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知多少

/ 1

癌症知多少

刘娟

乐山市人民医院 四川乐山 614000

提到“癌症”相信很多人都是谈“癌”色变。如果某天街坊邻居聚在一起谈到某某某得了癌症,那在大家眼里这个人无疑等同于判了“死刑”。于是,有的人说“我才不去体检呢,可能不知道我还能多活两天,如果知道了,那吓都被吓死了”;又或者有人说“你知不知道,那个谁谁谁得了癌症,去医院治了没多久就死了,早知道不去治,说不定还能多活两天呢”。

IMG_256

癌症真的这么可怕吗?真的是得了癌症就只能“等死”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否则那么多的肿瘤医院、肿瘤科、肿瘤病房的医生们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其实只要我们正确认识了“癌症”,知道怎样去防治“癌症”,我们是完全可以战胜“癌症”的。

那么“癌症”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IMG_256

早在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已经将“癌症”列为“慢性病”了。它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需要我们按时治疗,定期去看医生,也需要我们关注它;如果有一天病情变化了也不要慌张,只要我们及时调整治疗,病情还是可能被控制的。这就是“慢性病”,虽然不能治愈,但通过合理的治疗我们完全能长期与疾病共存,这也是常说的“带病(瘤)生存”。现在你还觉得“癌症”有这么可怕吗?让我再来告诉你这样一组数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癌症防治指南中明确指出:1/3的癌症完全可以预防。什么意思?这就是说我们通过健康的饮食,良好的生活习惯,那些患癌的病人中其实有1/3的人是可以免除患病的。还有1/3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根治。根治的意思想必大家都知道吧,那就是“治好”,1/3的人都可以被治好,那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不是很必要呢?另外1/3的癌症患者也不必惊慌,我们可以运用现有的医疗措施来延长生命、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所以不要害怕看医生,你看与不看“癌症”他就在那里,不离不弃,逃避只会让你的病情越来越重,治疗难度越来越大,治疗花费越来越高,治疗效果越来越差。所以那些治了没多久就死了的病人,他们不是被“治死”的,而是耽搁得太久被“拖死”的。

那面对“癌症”,我们究竟该怎样做呢?总结起来无非就这简单的四句话:管住嘴;迈开腿;心态好;常体检。

图片1_副本

“病从口入”这句话说得一点都不假,那些我们所知道的烟酒、腌腊食物、烧烤等也的确不是什么好东西,如果我们长期的、大量的实用这些食物也确实会诱发“癌症”。有数据显示酒精、烟草是七种癌症“元凶”, 即便适量的饮酒也是有风险的。同时肥胖与12种癌症有关,而高糖饮料、快餐、油炸食物等就是这催肥路上的绝好饲料。那些美味的火腿、香肠、烧烤等加工肉制品含有“致癌物”,吃多了就好像在你的身体里散上了催长素,肿瘤想不长都难了。

IMG_256

那什么是健康的食物呢?谷物、蔬菜、水果和豆类食物等都是不错的选择,比如:各种粗粮;西兰花、萝卜、油菜等十字花科的蔬菜;葡萄、苹果、猕猴桃等以及廋肉、鸡、鸭、鱼和植物蛋白,他们富含丰富的维生素、类胡萝卜素及多酚,能起到一定的抗癌作用。

“生命在于运动”,坚持体育锻炼不仅能强壮我们的体魄,也能增强免疫力,这也增强了抗癌的能力。不过这里要强调的是运动不等于活动,家务劳动、悠闲的散步等都不能算运动。我们对运动的定义是:每天约半小时快走或类似运动;每星期至少半小时出汗运动。

IMG_256

心理健康同样重要,试想一下,一个人如果每天都愁云满布或者焦虑不安,他怎么可能吃得好,睡得香,疾病怎么可能不找上他。就像是一个负重的运动员不可能快跑一样,只有卸下了一身的包袱才能轻装上阵,所以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是十分必要的。

IMG_256

最后当然就是定期体检了。“癌症”就像小偷,悄悄地潜入我们的身体,蹑手蹑脚,让我们无法察觉,等我们自己能发现他时已经是到处“安家”十分强大了,所以我们只有在他刚刚开始“修建房屋”时及时的发现并清除他,才能让他彻底地远离我们。这时候健康体检就十分重要了。专家建议定期进行防癌筛查的时间为一般人群从40岁开始做防癌体检,如果有癌症家族史的人群,健康体检时间可提前至35岁。合理的防癌体检能够筛查出70%一80%的肿瘤。

图片2_副本

所以,“癌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无视他、忽略他、放纵他。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肿瘤学的研究成果日新月异,以往认为“不治之症”的肿瘤,通过合理的、规范的治疗早已不再是绝症的代名词。防癌、抗癌的路上,我们从不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