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程思政背景下关于《图案》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5
/ 2

高校课程思政背景下关于《图案》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包湖林

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艺术系

摘要:一个国家的繁荣富强离不开强大民族精神的支撑,一个人的成长和成熟,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高校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主体,首先应该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忠实传播者。在高校课程思政背景下,如何在教学环节有意识的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有意识的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及“中国美”教育,已成为艺术类专业课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教师在传授专业技能的同时应自觉肩负起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的职责,从而牢固树立民族文化自信。

关键词:图案、课程思政、文化自信、传统文化

一、 艺术学类专业课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已走过百年征程,筚路蓝缕,成就辉煌。当今高校教育承担着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的根本问题。教育部2020年5月颁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高校充分利用三尺讲台的“主战场”作用,充分认识教师队伍的“主力军”作用,认真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政资源,发挥好高校课堂教学“教书育人”培根铸魂作用,真正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西方冷战思维背景下,国家教育部在全国高校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把对青年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文化观、审美观教育融汇于专业知识传授之中。《指导纲要》进一步明确了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决定着国家长治久安,甚至决定着国家崛起。

二 、《图案》课课程思政建设目标

1、课程思政的根本目的是立德树人。根据《指导纲要》,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以爱党、爱国、爱人民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通过课堂教学,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2、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中国人的故事讲中国人的历史和文化,让青年学生牢固树立家国情怀,从而落实课堂教学培根铸魂根本任务,逐步将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创新能力培养、专业知识传授融会贯通。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观、历史观,洞悉事物发展规律,从而塑造青年学生高尚的品格修养,培育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2、《图案》课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图案教学的每一各环节无不蕴含着设计历史、民族审美、文化情怀,因此设计文化蕴含着无限的思政教育空间。《图案》课程思政应积极在课堂教学中强调知识传授与价值观引领相结合,做到知识与思想相统一。教师通过《图案》教学,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教育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文脉,认识和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特的审美内涵,使学生富有中国情,筑牢“中国魂”。

三、 《图案》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路径分析

根据《纲要》要求,高校各专业要根据不同专业特色,从新梳理专业育人目标,总结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这就要求教师创新专业课课堂教学模式,多角度探索课程思政方案,力求将价值观引领润物无声的融入专业课教学,使艺术教育在完成技术性知识教授的同时也很好的完成价值引领的任务。

1、设计好《图案》第一课概述内容,立足中国图案艺术兼容并蓄的成长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图案概述”是图案课程的第一课,在介绍“中国传统图案的发展史”过程中,通过对图案发展脉络的分析,树立和突出灿烂的中华文化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经过几千年的相生共融发展而来的道理,进一步阐明各民族文化在融入和推进中华文化建设中实现升华,这是各民族文化得以保护传承的必然要求,进一步树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的理念,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精诚团结,才能自立于世界,才能谋求进步和发展。

2、在教学过程中深入挖掘《图案》传统文化元素,使学生认识、感受、热爱“中国美”,树立文化自信。

教学中应深入挖掘图案课程自身优势,分析设计文化与思政教育的内在联系,课程设计做到言之有物,润物无声。通过对中国传统图案艺术的展示和介绍,阐述中国图案艺术造型语言的独特性,使学生深刻了解中国传统审美思想所蕴藏的丰富文化内涵,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精华和时代价值,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例如,在讲授“图案的形式美法则”等内容时,充分利用“变化与统一”、“对比与调和”等传统图案审美法则,展示中国造型艺术遗产中普遍蕴含的哲学思想,“变化与统一”在图案构成上即矛盾又相互依存,处理好变化与统一的辩证关系,做到整体统一,局部变化,使局部变化服从整体,也就是“乱中求整”,“平中求奇”,反映了中国历史和文化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所遵循的规律,统一中的变化,变化中的统一有机的结合,不断认识和平衡矛盾,达到变化与统一的完美结合,体现着伟大的中国智慧。

在介绍“图案的组织形式”、“图案的造型规律”等内容时,结合传统文化艺术中蕴含的秩序美、规则美,培养学生自律、谦逊、有底线、守规则等传统人文素养,使学生认识到规矩不仅是一种约束,更是一种保障,规矩是社会有序运行的“基础设施”,是社会和谐的“底座”,也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底线。只有依照规矩办事才能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繁荣发展。通过对传统图案组织形式的剖析,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铭记于心,融为一体,自觉把小我融入大我,提高个人的法治意识,努力塑造敬业、诚信、友善等合格公民基本修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为个人自觉为精神追求。

3、有目的安排一定课时的艺术实践环节,寓教于乐,渗透课程思政内容

  以爱党、爱国、爱人民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等思政内容,优化图案课程实践环节。课程中增加外出参观、采风等环节,有目的的挑选实践场地,在实践过程中自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带学生参观城市现代建筑、乡村振兴示范基地、博物馆、名胜古迹等,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国情、民情,增强对国家的情感认同。

4、在教学过程中随机设计教学环节,融入思政教育内容。

在学期中增加1次专题讨论环节,围绕中国传统图案艺术造型分类、发展轨迹、色彩使用、审美特征等每人制作一组PPT,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阐述学习图案成果和心得,通过师生交流互动,增强对中国传统“图案美”的认知和认同。作业布置可以围绕爱祖国、爱家乡、讴歌新时代,展现人民美好生活等主题,启发正能量的创作灵感,使学生端正创作思路,创作出立足当下美好生活,弘扬时代主旋律,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向上的图案作品。  

四、《图案》课程思政教改中教师是关键

习总书记说“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的主导者是教师,教师应坚持以德立身、潜心教学,心无旁骛,做政治意识强、国家情怀深、创新思维新、人格品行正的人民教师,要不断创新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方法,注重教学环节设计,润物无声的将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融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提升文化认知力,循序渐进,逐步树立起正确的文化观、审美观、价值观。教师应像春雨润物一样,把思政元素“无声的”渗透到专业教学中,潜移默化的完成培根铸魂的任务。

现阶段高校专业课课堂迫切需要深入挖掘各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发挥专业课的育人功能和价值,牢牢抓住课程建设主阵地,让所有课程、所有课堂都承担好育人责任,使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参考文献:

【1】宗白华;《美从何处寻》;【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6  第396-397页

【2】《美术教育研究》【J】 合肥;《高校美育教学模式研究》编辑部;2018.7(总第76期)132页。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Z】2020年5月18日刊登《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作者简介:包湖林(1967-),女,蒙古族,内蒙古通辽市人,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艺术系副教授,学士,研究方向:美术学

Some thoughts on the teaching of Pattern under the backgroundof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ner Mongolia Youth League School

AbstractIn the course teaching of art specialty courses, students should be guided to base themselves on the times, take root in the people, go deep into life and establish a correct view of art and creation. We should persist in aesthetically educating and beautifying people, actively promote the spirit of Chinese aesthetic education, guiding students to consciously inherit and carry forward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students' aesthetic and humanistic qualities, and then enhance their cultural confidence. The ideology and politics theory course of Pattern should be problem-oriented, and the combination of knowledge instruction and value guiding should be actively emphasized in class teaching, so as to achieve the unity of knowledge and thought.

Key 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pattern art, Chinese beauty, cultural confid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