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胃汤加减治疗肝胃不和证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2

和胃汤加减治疗肝胃不和证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蔺莉霞

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鹅湖分院  江苏无锡  214000

【摘要】目的 观察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患者接受和胃汤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在我院诊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患者中截取52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纳入时间为2020年7月~2022年7月,利用随机、单盲法分为常规组(26例患者接受西药治疗的方式)和观察组(26例患者接受和胃汤加减治疗的方式)。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6.1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9%,常规组的有效率为73.08%、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使用和胃汤加减的方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患者的时候,发现该方式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表明该方式具有极大的安全性,可以更好地维护患者生命安全,具备临床推广的意义。

【关键词】治疗效果;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安全性;和胃汤加减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中常见的功能性疾病的一种,但是经常和其他疾病重叠存在,具有反复发作性,病程较长,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在临床工作中,要重视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工作的开展,以此减少对患者生活的影响。一般以西药治疗为主,但是长期的服用会致毒副作用出现,降低患者的治疗效果[1]。所以,要重视中医治疗观念的应用,为患者应用和胃汤加减的方式,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维护患者的生命安全。本实验对和胃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进行研究。现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在我院诊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患者中截取52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纳入时间为2020年7月~2022年7月,利用随机、单盲法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各26例。入组标准:符合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诊断标准的患者;符合中医肝胃不和证症状的患者;年龄在20-65岁之间的患者;近一个月内未服用促胃动力药和抗生素以及抑酸药的患者;自愿参加研究的患者。剔除标准:存在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以及糜烂性胃炎,还有胃肠肿瘤的患者;存在腹部手术史的患者;存在糖尿病和结缔组织疾病的患者;存在心肝肾等功能不全的患者。观察组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9例,患者年龄28~62岁,平均(45.09±0.82)岁;病程1-9个月,均值为(5.11±0.77)月;常规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8例,患者年龄29~63岁,平均(46.12±0.81)岁;病程2-10个月,平均为(6.05±0.82)月;经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性,(P>0.05)。

1.2 方法

1.2.1常规组

使用西药治疗的方式。具体步骤如下:为患者提供枸橼酸莫沙必利片(生产厂家:广东安诺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203264;规格:5㎎*36片),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片,一天3次,饭前服用。其次,为患者提供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生产厂家:广东逸舒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03041;规格:20㎎*28片),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片,一天2次,早晚餐前服用,结合患者的病情适当加减。治疗时间为30天。

1.2.2观察组

使用和胃汤加减的方式进行治疗。服用自拟和胃汤进行治疗,处方基本成分为:白术、香附、莱菔子及白芍均为15g;槟榔、枳实、刘寄奴、半夏、莪术等均为10g;生姜3g。当患者存在脾胃湿热症状时,要添加10g苍术及黄芩。如果患者存在脾胃虚寒的症状,要去掉生姜,加入9g干姜及桂枝。如果患者存在烧心感、泛酸等症状时,要增加10g浙贝母和20g海螵蛸。如果患者存在恶心呕吐的症状时,要加入10g姜竹茹和15g陈皮。具体用量、药味加减可根据患者的病情适当调整。具体用法:加入1000ml的清水,水煎煮,到药液变为400ml,一天一剂,分早晚两次饭后口服。治疗时间为30天。

1.3 观察指标

1.3.1 治疗效果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合《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中医诊断规范(草案)》拟定之中关于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的诊断标准,进行疗效判定,分为显效和有效以及无效等指标。其中显效: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基本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疗效指数在90%以上;有效: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中的部分症状改善,疗效指数在60%-90%之间;无效:上述指标均未出现变化。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

1.3.2 不良反应发生率

对比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主要对恶心和呕吐以及其他反应进行观察和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恶心+呕吐+其他反应)/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0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

2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经比较,研究组的治疗效果>常规组的治疗效果,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n,%)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研究组

26

16

9

1

96.15

常规组

26

12

7

7

73.08

x2

5.318

P

0.021

2.2 不良反应发生率

经比较,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常规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组别

n

恶心

呕吐

其他反应

发生率

研究组

26

1

1

0

7.69

常规组

26

3

3

4

38.46

x2

6.933

P

0.008

3 讨论

在临床中,西医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是因为胃动力功能障碍,延缓胃排空而导致的。但是在中医的观念之中,该疾病属于“胃痛”、“痞症”、“呕吐”之中[3]。主要表现为上腹部胀满、餐后明显,早饱,嗳气,或上腹部疼痛、有烧灼感,胃纳不振等,可以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降低生活质量。因此,当患者服用西药治疗效果不理想时,就可以为患者提供中医治疗的方式,降低疾病对患者身心健康的影响。

在应用和胃汤加减治疗的方式时,其中香附具有疏肝理气和解郁的作用;枳实、莱菔子和槟榔具有化积除满和消食导滞的作用;白芍具有柔肝缓急止痛的作用;白术具有健脾助运的作用;刘寄奴具有醒脾和胃的作用;莪术是活血化瘀、行气消积以及止痛的作用;生姜是降逆止呕的作用;半夏具有消痞散结的功效。这些药物联合应用在患者身上时,可以起到治疗的效果[4]。此外,为了更好地保证治疗效果,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药物的加减,以此减少疾病对患者的影响,从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本研究表明,使用和胃汤加减治疗的方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患者,不仅能提升治疗效果,还可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出现,维护患者用药治疗的安全性,最终保证了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这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参考文献:

[1]刘红国,贾子亮,吴艳萍,张灵敏. 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80例临床研究[J]. 河北中医,2021,43(4):557-561.

[2]李晓玥,程军,李慧,俞仲贤,金仲达. 和胃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的临床观察[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1,27(22):113-118.

[3]吴姗,王丹青. 四磨汤加减与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患者的效果比较[J]. 中国民康医学,2021,33(6):104-106.

[4]姜珊,方小正,朱永芳. 柴胡疏肝散合枳术丸加减治疗肝胃不和证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研究[J]. 四川中医,2019,37(4):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