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膜-纤维蛋白胶泥的制备及其对重度眼表碱烧伤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3
/ 1
摘要目的制备出具备生物学活性的羊膜粉并探索其保存条件,探讨该羊膜粉制成的羊膜-纤维蛋白胶泥(AM-FS)对兔重度眼表碱烧伤模型的疗效。方法实验研究。取新鲜羊膜风干后液氮冷却研磨成颗粒直径<260 μm的羊膜粉并进行灭菌。检测该羊膜粉制备后及不同温度[室温(25℃)、4 ℃、-20 ℃]下保存10、20、30 d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神经生长因子受体(NGFR)、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表皮生长因子(EGF)及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并与新鲜羊膜进行比较。倍比稀释制备0.125~65 mg/ml共10种羊膜粉浓度及不含羊膜粉的AM-FS,将兔角膜上皮细胞(CEC)置于其中培养72 h,选取波长450 nm处的吸光度(A)值最大者,以其羊膜粉浓度进行后续动物实验。将32只兔(32只右眼)制作重度眼表碱烧伤模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M-FS组、新鲜羊膜移植组、纤维蛋白胶(FS)组及抗生素对照组每组8只兔(8只眼),给予不同眼表干预手段,之后每周观察角膜修复情况,第28 d取材行HE染色观察角膜组织,并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对生长因子或受体的表达差异倍数进行对数处理后得到的logFC值并用BH法校正;采用t检验及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羊膜粉中TGF-β与NGFR的表达量低于新鲜羊膜,logFC分别为-0.11、-2.07。羊膜粉中HGF、EGF、bFGF的表达量均高于新鲜羊膜,logFC分别为0.72,0.46,2.62(P<0.05);保存10、20 d的羊膜粉中HGF、bFGF、EGF的表达均不低于新鲜羊膜;30 d时羊膜粉除HGF、bFGF外其余生长因子或受体的表达较新鲜羊膜下降,室温保存者HGF、bFGF、EGF的表达均不低于4 ℃和-20 ℃保存者。CEC培养72 h后0.25 mg/ml的羊膜粉的A值最大(0.98±0.05)。AM-FS组与新鲜羊膜移植组角膜恢复情况较好,第28 d的角膜混浊程度评分分别为(3.75±0.46)和(3.50±0.46)分,低于抗生素对照组的(4.29±0.45)分(t=2.480,3.629;P=0.019,0.001),而两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48,P=0.261)。抗生素对照组的角膜新生血管面积与其他3个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040,4.339,2.820;均P<0.01);干预后7和28 d,AM-FS组的角膜新生血管面积分为(9.88±0.20)和(18.96±0.18)mm2,均大于新鲜羊膜移植组的(9.54±0.22)和(18.08±0.96)mm2(t=3.085,3.017;均P<0.01),而在第14和21 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可见AM-FS组和新鲜羊膜移植组的角膜结构完整,上皮细胞排列趋于正常,角膜愈合优于FS组和抗生素对照组。VEGF在新鲜羊膜移植组的阳性表达弱于其余3个组;MCP-1在AM-FS组和新鲜羊膜移植组的表达水平相似。结论本研究制备的风干羊膜粉中活性生长因子表达量高,性质稳定可室温保存;羊膜粉浓度为0.25 mg/ml的AM-FS可促进兔眼碱烧伤后角膜上皮的修复、减轻炎性反应及角膜新生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