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裕社会》阅读的几点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5
/ 2

《丰裕社会》阅读的几点思考

龚言[1]

百色学院,广西,533000

【摘要】:加尔布雷斯的《丰裕社会》是一本极具影响力的书,该书提出了许多深刻见解,对新时代的我们富有启发意义。笔者认为主要在以下方面:一是物质丰裕的社会,生产不能机械地按照短缺时代方式继续,要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导向。二是物质丰裕的社会,要更加注重公共投入,缩小城乡差距,缩小东西部差距,缩小贫富差距。三是物质丰裕的社会,消除“个人贫困”和“岛屿贫困”,重在提供消灭贫困的服务。四是在物质丰裕社会,要推动技术创新为人的解放服务,使人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让民众享有有闲生活。

【关键词】:丰裕社会  短缺经济  有闲阶级

美国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的《丰裕社会》一书是一部经典力作,这本书在我国深受欢迎,取得了很大影响力。初读《丰裕社会》,本以为该书会对美国资本主义极力吹捧,结果读完发现作者并非如此,从作者的观点看来,难免觉得他应该是一个社会主义者或者思想色彩带有社会主义倾向,依据在于书中的观点基本上也是对美国批评,直指美国存在的现实问题。加尔布雷斯具有较强地逆向思维,在那个时代经济学家的思维普遍还在研究“短缺经济”,认为物质产品的不足性决定要不断进行生产,还停留于“贫困的思维模式”之中,他却提出美国社会已经进入丰裕社会,即告别了物质短缺的时代,物质产品极为充裕,“死于食物太多的人多于饿死的人”。当美国无论是知识分子还是普通民众都普遍认持自由主义的观点和反对政府过多的干预时,加尔布雷斯却主张政府要主动作为,要在市场中扮演更为积极的角色。在加尔布雷斯看来,美国社会的生产具有盲目性,生产了很多在他看来是无用的和多余的产品,他认为导致这种后果的原因在于,人们根本没有意识到社会已经进入丰裕社会,还是习惯性地受“传统智慧”束缚,即还是习惯性从物质匮乏的角度出发进行生产,更糟糕地是这种生产带来了严重失衡,投资财物生产的力量远远大于投资在人自身上,结果是物质消费品诸如电视机、彩电、冰箱等产品过于充斥市场,但是公共卫生、交通、教育等公共产品和公共设施远远落后于实际该有的水平。加尔布雷斯认为造成公共服务产品不足的原因还在于过于依赖“看不见的手”的调节,因为“看不见的手”有内在缺陷,价值规律作用必然会导致“私人经济的繁荣”而“公营经济的凋敝”,因为市场的逐利性,哪里有利润去哪里,利润差的产品和服务部门则投资无人问津。也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加尔布雷斯极力主张政府要加大公共部门的投入。加尔布雷斯还认为在丰裕社会里,生产与消费走向了扭曲,现有生产力已经足够满足大众的物质产品需求,大众也已经疲倦于一般性物质生产,于是生产主权替代了消费主权,生产者主宰了消费者。换句话说,生产者虽然生产了物质产品,但是也生产了消费欲望,生产者借助广告的宣传刺激,不断制造出超出消费者需求的欲望,进而生产制造高速运转,加之政府为了实现经济增长,特别是在经济不景气时,政府解决过剩的生产的主要办法就是不断刺激消费需求,这样极度容易诱发通货膨胀。加尔布雷斯在书中从消费需求的生产中敏锐地察觉到,消费者容易滑向享乐主义和过度消费的万丈深渊之中,也将导致信用借贷的不断膨胀,最终将无法避免带来经济危机。加尔布雷斯认为丰裕社会的生产必然导致贫富分化,也会带来物化的生活,而精神世界的贫乏。

