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制药企业药品研发现状与对策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2
/ 2

我国制药企业药品研发现状与对策探析

林道兴

北京鑫开元医药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 海南 海口 570311

摘要:医疗药品是保证国民生命健康的重要基础,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医疗科技综合水平的重要指标。而且新药的研发能力在未来的国际化竞争当中,已经成为核心竞争力。我国的医药企业和新药研发能力在新环境下也面临着空前压力。本文主要探究国内制药企业在药品研发方面呈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

关键词:制药企业;药品研发;现状问题;对策

引言:

近年来国家在大力提倡和支持科研机构、企业创新研发新药品、新技术,我国的医药行业也在逐渐投入到国际化的竞争当中。但是由于国内发展起步晚,在新药品的研发和竞争方面,实力与国外先进制药企业差距较大,缺少竞争力。技术水平低、优秀人才少、仿制药多等问题突出,而为了促进国内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还需要积极反思,不断改进。

1国内制药企业药品研发现状问题

1.1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目前国内医药企业在药品生产研发过程中,技术创新能力的缺失是一个十分普遍的问题。技术创新是药物研究的一个关键环节,如果没有技术创新,药物研发就无法产生足够的动力。从外部因素来看,由于政府对医药科技创新政策的支持力度不够、技术创新贷款困难等原因,使得医药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不足[1];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虽然也会产出一定的新技术成果,但是要将这些技术成果应用到企业生产当中,过程较为复杂、缓慢,所以也导致新药产出成果少。

此外,行业内部竞争矛盾,阻碍了药物的研发创新。各大医药企业认为开发新药风险大,更加愿意仿制坐享其成,忽略了创新,这也是造成企业创新激励不足的原因。即使小企业有研发意愿,但是其实力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缺乏资源。所以总体上国内的技术创新能力十分匮乏。

1.2新药研发少,仿制药多

我国的制药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较弱,品牌产品数量较少,产品种类大同小异。公司规模较小,数量较多,且产品重复较多;我国仿制药很多,但在新药开发上相对较少,存在质量保障低、制剂水平落后等问题。由于仿制药的准入门槛低,所以进入的厂商也多,低价、恶性竞争情况很多,利润非常低[2]。近年来,我国部分药品因其知识产权问题,导致企业生产陷入了困境。所以这就要求制药公司加大研发力度,开发出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药物。

1.3研发方向与市场脱轨

在国外,大部分的医药公司都是以研发为主导的,他们的研究目的很明确,产品可以直接与市场需求接轨,从而获得更好的市场适应性和经济效益。高校和研究所则主要重视的是基础性理论研究。而在国内,多是依靠高校和研究机构研究新药,学术理论过多,但实际应用较少,这导致了药物的研制与市场的脱节。虽然国内的医药公司也开始涉足新药的开发,但大部分都是在药物的临床试验之后进行的,所以最大的经济风险还是需要研究机构自身承担。而且,医药公司在科研项目上也是有选择性的,多是追求短期利益,有些新药的研发周期比较长,很难得到医药企业的支持。

2国内制药企业药品研发改善对策

2.1结合国情道路,走专业化开发道路

差异化是影响企业发展和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如果技术特点不突出,必然会阻碍药品科研发展。因此国内医药行业未来要走自己的专业化开发道路,还需要不断引入高质量、高水平的人才,这才是新药研发的骨干力量。医药行业要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重视引进和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同时,要想把新药推向市场,必须要有一批资深的营销分析师、财务专家,还有一批优秀的管理人才。我们不但要关注科研基础理论,还要关注市场的发展;另一方面,医药公司要与医药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信息交流机制,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同时,要建立产学研信息交流平台,加大创新药物研发的力度。不但要改进药物的设计和合成,而且要不断地改进药物的研发手段,使其在安全性评价、临床研究、制剂研发和生产工艺上与国际接轨。

2.2改进旧有研发模式,走创新新道路

强化创新和仿效手段,既要创新药品研发,也要提升仿制水平,不断引进新技术和新方法,加快建立标准化的实验室。严格遵守GLP标准,开展新药的前期临床试验并与国际标准同步[3]。我国新药的研发应该是“创”、“仿”并举的,“仿效”中有创新,通过结合发展,尽快走上以“创”为主的创新型新药的研发之路。另外,要提高企业的研究热情和责任感,因为新药的投入大、周期长、高风险,因此,对企业管理者来说,应该把重点放在评价和分配机制上,以促进新药的开发。完善诸如期股分配、风险抵押品等分配机制,重视创新研发者的利益分配和保护。建立有利于创新药研究开发的激励机制,从而促进新药品的创新研发。

2.3提高市场意识,加强与生产企业的合作

研发力量是新药成果转化的中枢,若不能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产品,那么它的存在也就没有了意义;而资本累积与资本获利的能力都比研究开发更强,因此产业资本将会是药品科技创新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所以,研究开发组织和制造企业之间的合作状况,将直接影响到新药的生存发展。国内研究领域要提高市场认识,采取多种途径,加强与制造厂商的协作,争取市场投资,这也是研究机构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比如辉瑞、诺和诺德、罗氏等国际著名的跨国医药公司都在中国设立了研发机构。庞大的研发费用以及中国杰出的科学研究人员的大量储备使得世界范围内的药物研究重心向中国转移。虽然也给国内制药带来了竞争压力,但同时也是开拓国际合作,打通国际市场的良好机遇。国内医药研究机构可以借助跨国合作的机会,将研究转化为实际成果,并将我国传统医药技术逐渐推向世界市场。

结语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居民对于医疗卫生的需求逐渐增大,药品科技水平会直接关系到民生。国内医药行业需要迫切转变思路,积极培养人才,加强国际合作,推动自主创新研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国内医药产品竞争力,促进行业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娟, 张婷, 卢岩,等. 我国创业板制药企业药物研发现状与成果分析[J]. 中国药业, 2020, 29(7):4.

[2] 郑丽, 杨灿, 杨玉军,等. 中国医药行业药品研发的现状与思考[J]. 山东化工, 2020, 49(19):2.

[3] 王雪莹. 我国药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与对策探析[J]. 中国卫生产业, 2021, 18(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