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保护性约束结合舒适护理在颅脑损伤躁动患者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2

研究保护性约束结合舒适护理在颅脑损伤躁动患者中的应用

王婷婷, ,谢雪萌, ,王艳敏, ,乔东静,,,王语嫣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通州院区神经外科,  北京   101100

【摘要】目的研究保护性约束结合舒适护理在颅脑损伤躁动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收治的颅脑损伤躁动患者中进行样本筛选,样本总量为74例,筛选时间为2021年03月至2022年03月。遵循随机信封分组原则对样本进行分组,两组样本数均等,常规组样本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样本应用保护性约束结合舒适护理。分析两组样本护理后的躁动情况、舒适度、服务满意度、不良情况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样本护理后的躁动情况少于常规组,且舒适度高(P<0.05);实验组样本护理后的服务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样本护理后的不良情况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论:在对颅脑损伤躁动患者进行护理时,应用本次研究护理方式能够减轻患者躁动情况,提升其舒适度,提高服务满意度,减少不良情况发生,值得使用。

【关键词】保护性约束;舒适护理;颅脑损伤;躁动情况

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外伤,致伤原因主要与高处坠落、失足跌倒、交通事故等有关。患者一般表现为嗜睡、头痛、呕吐、血压下降、脉搏浅弱等症状,如不及时救治,死亡机率较高[1-2]。躁动是此类患者常见症状,主要是由功能区损伤引起的神经功能缺失,对其采取合适的护理方式能够有效减少躁动情况,降低不必要的危害,利于患者病情恢复。本文对保护性约束结合舒适护理在颅脑损伤躁动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筛选时间:2021.03-2022.03。筛选对象:我院治疗的颅脑损伤躁动患者。样本总量74例。以随机信封分组原则分为两组,样本量均等。常规组(37例)中男女比例为19:18,年龄25-65岁,均值(45.07±3.14)岁;体重48-78kg,均值(63.05±3.49)kg;昏迷指数评分7-10分,均值(8.52±0.49)分。实验组(37例)中男女比例为20:17,年龄26-64岁,均值(44.92±3.16)岁;体重50-76kg,均值(62.96±3.53)kg;昏迷指数评分7-10分,均值(8.49±0.53)分。不同组别样本的基础资料之间对比后差异无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常规组样本应用常规护理,主要包括熟悉患者基础资料、合理摆放室内物品、限制患者肢体活动、提高床旁护栏、加强巡视工作等内容。

实验组样本应用保护性约束结合舒适护理。详细见下:(1)保护性约束。护理人员需要先对患者躁动风险进行评估,对Ⅰ级躁动风险者无需进行约束,对Ⅱ级躁动风险者可使用弹性较好的约束带将四肢进行约束,对Ⅲ级躁动风险者需要在上一等级基础上利用床单和约束带对患者的胸部进行约束,对Ⅳ级躁动风险者需要在前者基础上增加约束手套进行约束。在为患者约束期间,每隔半小时重新评估1次,并做好记录工作,约2h为患者更换一次体位,叮嘱家属监督患者,如发生躁动情况及时上报,便于及时展开处理。(2)舒适护理。在患者病情稳定,躁动风险较低时,展开舒适护理。在环境方面,维持室内温度在23℃左右,控制室内亮度,维持良好居住环境,提高患者满意度;每日开窗通风,维持室内空气清新,利于患者呼吸新鲜空气,有助于心态平和;播放舒缓乐曲,陶冶患者情志,及时发现报警情况,作出有效处理,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在心理方面,面带微笑为患者服务,给予患者尊重,耐心与患者交谈,解决疑难困惑,排解不良情绪,维持良好心态;在不良风险防护方面,夜间提高护栏高度,降低坠床风险;患者行动时需有人陪伴,监督患者行动,减少跌倒情况;关注管道状态,避免弯曲,维持管道通畅,做好固定工作,避免牵拉管道,减少非计划拔管情况。

1.3 观察指标

躁动情况评估工具为Ricker镇静-躁动评分量表,值域1-7分,分值越低表示躁动情况越轻。舒适度评估工具为自拟评分标准,值域0-100分,分值越高表示舒适度越高。服务满意度评估工具为自拟调查问卷,分值90-100分即全部满意,分值70-89分即基本满意,分0-69分即不满意。服务满意度为前两者占比之和。不良情况发生率包括坠床、皮肤破损、非计划拔管等,不良情况发生率为几者占比之和。

1.4 统计学分析

对此次研究数据使用SPSS23.0软件包进行计算,躁动情况等数据运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作t检验;不良情况发生率等数据运用(n%)表示,作X2检验。此次研究数据进行对比后有明显差异性(P<0.05)。

  1. 结果

2.1 对比两组样本护理后的躁动情况、舒适度

实验组样本护理后的躁动情况少于常规组,且舒适度高(P<0.05),见表1。

表1  躁动情况、舒适度对比

组别

样本数(n)

躁动情况(分)

舒适度(分)

实验组

37

2.19±0.83

82.35±4.66

常规组

37

3.41±0.65

75.91±7.28

t值

-

7.0392

4.5319

P值

-

0.0000

0.0000

2.2 对比两组样本护理后的服务满意度

实验组样本护理后的服务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2。

2服务满意度对(n%)

组别

样本数(n)

全部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服务满意度(%)

实验组

37

19(51.35)

17(45.95)

1(2.70)

36(92.30)

常规组

37

15(40.54)

14(37.84)

8(21.62)

29(78.38)

X2

-

-

-

-

6.1983

P值

-

-

-

-

0.0127

2.3 对比两组样本护理后的不良情况发生率

实验组样本护理后的坠床、皮肤破损、非计划拔管各有0例、1例、0例,不良情况发生率为2.70%。

常规组样本护理后的坠床、皮肤破损、非计划拔管各有2例、4例、2例,不良情况发生率为21.62%。

经过对比后,X2值6.1983,P值0.0127(P<0.05)。

  1. 讨论

颅脑损伤属于神经外科诊治范畴,典型症状与意识障碍、瞳孔改变、呼吸变慢、生物节律紊乱等,降低患者生存质量[3-4]。对于颅脑损伤躁动患者一旦照护不到位,极易出现坠床情况,加重患者病情,不利于康复。科学的护理方式能够有效减少上述风险,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常规护理虽能起到护理效果,但具有局限性。保护性约束结合舒适护理是一种理想的护理方式,通过保护性约束,先评估患者躁动等级,根据具体等级安排合适的约束处理,减少躁动引起的风险事件,保障患者人身安全。通过舒适护理,包括环境方面、心理方面、不良风险防护方面等内容,有效提升患者居住舒适性,维持健康心态,规避风险因素,减少不良情况发生,护理价值较高[5]。本研究表明,经过护理后,实验组样本的躁动情况、不良情况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且舒适度和服务满意度高(P<0.05)。

综上所述,对颅脑损伤躁动患者应用本次研究护理方式的护理效果较好,能够减少躁动情况,提高服务质量,降低不良情况发生率,建议应用。

参考文献:

[1]舒晶.颅脑损伤行间歇气压治疗中舒适化护理的应用价值[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31):139+141.

[2]谢飞飞.重症老年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J].心理月刊,2019,14(22):127.

[3]王春秀.舒适护理在颅脑损伤开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围术期的应用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8,29(24):4091-4093.

[4]仲朦朦,马建芬,谭文洁.舒适护理模式在颅脑损伤精神障碍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42):197-198.

[5]李莉,刘静,王红娟.保护性约束结合舒适护理在颅脑损伤躁动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2,29(01):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