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科机械通气病人镇静镇痛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2

重症医学科机械通气病人镇静镇痛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涂莺

四川省德阳市  绵竹市人民医院  618200

[摘要]目的:观察重症医学科机械通气病人镇静镇痛的疗效并分析护理措施。方法:随机选取20216-20226月在我院收治的100例重症医学科机械通气病人随机数字法均分为两组,观察组采取常规镇静镇痛+针对性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镇静镇痛+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镇静药物用量、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并且护理满意度也更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医学科机械通气病人通过镇静镇痛能够有效缓解治疗过程的痛苦,借助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重症医学科;机械通气;镇静;镇痛;护理

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患者多为危重疾病患者,自主呼吸较为困难,多需要采取机械通气的方式维持患者呼吸,从而保证患者的维持正常生命体征。但是机械通气会造成患者较大的痛苦,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也较高,需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降低患者的治疗痛苦以及预防并发症等不良情况。重症医学科的治疗与护理质量,是院内治疗水平、管理水平的具体体现[1]。特别是由于该病房主要收治危重症患者,因此必须给予其更为精细、规范化的治疗与护理,才能够更高几率地挽救患者的生命。在这之中,对患者进行镇静镇痛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的必要手段,尤其是机械通气所造成的患者生理痛苦,需要通过镇静镇痛以提高其治疗的安全性[2-3]。如果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不当,会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极大增加患者的身心压力,甚至增加疾病的恶化几率,不利于治疗的顺利开展。因此只有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护理措施,才能够进一步促使患者早日康复,缩短住院的时间,以此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满意度。本研究随机选取20216-20226月在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00例机械通气病人,观察重症医学科机械通气病人镇静镇痛的疗效并分析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研究随机选取20216-20226月在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00例机械通气病人采用随机数字法均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观察组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7.30±2.08)岁,疾病类型:腹部疾病18例、心血管疾病25、严重外伤7对照组中男性27例、女性22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7.83±2.15)岁,疾病类型:腹部疾病20例、心血管疾病24、严重外伤6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纳入患者均通过微量泵泵入咪达唑仑及芬太尼,进行镇静镇痛治疗,药物剂量控制在0.04~0.10mg/(kg·h),部分镇静效果不佳的患者可以适当增加咪达唑仑的药物用量,但要观察患者的耐受性,发现患者出现低血压或是其他不适症状时及时停止用药。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外接仪器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根据医嘱以及患者实际病情,在患者出现躁动症状时合理使用镇静镇痛药物进行干预。观察组则采取针对性护理。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以下内容:①镇静唤醒:每日定时停止镇静药物的输注,观察患者无异常情况后进行唤醒,并在患者苏醒后检查其心率、血压等生理指标,以及尿液情况,预防患者出现尿道感染或是因为药物所引起的排尿异常。根据患者的每日镇静唤醒情况评估患者接下来镇静镇痛药物的使用方案,对药物剂量进行及时的调整。本院采取三阶梯镇痛药物给药。第一阶梯给予解热镇痛药比如阿司匹林,患者疼痛感得到一定的缓解,但是仍存在疼痛。此时进入第二阶梯给药,给予患者弱阿片类止痛药比如可待因,以此缓解头痛、胸痛等较为严重的疼痛区域。如果患者的疼痛感仍未消退,则进入第三阶梯用药,给予患者强效阿片类镇痛药,比如吗啡,帮助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疼痛。②功能锻炼:护理人员主动为患者翻身,避免压疮。根据不同患者的恢复情况,指导其开展相应的功能锻炼,比如床上伸展、被动关节训练等。

1.3观察指标

1)治疗情况:患者的镇静镇痛药物用量、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2)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组数据代入SPSS21.0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的镇静镇痛药物用量、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并且护理满意度也更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表2

1 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对比x±s

组别

镇静镇痛药物用量(mg

机械通气时间(d

住院时间(d

观察组

405.39±12.11

2.41±1.07

4.35±1.41

对照组

518.30±12.58

4.33±1.10

8.30±1.22

t

45.723

8.847

14.980

P

<0.05

<0.05

<0.05

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n(%))

组别

满意

较满意

一般

不满意

满意度

观察组

1836.00

2550.00

510.00

24.00

4386.00

对照组

714.00

2346.00

1530.00

510.00

3060.00

χ2

8.574

P

<0.05

3结论

镇静镇痛是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病人无法避免的干预措施。为了提高镇静镇痛药物的效果,以及改善此类病人的治疗效果,必须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帮助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缓解患者消极紧张情绪、促使身体功能恢复等。同时有效的护理手段也能够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镇静镇痛药物用量、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并且护理满意度也更高由此可见,重症医学科机械通气病人通过镇静镇痛能够有效缓解治疗过程的痛苦,降低并发症的出现率,并且借助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治疗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帮助患者获取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从而缩短住院时间,也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詹维强,许明,李梦蝶,. 苯磺酸瑞马唑仑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的有效性与安全性[J].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网络版),2022,8(1):16-22.

[2] 张彤,邢传海. 咪达唑仑联合瑞芬太尼对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者镇痛镇静效果分析[J]. 社区医学杂志,2021,19(13):811-814.

[3] 杨彦楠,杨欣刚,姚钧,. eCASH镇痛镇静策略与每日唤醒策略在重症监护病房中的效果比较[J].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21,55(2):165-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