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管控中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应用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2
/ 2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管控中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应用探讨

于秋宇

(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黑龙江省 牡丹江市,157000)

摘  要:目的:针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管控中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收集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静脉药物配置记录及相关人员基本资料,对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前后的10例相关人员分析,对比对差错事件的产生比例及人员考核情况。结果: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后,与实施前相比,差错事件产生比例比低一些,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成绩高一些,存在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模式应用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管控中能够使工作人员明显提升理论与实践操作能力,产生配置差错事件的比例降低,用药安全性有效提高,可广泛应用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管控工作中。

关键词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DCA循环管理模式;管理控制

1. 前言

药学技术人员由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组织培训,与药师审过的处方相结合,按照药物特性严格遵循标准规范操作进行混合调配,静脉滴注全静脉营养混合液、抗生素或细胞毒性药物等,其环境与国家管理规范要求相符,在医院组织结构中是较为重要的部分之一。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主要是对医院静脉用药集中进行调配,如发生差错,不只是药物降低临床治疗效果,严重患者将产生医疗事故。采取有效管控方法,对静脉输液提高安全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分为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四个紧密相扣的环节,结束开始依次循环,管理质量逐渐提高。PDCA循环管理模式最早在企业中应用,随着深入研究,日益普及到各行业管理中,近年来逐渐在临床中应用,使医护人员强化职能,有力推动临床用药质量。

2. 资料与方法

2.1 患者资料

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工作人员资料及配置静脉药物记录,选取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前后的10名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年龄在25-48岁之间,平均年龄(33.4±2.5)岁;6名药学人员,5名护理人员,工龄3—26年之间,平均年龄(10.2±2.1)岁;学历分布:4名中专,1名大专,5名大学本科。

2.2 列入及排除本研究的患者标准

药学人员具有全日制药学毕业证,护理人员有护士执业资格证,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人员工作年限不少于1年。研究过程中在职并具有稳定岗位,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将实习生、研究过程中离职离岗等人员予以排除。

2.3 方法

计划环节对部门人员召集,针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已发生差错分析研究,与部门实际相结合,参照相关文献资料归纳总结可能产生差错的主要原因。产生差错事件的比率降低,持续提高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用药安全性,并以此为主要目标。

按计划在实施环节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调配人员加强岗前培训与考核,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人员应对部门规章制度、药品剂型特点、配伍禁忌、规格用量、储存方式等深入了解,定期培训考核,成绩合格才能参与药物配置。对处方加强审核管理,若存在医生处方不合格问题应及时沟通,以免出现配伍不当,确保合理用药,对发现的问题及处置情况详细记录,以免再发生同样差错。对药品加强管理,加强质量控制,提高操作流程规范性,配药人员遵循静脉药物顺序严格配置,根据药品剂型特点,结合用药剂量在操作中减少出错率,为提高用药安全合理性提供重要保证。

检查环节成立检查组织机构,不定期检查各流程操作情况,记录并分析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整改方案。处理环节结合检查结果归纳总结,与工作人员建议相结合,在标准化操作规程中纳入可行性防范措施,使成果确保持续性,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纳入下个PDCA循环管理,使药品产生差错率降低,为护理管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提供重要保证。

2.4 指标观察

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前后产生差错事件的比例进行对比,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人员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前后的理论知识和实操成绩进行对比,考核100分为满分,越高分数表明掌握理论知识越熟悉、越强的实操技能。

2.5 统计处理

采用数据处理软件21.0分析有关数据,采用(x±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方法比较组间数据,采用百分比形式表示计数资料,应用X2检验方法比较组间数据,P<0.05表明有关数据之间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3. 结果

表1.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人员在实施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循环管理模式前后的考核成绩对比

实施时间

相关工作人员数量

理论知识

实践操作

实施前

20

75.47±3.54

73.55±4.39

实施后

20

95.73±3.27

93.81±3.42

P

-

P<0.05

P<0.05

表2.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在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前后产生差错事件的情况对比

实施时间

配置总数

摆药

调配

标签粘贴

审方

操作

发生率

实施前

105210

58(0.055%)

49(0.047%)

37(0.035%)

27(0.026%)

18(0.017%)

0.18%

实施后

105508

26(0.025%)

21(0.019%)

17(0.016%)

13(0.012%)

8(0.008%)

0.081%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后,与实施前相比,差错事件产生比例比低一些,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成绩高一些,存在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

4. 讨论

医院中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不可或缺,主要负责调配静脉用药处方药品,承担确保静脉用药安全职责,随着逐渐扩大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规模,工作人员逐渐增多,工作过程中难免产生各类问题。PDCA循环管理模式作为有序的一种新型质量管理控制模式,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管理中应用的主要优势体现在:一是提高临床用药质量及合理性;二是使药品减少浪费,降低用药成本;三是工作人员缓解压力,提高效率。PDCA循环管理模式不仅能够使全员参与积极性得到调动,还能培养自觉性,使配药流程更加完善,提高配药安全意识及规范化水平,工作细节更加注重,达到良好预期效果。

5. 结语

总之,PDCA循环管理模式应用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管控中能够使工作人员明显提升理论与实践操作能力,产生配置差错事件的比例降低,用药安全性有效提高,可广泛应用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管控工作中。

参考文献:

[1] 赵建群,庞国勋,曹丽.基于药品知识库的人机交互系统在本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应用的实践[J],中南药学,2020.18

[2] 任少玉,郑磊,宋超.PDCA循环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8.10

[3] 乔丽,栾晓嵘,王丽等.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标本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1.16

[4] 王倩,仇兰香,薛艳.PDCA循环管理联合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急诊输液患者用药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0.10

作者简介:

于秋宇,35岁,女,主管护师,研究方向:内科护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