,才可以真正将激励机制全面落实到位,以此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1. 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建设思路

2.1构建科学的薪酬机制

薪酬机制能够使得企业竞争力得以良性提高,促使企业在管理员工方面的能力不断增强,合理评价员工的同时让员工清楚努力工作会带来酬劳奖励,以此使得激励作用发挥到极致。薪酬结构科学合理是企业构建激励机制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此期间,企业需要立足于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原则,让员工对于自身劳动所获得的报酬得到保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因分配不均所引起员工出现抵触情绪的现象发生。现阶段,大部分企业会将薪酬制定的较高来保留和吸引人才,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将企业用人成本进一步提高,对于企业成本控制有极大的影响。企业主要经营目标就是盈利,而这种较高的人工成本不满足企业的利益,只有合理、科学的薪酬体系才能满足员工和企业的物质需要[2]

2.2促进激励机制体系化

企业在制定薪酬体系时,应该突出薪酬差异化的特点,给予不同层次员工制定不同层级的薪酬。对于管理层的员工,薪酬激励机制需要向晋升层面制定,以利用晋升激励来调动员工积极性。对于基层员工,薪酬制定需要向工资层面靠拢,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员工在物质方面的需求,但是并不能以此为依据进行单一评判,需要根据员工实际需求来进行制定。其次,激励内涵不单只是绩效和工资的单一增加,科学的激励机制还应该包括荣誉激励、精神激励和目标激励[3]。其中,目标激励属于长效激励机制的一种手段,能够激发员工不断朝着目标而努力,同时也能够为员工构建合理的晋升通道;在目标指引下,大部分员工会不断提升自己来实现目标,而目标引导同样会对员工竞争行为进行规范,以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荣誉激励和精神激励属于物质激励之外的另一需求激励,主要是情感上的满足与认同。企业需要围绕企业文化,构建荣誉激励和精神激励机制,使得员工荣誉高得到增强,让其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对企业文化认同和忠诚,以此促进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2.3完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企业在建设激励机制前,需要立足于公平公正和效率优先原则,在定岗或者定员时进行准确的量化,按照量化的结果来制定有效的岗位激励体系,旨在提供科学合理的员工考评依据,以确保激励机制能够实现公平公正,从而完善激励机制。在此基础上构建的评价体和激励机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为因素所带来的干扰,防止出现主观判断的情况。尤其是一些企业中存在管理岗位和技术岗位,就需要正确、科学的处理好不同岗位间的收入水平和差距相差过大的问题,与不同岗位的贡献率相结合合理规划其工资水平,然后在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构建期间充分体现出来。此外,企业还可以构建动态评价体系,按照企业的人员变动、岗位调整和发展变化,对以上要素进行评价反馈,之后及时进行有效的调整。此种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评价机制的较长周期所带来的不足,以动态的形式来评价员工并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不仅能够对员工行为有很好的约束性,还能够促进员工关系实现协调发展,使得企业在机制创新的过程中实现稳定运行。

2.4多样化考核主体

企业在进行考核激励和评价时,需要将考核主体制定为多样化,旨在确保考核结果能够准确和公平,以将激励机制更好落实。管理人力资源板块的员工不能单一通过上级来进行考核,还需要积极鼓励并引导被考核人员的同事、客户、下属等人参与到考评中,以确保考核能顾实现全面公正和公平。同时,在确保考核结果精准的前提下,也要保证全面落实激励机制,以此促进客户与职工之间,职工和职工之间以及领导和职工之间的联系和沟通进一步增强,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不仅能够使得企业职工的工作水平得到提高,还能够让员工工作态度得到不断的改正,以在企业中形成一种良好氛围。此外,部分重点岗位还应进行重点考核,按照重点考核的相关指标来进行考评,对于不同岗位和级别的考核实行分级制考评体系,将绩效考核中的竞争性和差异性体现出来,以此使得企业在进行激励机制期间的综合效能得到全面增强。

结束语:

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除了需要管理人员拥有一定管理能力以外,还要特别注重人力资源的发展,充分挖掘人力资源,以进一步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在构建激励机制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将员工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挖掘,让员工能够高效率完成任务以外,还需要积极掌握员工的各项诉求,对员工工作状态和生活进行全面掌握,以此有针对性的完善和调整激励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员工和企业双赢,以此促进企业朝着可持续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打破“黑匣子”激励——浅析区块链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 孔鹏.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学报.2021.42(04):47-50+56.

[2]基于大数据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J]. 白广伟.刘亚楠.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24):172-174.

[3]新时期推动人力资源管理规范化的对策探讨[J]. 黄宁泽.企业改革与管理.2021(24):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