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2022年版新课标指导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5
/ 2

探析2022年版新课标指导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

蔡登华

福建省厦门市第五中学  361001

摘 要:2022 年版新课标对“整本书阅读”的目标、内容及要求展开了具体说明,旨在更好地适应新的教育形势,顺利渗透语文核心素养。整本书阅读模式下,传统的碎片化阅读教学方式得到改进和完善,对学生的阅读思维和阅读能力发展更为有利。对此,本研究尝试基于新课程标准,以四年级统编版教材为依据,分析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希望提高中年级小学生的阅读学习成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标;整本书阅读

引 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对课程结构进行了全面优化,此背景下“整本书阅读”被纳入六个学习任务群之一的“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中[1]。现行的统编版小学语文3-6年级教材设置了阅读策略单元,每册教材都设置了《快乐读书吧》板块,为小学生学习阅读策略和开展整本书阅读提供了有效指导和有利条件。当前整本书阅读指导中依然存在很多误区,部分教师对“整本书阅读”的概念理解不透,教学操作中更是问题频出。对此,要求我们基于新课标要求,细致解读“整本书阅读”概念,保证阅读指导策略与时俱进,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强化语文思维、领悟语文思想、习得语用技能、丰富精神世界。

1.信息化手段激活整本书阅读兴趣

整本书阅读难度相对提升,对于中年级小学生来说是具有挑战性的,因此在整本书阅读中部分学生不免产生畏惧和抵触心理,这时候兴趣疏导和培养就成为整本书阅读指导中的关键一环。对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信息化教学手段,营造活跃、有趣的阅读学习氛围,让学生产生阅读整本书的欲望。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基于图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比如引入相关的影视作品素材或者短视频故事等,如《西门豹治邺》一文选自《史记滑稽列传》,关联文本类型、内容以及出于对中年级小学生阅读能力的考量,读后可推荐学生阅读《你好啊史记》,这本书以白话文故事、漫画素材共同构成,图文结合、阅读理解难度不大,比较适合中年级小学生展开整本阅读。在导读环节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几个有趣的经典故事,增强图书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

2.设定明确整本书阅读目标

整本书阅读同样需要明确的目标指引,我们要结合所执教的学段明确整本书阅读目标,保证目标契合本学段学生的阅读能力[1]。如统编版四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提出阅读神话故事的主题,新课标中针对“神话故事”阅读没有提出明确要求,但实际教学中我们通常将本学段的神话故事归类到叙事性作品范畴,阅读教学目标集中在对神话故事的语言特点和人物形象的体悟、分析上。统编版教材从二年级到五年级都引入了神话故事素材,对此针对神话故事的整本书阅读目标的确立应该具体分析三个学段教材中神话故事的阅读教学目标和育人价值(如表 1)。

参考上表可以发现三个学段对于神话故事的阅读教学要求是逐渐提高的。第一学段面向低年级小学生,他们的形象思维特征显著,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因此神话故事的阅读教学目标为“初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积累讲故事的素材”;而到了第二学段,中年级小学生开始发展抽象思维,处于思维发展的过渡期,要求本学段的小学生可以借助图文结合的方式自主理解神话故事,提升阅读能力,发展合作学习意识;第三学段,高年级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进一步提高,因此在神话故事阅读中对学生的理解与鉴赏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本次选择《中国神话故事》进行整本阅读,四年级处于第二学段,阅读目标确定为:激活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了解中国神话故事的特点,对神话故事中的超凡力量和神奇创造产生感悟,读后可以大致复述故事。

3.基于读书交流会增强阅读体验

整本书阅读不同于单篇阅读,学生需要经历更长的阅读时间,学生获得的阅读体验相对更丰富,当然中这个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或者疑问也相对更多,对此我们应该考虑给学生提供分享阅读体验的平台,鼓励学生表达感受、分享感悟。如,《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读后,推荐学生整本阅读《诗人的心》、《天籁和回声》,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活动,让学生充分交流阅读感受,展示个性化阅读成果,促进学生思维发散,满足学生的分享欲,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4.整本书阅读注重读后反思

整本书阅读模式下学生经历了完整的阅读学习过程,在此过程中对著作主题的理解、写作特色的分析、语用经验的积累都更加充分且具有连续性。为了更好地体现整本书阅读的价值[3],我们要重视读后反思,进行方法提炼和经验总结,帮助学生掌握整本书阅读的基本规律,及时解决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遇到的问题,打造利于情感交流的阅读氛围。比如在课外名著阅读《西游记》之后,从批注式阅读方法的应用和反思角度出发,读后梳理批注式阅读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展示学生批注阅读的案例,进行评价和延伸教学,比如用勾画、提要、批注等方法分析师徒四人的人物形象,然后以概括类批注分析人物性格差异。在读后反思环节,教师可依据学生的课堂反应适时引导其回忆情节、阅读感受和疑问,提示学生及时补充批注(旁批),重视主旨归纳和思想领悟。通过读后反思,学生系统地梳理《西游记》的人物形象、文本结构、写作风格、思想感情、主题意蕴,和文本形成二次对话,实现了深度阅读、多维感悟的阅读教学目标,这与新课标提出的“加深阅读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阅读教学要求具有一致性。

结束语:

“整本书阅读”模式完全符合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求,强调对整体性阅读、读法习得和思维养成,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了学生为本、先学后教的教学指导原则。中年级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确实面临现实困境,我们对整本书阅读指导的标准、目标和方法都缺乏清晰认知,教学中整体规划不足,忽视读后反思,对此笔者在上文中提出了几点应对策略,希望能够更好地体现整本书阅读指导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易姝.小学语文教学中组织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有效性研究[J].进展:教学与科研,2020(04):65-66.

[2]陈晓英.整本书阅读策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观察,2020,9(03):48-49.

[3]张兰香.用阅读点亮儿童精彩人生——刍议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21(16):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