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2
/ 2

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

严超

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     321300

【摘要】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21年6月到2022年6月接收的80例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分为VAP组和非VAP组,分别40例。分析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结果在年龄,患病史、昏迷、机械通气时间以及气管切开、留置胃管因素上两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机械通气、昏迷、气管切开、留置胃管均为多因素,(P<0.05)。结论:加强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控制能够保证患者治疗安全性和治疗效果,值得临床重视。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即机械通气四十八小时后到拔管后48小时内出现肺炎,为医院获得性肺炎的重要类型[1]。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会延长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是病死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对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能够降低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死率,保证治疗效果[2-3]。此次则分析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详细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6月到2022年6月接收的80例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分为VAP组和非VAP组,分别40例。分析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结果:在年龄,患病史、昏迷、机械通气时间以及气管切开、留置胃管因素上两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纳入标准:①均了解本文研究内容,目的。②均为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排除标准:①精神异常,沟通困难,认知障碍。②不同意研究患者。③心脏、肝脏以及肾脏等脏器存在功能不全。

1.2方法

采取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通气时间大于四十八小时,在撤机拔管四十八小时内对患者进行检测。观察患者胸部X线片,了解患者肺部浸润状况和阴影面积。采取细胞检测,脓性分泌物检测,支气管病原体分析。对患者年龄、性别、机械通气时间以及留置胃管等情况进行分析,采取Logistic回归线进行分析。

1.3疗效标准

分析两组单因素。主要包括:性别、年龄、患病史、昏迷、机械通气、气管切开、留置胃管。

分析两组多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0.0软件中分析,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相关因素采取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两组单因素

性别:VAP组男23例,女17例,非VAP组男22例,女18例,两组(X2=0.051,P=0.822)。

年龄:60岁以下,VAP组12例,非VAP组33例。大于等于60岁,VAP组28例,非VAP组7例。两组(X2=22.400,P=0.001)。

患病史:有 VAP组23例,非VAP组11例。无 VAP组17例,非VAP组29例。两组(X2=7.366,P=0.007)。

昏迷:是 VAP组18例,非VAP组9例。否 VAP组22例,非VAP组31例。两组(X2=4.528,P=0.033)。

机械通气:小于三天, VAP组5例,非VAP组27例。大于等于三天 VAP组35例,非VAP组13例。两组(X2=25.208,P=0.001)。

气管切开:是 VAP组19例,非VAP组10例。否 VAP组21例,非VAP组30例。两组(X2=4.381,P=0.036)。

留置胃管:有 VAP组20例,非VAP组11例。无 VAP组20例,非VAP组29例。两组(X2=4.266,P=0.039)。得出结果,在年龄,患病史、昏迷、机械通气时间以及气管切开、留置胃管因素上两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

2.2 分析两组Logistic回归结果

①机械通气B值1.233,SE0.102,Wald值21.023,OR2.343,P值0.022。②昏迷B值1.120,SE0.121,Wald值20.087,OR2.112,P值0.002。③气管切开B值1.321,SE0.109,Wald值20.765,OR2.09,P值0.001。④留置胃管B值1.786,SE0.223,Wald值22.144,OR2.11,P值0.001。得出结果,机械通气、昏迷、气管切开、留置胃管均为多因素,(P<0.05)。

  1. 讨论

重症监护室呼吸机进入人体后,呼吸系统免疫能力会降低,如果病菌入侵,则容易引起肺炎发生[4]。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会加重病情,威胁生命安全,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做好诱发因素分析,积极采取有效控制方法。

此次研究发现,在年龄,患病史、昏迷、机械通气时间以及气管切开、留置胃管因素上两组具有明显差异,(

P<0.05)。机械通气、昏迷、气管切开、留置胃管均为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多因素,(P<0.05)。在治疗过程中应该做好监护室环境控制,减少病菌发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减少探视时间,避免增加感染机会。增强患者营养,保持机体营养均衡,维持机体免疫功能平衡。患者机械通气时,需要结合昏迷情况,分析排痰效果,做好排痰,口腔清洁工作,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发生反流,误吸等情况[5]

综上所述,加强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控制能够保证患者治疗安全性和治疗效果,值得临床重视。

参考文献

[1]赵勍,贺晓春,何婧等.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J].东南国防医药,2022,24(04):377-381.

[2]邓鑫.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因素及标准化护理对策研究[J].中国标准化,2022(14):246-249.

[3]朱冠能,汪洋,宋海苗等.重症监护病房严重创伤患者行机械通气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2,26(10):101-104.

[4]胡萃,杜娟,李绍飞.重症机械通气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17):53-55.

[5]俞振飞,张美齐,吴微华.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J].浙江实用医学,2020,25(02):82-8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