蒜种种植方位对大蒜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30
/ 2

蒜种种植方位对大蒜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李岩

山东省金乡县农业农村局 山东金乡 272200

摘要:中国是世界上大蒜的主要生产国和主要出口贸易国之一。大蒜是百合科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不仅可以用作调料,而且可以入药。大蒜功效强大,有抗菌、抗病、降血脂和防癌抗癌等作用,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畜牧业等多个领域。基于此,文章详细分析了蒜种种植方位对大蒜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希望可以为保障大蒜顺利成长发育,提升大蒜产量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蒜种种植方位;大蒜生长;发育与产量;影响研究

前言: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蒜生产国和出口国,出口量占全球大蒜贸易量的80%。因大蒜种子外形不规则,且在种植过程中有芽尖向上立直栽种的农艺要求,大蒜种植机械化较难实现。长期以来国内大蒜的种植主要依靠人工进行栽种,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因此,如何种植大蒜,提升大蒜产量,节约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生产效率成为一个深入探究的课题。

1大蒜的特征特性

1.1形态特征

大蒜是一种2年生的草本植物,主要包括根、茎、叶、蒜头等部分。①根:大蒜的根没有明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同时根须的数量比较多、根毛少、分布也比较浅,主要分布在5~25cm的耕作层内;②茎:大蒜的茎生长在地下,茎盘下有须根,上面生长蒜叶和蒜瓣,此外,大蒜的硬盘随着蒜瓣的分化发育而成;③叶:大蒜的叶主要由叶片和叶鞘组成,总叶数和品种的生长周期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是同一品种播种较晚的话,可能会出现总叶数减少的问题;④蒜头:蒜头主要由蒜瓣、蒜皮和茎盘组成。

1.2大蒜生长环境要求

①温度。大蒜具有较强的耐寒性,喜冷凉气候条件,生长发育和器官形成受温度条件影响,其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对温度的要求不同;②萌芽期。通过休眠的蒜瓣可在3~5℃的低温下萌发,12℃以上蒜瓣萌发迅速,16~20℃为蒜瓣最适宜的萌发温度,30℃以上抑制蒜瓣萌发。秋播大蒜过早,播种温度过高,蒜瓣萌发缓慢,易导致出苗不齐;③幼苗期。大蒜幼苗期对低温耐受力较强,能耐短期-10℃低温和长期-5℃低温。在冬春季月平均气温-6℃的区域,大蒜可以安全越冬,大蒜以四五叶期的幼苗抗寒力最强,幼苗期最适宜的温度为12~16℃;④花芽和鳞芽分化期。大蒜的花芽和鳞芽分化在低温条件下才能正常进行。大蒜为绿体春化植物,播种后10℃以下经过30~60d,可通过春化阶段。大蒜鳞芽在20℃以下的温度条件下才能形成鳞芽。

2蒜种种植方位对大蒜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依据相关实验研究发现,蒜种种植方位对大蒜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2.1对出苗率的影响

据相关研究数据可知,播后10d,种植方位角在3090时大蒜出苗率均在90%左右,出苗早,出苗齐整。种植方位角在﹣30-90时大蒜播后24d时出苗率才达到90%左右,出苗晚且出苗不齐整,少数蒜种因长时间无法破土而烂种,最终出苗率比090种植方位角低4%左右。种植方位角030时,种植方位角减小,播后10d的出苗率显著下降,田间表现为种植方位角越小,大蒜出苗越晚。随着时间的增长,种植方位角030的出苗率与种植方位角3090趋于一致,最终出苗率下降不显著。

2.2对植株生长的影响

据相关研究数据可知,播种后24d内,种植方位角为3090的大蒜植株高度处于同期最高水平,自30起,随着种植方位角减小,植株高度显著降低。播后17d24d,各种植方位角的植株高度增幅相近。播后24d38d,种植方位角3090的大蒜植株高度增长放缓,高度增幅小于种植方位角在30以下的植株。播后38d015种植方位角与种植方位角3090的大蒜植株高度不再具有显著差异,而种植方位角﹣30-90的大蒜植株高度仍显著低于种植方位角在o。以上的区间。种植方位角在015的大蒜植株质量与种植方位角在3090的无显著差异,而种植方位角在﹣30-90的植株质量显著小于0以上区间,与播后38d的植株高度呈现的趋势基本一致。种植方位角在0以下的大蒜的生长受到严重影响,植株高度和植株质量始终处在同期最低水平。

