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子宫压迫缝合术和子宫动脉结扎法在剖宫手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1
/ 2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改良子宫压迫缝合术和子宫动脉结扎法在剖宫手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所收治的共计60例剖宫手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对象,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将这60例患者随机乱序均分为30例采用子宫动脉结扎法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以及30例采用改良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平均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以及产后2h出血量。结果:采用改良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更高于采用子宫动脉结扎法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两组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且相较于采用子宫动脉结扎法治疗的对照组患者而言,采用改良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以及产后2h出血量均是明显更低,两组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剖宫手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的患者,相较于应用子宫动脉结扎法进行止血治疗,采用改良子宫压迫缝合术止血的效果较好,不仅有利于缩短患者的手术用时,更有效降低了患者的术中以及术后出血量,保障了患者的安全,减少了感染风险,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剖宫手术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改良子宫压迫缝合术;子宫动脉结扎法

临床上对于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患者往往是采用缩宫素治疗,但治疗效果甚微,针对无法对产妇的出血量做到有效控制这一问题,改进治疗方法对于保护患者安全而言具有重要意义[1]。本次的研究报告选取了我院所收治的共计60例剖宫手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患者作为样本对象,探究分析了改良子宫压迫缝合术和子宫动脉结扎法在剖宫手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现作出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所收治的共计60例剖宫手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对象,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将这60例患者随机乱序均分为30例采用子宫动脉结扎法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以及30例采用改良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其中观察组产妇年龄在21--40岁,平均年龄为(35.4±5.9)岁;对照组产妇年龄在23--43岁,平均年龄为(36.1±6.2)岁。纳入标准:①患者及其亲属均已知情,签署了知情同意书。②研究涉及内容经过院方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患有严重精神疾病的患者。②相关临床资料缺失的患者。③肝肾功能严重异常以及免疫系统异常的患者。④亲属或是自身不配合、中途退出的患者。两组患者的年龄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子宫动脉结扎法进行治疗:沿患者子宫切口下部约2cm--3cm位置朝一侧方向牵拉子宫,要注意患者子宫动脉的分布;下推膀胱,采用1-10的可吸收线并将针穿透过患者的子宫肌层,从前往后,从患者侧动静脉外侧无血管的阔韧带位置超前穿过,并打结,再将更多肌层缝入。不要穿过退膜部位,再以同样方式结扎患者的对侧子宫动脉上行支血管即可。

观察组的患者采用改良子宫压迫缝合术进行治疗:首先将患者宫体搬离腹腔,纵向压迫子宫,观察患者的出血情况;随后使用2条抗菌可吸收线,一根通过垂直褥式方法缝合患者的子宫前后壁,将患者子宫下段横切口的右侧下缘作为进针点,切口上缘为出针点。朝宫底方向缝合子宫浆肌层、宫底,沿宫颈方向褥式缝合子宫浆肌层,缝合3针;再采用同样方式缝合左侧子宫前后壁,在切口的下方靠左出针,拉近缝线,首位打结;第二根线于患者右侧卵巢韧带下方,前壁浆肌层进针,褥式缝合至左侧子宫旁;最后经过阔韧带无血管区域,褥式缝合子宫后壁,进针至前叶拉近缝线条,于右侧子宫前壁打结。需要注意的是,进行打结前需要先缝合患者的子宫下缘切口,缝合操作是要按压子宫以排出积血。待患者停止出血后缝合子宫切口,观察15-20min,确认患者的子宫颜色正常、停止出血后将腹腔关闭。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平均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以及产后2h出血量。如患者接受治疗后停止出血则为治疗显效;如患者接受治疗后出血量大幅度减少,生命体征稳定则为治疗有效;如患者接受治疗后仍然出血,出血量超过400ml则为治疗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报告所设计的样本对象资料如患者的基线资料等情况均是经由统计学软件SPASS25.0进行统计计算和结果验证的,以百分比卡方对设计数据中的计量资料进行表示和验算;以T值对符合正态分布的计数资料进行表示和验算;再通过P值的情况区分两组数据的对比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当P>0.05时则表明两组数据的比较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当P<0.05时则表示两组数据的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对比

由表1可知,采用改良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更高于采用子宫动脉结扎法治疗的对照组患者,

两组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对比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对照组

30

16

6

8

22(73.33)

观察

30

24

5

1

29(96.67

X2

-

-

-

-

6.405

P

-

-

-

-

0.011

2.2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比较

由表2可见,相较于采用子宫动脉结扎法治疗的对照组患者而言,采用改良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以及产后2h出血量均是明显更低,两组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2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比较

组别

例数

手术用时(min

手术出血量(ml

产后2h出血量(ml)

对照组

30

60.53±14.75

963.15±108.56

82.36±12.06

观察

30

51.36±9.26

571.25±83.95

41.56±9.26

T

-

2.884

15.641

14.697

P

-

0.006

0.000

0.000

3讨论

随着近年来剖宫产手术的不断改良进步,选择以剖宫产手术进行分娩的人越来越多,因此导致在进行剖宫产手术发生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的患者数量也大幅度增多。子宫收缩乏力是引发产妇产后大出血的重要原因,如果术中未对出血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自学措施,那么患者的生命安全将处于危险之中[2]。针对此类患者,常见的治疗方式有子宫压迫缝合术和子宫动脉结扎法。子宫动脉结扎法是通过将子宫动脉上行支进行结扎的方式来止血,虽有一定效果,但容易引起阔韧带血肿等并发症,二次结扎血管损伤率也较高;而改良后的子宫压迫缝合术主要是利用缝合线,机械性压迫子宫平滑肌,进而压迫肌纤维间血管与子宫壁弓状血管[3]。缝合线的弹拉力较好,预防再出血的效果较好,止血效果显著,且手术用时更短。根据本次的研究报告可知,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平均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以及产后2h出血量更低,两组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针对剖宫手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的患者,相较于应用子宫动脉结扎法进行止血治疗,采用改良子宫压迫缝合术止血的效果较好,不仅有利于缩短患者的手术用时,更有效降低了患者的术中以及术后出血量,保障了患者的安全,减少了感染风险,应用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王瑞.改良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研究[J].河南外科学杂志,2021,27(05):164-165.

[2]李文珠.两种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比较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17):84-85+88.

[3]李芳.改良子宫压迫缝合术和子宫动脉结扎法在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治疗中的疗效比较[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98):15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