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采取疼痛护理的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2
/ 2

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采取疼痛护理的价值

黄亚翠

保定德润医院  071052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疼痛护理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2020年接收治疗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37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疼痛护理,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疼痛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轻度疼痛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中度疼痛率和重度疼痛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疼痛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护理效果,降低其疼痛感,值得推广与应用于临床护理中。

【关键词】疼痛护理;全膝关节置换术;应用价值

  据估计,每1000名成年人中有125名骨关节炎患者,是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膝关节是最常见的受累关节[1]。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晚期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良好选择,其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手术技术和假体材料的使用寿命。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康复的重点是恢复膝关节活动度,恢复膝关节和髋关节的肌力,使患者具有独立生活和参与活动的能力。由于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年龄一般偏大,术后疼痛感强烈,容易引发并发症,因此需要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本次研究为了分析探讨疼痛护理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9年-2020年接收治疗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37例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膝关节置换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68例,男性35例,女性33例,年龄50~70岁,平均(63.60±4.63)岁;对照组69例,男性37例,女性32例,年龄50~70岁,平均(61.60±4.63)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包括对患者术后注意事项告知、抗感染等措施。

1.2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采用疼痛护理,主要内容包括:①药物止痛;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最有效缓解疼痛的方法为应用各种止痛药物或是镇痛泵,不过长时间应用可能产生依赖性,因此主要针对重度疼痛患者用药物止痛,即疼痛已经无法忍受。常见的止痛药物包括COX-2抑制剂,即处方类的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或麻醉性止痛药,帮助在短期内减轻疼痛,部分止痛药物还有可能干扰关节功能恢复或骨再生,需要严格按照医嘱服用。②物理止痛;药物止痛虽然疗效显著,但疗效短,副作用明显,长期服用将损害肾脏等重要器官,可采取物理止痛,如通过针灸或按摩等物理疗法,逐渐消除局部肿胀情况,以此减轻术后疼痛。疼痛产生原因除手术外,在环境等其他因素的暗示作用下,患者同样可能产生疼痛感,有必要提供安静舒适的诊疗环境,减少室内噪音,避免无关人员在病房走廊随意走动,对诊疗环境造成破坏。③功能锻炼;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存在软组织和骨组织操作,术后疼痛无法避免,但随着关节功能逐渐恢复,疼痛也将相应减轻甚至是消除,需要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加速关节功能恢复。训练内容分为关节活动度与肌肉力量两方面,在膝关节活动度上,可反复进行膝关节伸直与屈曲,在肌肉力量上,可实施蹲马步或做直腿抬高运动,运动量适宜。④音乐疗法;在征得患者同意后,在病房内播放舒适柔和的轻音乐,经过转移对方注意力缓解疼痛感,避免将所有注意力集中在伤口上,由于自我的心理暗示增加疼痛感。⑤加强沟通;考虑到一些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在恢复过程中受到疼痛的影响,担心自己的恢复,大多数患者会有焦虑等消极心理。因此,护士需要与患者密切沟通,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或动作,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同时,更需要鼓励患者谈论他们的负面情绪,让患者感受到医务人员的关心,增加他们对疼痛的耐受力。此外,更需要引导患者的家人和朋友积极与患者沟通,并在沟通过程中逐步增强患者对康复的信心。

1.3观察指标

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采用疼痛评估表,分数为0-10分,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0.0软件对所统计的研究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7380\wps1.png±s)表达,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达,采用χ2检验。如果P<0.05,则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

  1. 结果

观察组68例患者中,轻度疼痛32例,47.1%,中度疼痛29例,42.6%,重度疼痛7例,10.3%;对照组69例患者中,轻度疼痛11例,15.9%,中度疼痛39例,56.5%,重度疼痛19例,27.6%,观察组轻度疼痛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22.557,P=0.001),中度疼痛率和重度疼痛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3.865、9.743,P=0.049、0.002,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是患者不可避免的症状,患者患肢会感到疼痛,因为人体的神经末梢受到了机械损伤。当患者感到身体疼痛时,他们的内心会产生一些恐惧和不安的消极情绪,这会加重患者的痛苦,对患者的康复非常不利,疼痛的有效护理可以避免血管危象,这对患者术后恢复非常关键。过往常规对于患者的疼痛情况往往根据医生的建议使用止痛药进行干预,但这一措施仅从患者的生理角度出发,没有考虑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影响。因此,这种措施往往难以促进患者不良情绪的改善,镇痛效果也不理想。

本次研究针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引发的疼痛专门给予疼痛护理,区别于常规护理,重点对疼痛进行干预,一方面对重度疼痛患者应用常见的药物止痛方法,另一方面采取物理止痛、功能锻炼和音乐疗法,用多种止痛法减轻疼痛,以便加速膝关节功能恢复,并强调护患沟通,通过真实交流解决疼痛问题,体现护理的重要性。结果显示,观察组轻度疼痛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中度疼痛率和重度疼痛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疼痛护理缓解疼痛效果优于常规护理。王素娥[2]在研究中明确指出,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使用规范化疼痛护理手段可有效控制疼痛程度,并提高膝关节功能,具有较高的医学价值。根据全膝关节置换术特点,术后进行疼痛护理不仅是临床需要,更体现出现代护理的人性化理念,具有一定必要性,有利于为相似病例护理提供参考,进而推动护理学发展。

  综上所述,采用疼痛护理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护理,可以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镇痛效果较好,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利民. 个体化疼痛护理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的效果分析[J]. 医药前沿, 2021, 11(31):2.

[2] 王素娥. 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规范化疼痛护理对患者术后VAS疼痛评分影响[J]. 中国伤残医学, 2022, 3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