2.3对蒜头的影响

据相关研究数据可知,种植方位角为45°~90°收获的蒜头单头质量大,因而产量比种植方位角高5.4%~8.3%,但差异不显著。-30°-60°种植方位角的蒜头单头质量与种植方位角无显著差异,因出苗率比种植方位角低,所以蒜头产量比种植方位角低9.7%8.4%-90°种植方位角的大蒜出苗率和蒜头单头质量均显著低于种植方位角,因而蒜头产量比种植方位角低15.1%。在外形,上,种植方位角为-30°~-90°收获的蒜头横径较小;横径的标准差大,蒜头间大小不一致;大小径差异大,形状不规则。

3影响因素的控制措施

3.1播种期

在大蒜种植当中,适时播种是获取丰收的关键内容。在实际栽培当中,需要根据大蒜品种、环境条件确定具体的播种时间。通常来说,

9月末10月初是大蒜播种的最佳时间。大蒜幼苗露地越冬,5~6片叶是最佳叶龄,株高30cm左右,根系在40条左右,此时植株在耐寒方面具有较好的表现,且在越冬时不容易发生冻害,能够帮助其安全越冬。如果播种过早,叶龄以及株龄则可能存在过大的情况,因在进入冬季前营养体过大,将影响到抗寒能力,使其在越冬时存在严重的冻害问题,在生长后期有较大的概率出现早衰情况。且当播种时间过早时,再分化形成的小芽也可能经过春化阶段形成复瓣芽。相反,如果播种时间过晚,在进入冬季前积累的养分少,在同化能力方面将表现不足,进而影响到最终的质量与产量。

3.2播种方式

大蒜在我国拥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劳动人民在常年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浅栽蒜、深栽葱的种植经验。在实际播种中,种植户要对播种深度进行科学控制,保证在3~4cm左右,当前主要采用的播放方式包括:①开沟播种。即在地面上使用锄头开挖浅沟,将大蒜种瓣置于土中,在完成一条浅沟开挖后,放置一行蒜瓣,然后进行重复操作,在完成播种后盖上覆土将其轻轻压实;②直接将种瓣置于土中,用覆盖掩埋后压实。在种植户使用上述2种播种方式完成种植后,需要对播种深度进行科学控制,如果播种深度过深,会影响出苗时间,导致大蒜单株重量不足;如果播种深度过浅,会导致出现“跳瓣”问题,对大蒜总体产量带来负面影响。

3.3病虫害防治

种蝇、葱蝇、根螨等都是大蒜的常见病虫害,可以采取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两种方法。①农业防治。在播种前,对土壤进行为期最少15d的深翻晒熵,能有效降低土壤中病虫害的数量。在肥料的选择上,必须选用腐熟充分的基肥,以消灭基肥中的虫卵;②化学防治。在播种前,可以将1kg浓度为3%的地正丹或50%辛硫磷均匀撒入播种沟,能有效减少病虫害。建议在葱蝇、种蝇产卵和幼虫危害期,用40%甲基异柳磷1000倍液加2%天达阿维菌素2000倍喷雾灌根,杀死蛀入根基组织内和根部的幼虫,兼治蓟马、斑潜蝇等。每10~15d一次,连喷2~3次,有显著效果。且该方法能促使大蒜茎杆粗壮,叶丛加大,进一步提升光合作用,将营养物质传输到蒜头,从而减少面包蒜,提高抗旱能力。

结束语:

要想确保大蒜高效栽培种植的成果,就需要在结合栽种地域实际环境条件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运用大蒜种植技术,对大蒜种植方位进行科学确定,进而实现大蒜产量与质量的协同增长。

参考文献:

[1]周圆.林间绿色大蒜种植技术[J].河南林业科技,2021,41(2):55-56.

[2]孙从喜.无公害大蒜种植技术研究[J].农村科学实验,2021(11):29-30.

[3]栾佩霞,滕芳斌,王勇.大蒜种植机正芽率试验[J].农业工程,2019,9(12):12-14.

[4]王霄宇,张艳,柳平增,.大蒜种植规模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机化学报,2022,43(5):109-114.

[5]杨社平.绿色大蒜种植技术[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7(12):72.

[6]刘怀颖.无公害大蒜种植技术[J].乡村科技,2017(32):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