加尔布雷斯在书中关于贫困的思考是深刻的,他认为丰裕社会将消灭绝对贫困,也会大量减少贫困人口,但是却不能彻底消灭贫困,还是会有少数人的贫困存在。加尔布雷斯提出了两种贫困概念,一种是“个人贫困”,另一种是“岛屿贫困”。加尔布雷斯认为的“个人贫困”是指遭受个人或家庭的不幸或存在先天的无法克服的劣势,如有心理缺陷、身体不健康而无法适应现代的经济生活,还有如缺少教育、酗酒、生育子女过多等,而无法像正常人一样享受社会一般福利。作者认为个人先天存在的不足妨碍就业,也障碍一般性的改进,这类贫困无法消除,将会在社会持续下去。加尔布雷斯的“岛屿贫困”通常指的是在特定地域的人群受恶劣的环境影响而致贫的,而环境有两种,一种是自然环境,如贫瘠的土地,资源的匮乏,自然禀赋的不足无法帮助居住在“岛屿”上的人群过上体面的生活,只能提供很差的生存条件,加之,很多贫困者有恋土情节,不愿离开“岛屿”,留守的结果只能是继续贫困下去。另一种环境是人文环境,比如生活在贫民窟的人群,周围邻居都是穷苦人,教育水平低,左右邻里素质低,糟糕地环境只能使得贫困继续延续。加尔布雷斯认为贫困之所以无法消除是因为贫困环境中的贫困人群无法获得消灭贫困的服务,他本人极力主张政府和社会力量介入贫困,提供更多的社会保障,是可以帮助贫困人群脱贫的。加尔布雷斯认为如果贫困家庭的子女也能就读一流学校,接受一流教育、享受营养丰富的伙食、社会有福利保障、社会治安良好、法治社会有保障、极穷的人也能免费享受教育,等等,那么贫困家庭的子女也能身心健康,智力发育正常,并获得和普通人一样的谋生技能。所以,作者极力主张政府和社会通过公共投资的方式补足贫困人口投资所或缺的部分,这样即便居住在深山之中,有严重的恋土情节,通过教育也能促使贫困家庭的子女离开土地去外面求发展。加尔布雷斯在书中还提出了一个重要命题,即“有闲阶级”。何谓有闲阶级?加尔布雷斯认为虽然有闲阶级存在一切社会之中,但是在丰裕社会的美国,由于生产力水平极大提高,技术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从体力劳动中解放了出来,也使得工作变得不像以前吃力,工作场地时间更具灵活性,工作变得愉快和轻松,这就是出现的“新阶级”——有闲阶级。作者认为有闲阶级能够享受心灵世界的清净,是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能够在白天有时间进行自由思想。

加尔布雷斯的《丰裕社会》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有益的启示,根据作者的逻辑,反观新时代的中国,我们物质上也是丰裕的,短缺经济的生产模式也已经不适合我们了,这与中央提出的“经济新常态”极为相似,物质丰裕的今天,中国健康发展也可以从这本书中获得经验借鉴,笔者认为可以有以下方面:一是物质丰裕的社会,生产不能机械地按照短缺时代方式继续,要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导向。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的发展取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生活方式还是生产方式都已经发生了历史性巨变。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的变化,告诉我们我国生产力的总体水平已经显著提高,不能再用“生产力水平落后”形容现今的发展。另一个方面也告诉我们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不仅仅在于物质产品的满足,还包括精神的满足,启发我们要多生产符合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高质量产品。二是物质丰裕的社会,要更加注重公共投入,缩小城乡差距,缩小东西部差距,缩小贫富差距。加尔布雷斯在书中点出了美国丰裕社会的不足之处在于公共投入不足导致失衡现象,私人产品的充沛,而公共产品的匮乏,社会的贫富分化等,这启发我们国家的发展必须注重平衡性。这些年来,我们党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注重均衡发展,实施了西部大开发、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一系列重大战略。然而,我国现代化的短板在农村,加之,缩小城乡、中西部差距、贫富差距任务艰巨,需要久久为功,因此还要继续加大公共投入。三是物质丰裕的社会,消除“个人贫困”和“岛屿贫困”,重在提供消灭贫困的服务。无论是个人先天条件不足造成的贫困,还是自然环境造成的贫困,都不可怕,扶贫关键是“扶人”。守住返贫底线,需要政府加大“投入”,这种投入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更是优质的服务。四是在物质丰裕社会,要推动技术创新为人的解放服务,使人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让民众享有有闲生活。

参考文献:

[1](美)约翰·肯尼思·加尔布雷斯著,徐世平译.丰裕社会[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

作者简介:龚言,女,百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