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生物检定技术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2

药品生物检定技术研究

张光明

瑞阳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淄博   256100

摘要:药品一直是人类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一样必需品,目前我国最常用的药品检定方法就是利用生物检定技术。因此本文对目前我国运用较为广泛的几种药品生物检定技术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目的是为我国药品检定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进一步提高我国药品质量,使其更好地保证人民生命安全。

关键词:药品检定;生物检定技术;应用研究

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新型药品出现在日常生活中,传统的药品检定技术的弊端逐渐显现,显然已无法适应新的发展需要,因此利用生物技术对药品进行检定是目前公认的最有效方法。该技术能对我国药品进行质量检测,为制药企业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1现代表型鉴定技术

1.1常见的现代表型鉴定技术

生化鉴定系统与脂肪酸检定系统是现代表型鉴定技术中最具代表性的两个药品检定技术,下面将分别对二者进行简要介绍。

生化鉴定系统也被称为API和VITEK系统,其工作原理是将微生物进行生化分析,并将相应的数值与数据库的原有数据进行对比,从而得出准确的鉴定结果。其中,利用API系统进行药品检定是,由于微生物繁殖速度快,可能会出现反应不明显等问题,而VITEK系统受巴氏葡萄球菌等其他环境污染物的影响较大,可能会在药品检定中出现较大误差。因此API和VITEK系统不能很好地适应制药的溯源分析,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鉴定结果。

脂肪酸检定系统也被称为MIDI Sherlock,它是根据生物中的磷脂脂肪酸(PLFAs)对药品进行检定。与生化鉴定系统不同,MIDI Sherlock可以使用芽孢杆菌来对药品进行检定,因此其使用范围相对来说较为广泛。但由于微生物中的PLFAs的含量不稳定,可能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出现相应的变化,因此一般不作为成熟的药品检定技术单独使用,而是结合其他检定技术一起使用。

1.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

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也被称为Biolog系统,在碳源分析的基础上,Biolog系统能通过微生物的颜色反应进行药品检定,其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细菌对抗菌药、乳酸等的耐受性不同,因此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应。不仅如此,不同微生物对碳源的呼吸代谢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因此可能与自由电子相互结合发生颜色变化。而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正是将细菌的反应程度与微生物颜色变化结合起来,与数据库中原有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得出准确的药品检定结果。但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也并非适用于所有药品的检定。因其自身特殊性,无法对耐热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复合体进行有效区分,因此还需在此基础上进行不断探索与研究,扩大Biolog系统对药品的检定范围。

2无菌检查

无菌检查是指利用微生物对药品的无菌程度进行检定的一种技术方法。它对于环境要求较为严格,需满足两个条件:第一,环境洁净度至少要达到10000级;第二,局部环境洁净度要达到100级。

具体操作时,需将检定药品接种到不同微生物中,比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黑曲霉中等,并在无菌环境下对其进行检定,设立阳性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并根据不同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判断该药品是否无菌。

阳性对照组用来证明微生物可以在此环境中生长,处于阳性对照的两组微生物必须长菌,否则将该检定视为失败。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对照组和供试品,实验组的微生物以抗革兰阳性菌为主,保证两组微生物的生存环境与其他条件一致,并在此基础上确保两组微生物在48-72小时中正常存活后,可以用薄膜过滤法进行下一步操作。通过薄膜将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例的供试品进行过滤,使微生物全部附着在薄膜之上,然后再将相关培养皿放入薄膜过滤器中,观察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处于阴性对照的两组微生物不得长菌,否则也会被视为检定失败。

若盛有供试品的试管和培养皿呈现出清澈透明的状态,则可判定该检定为有效。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若盛有供试品的试管和培养皿未出现菌落成长,但其呈现出较为浑浊的状态,这也符合相关规定和要求,可以将其视为检定成功,除此之外均为无效检定,需要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重新进行检定。

3基因型检定

基因型检定是基于微生物的基因序列进行药品检定的一项技术,与其他检定技术不同,基因型检定并不需要对微生物进行培养,是一种较为现代的药品检定技术,根据具体使用方法和工作原理的不同,还可将基因型检定细分为不同类别,包括RP技术、16S与18S rRNA核酸测序等。

RP技术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药品的溯源分析以及质量检测工作中,该技术主要利用目标菌落的消化酶DNA制作核酸片段,并在此基础上利用RNA与其进行杂交,将获得的相应图谱与数据库中原有图谱进行比对,从而完成药品的检定工作。虽然RP技术的应用范围较广,但也存在自身局限性,比如无法准确检定生孢梭菌、假中间葡萄球菌等。

16S rRNA技术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项药品生物检定技术,其比例大约占25%,其工作原理是利用细菌内的遗传物质进行相关工作,能将微生物界定到具体的“种”或“属”中,因此相较于其他检测方式来说,16S rRNA技术的准确性最高。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16S rRNA技术虽能将微生物进行相依的划分与界定,但在对相似微生物进行同源分析时,其准确度远不如RP技术。

除此之外,目前发展前景最好的药品生物检定技术为基因芯片技术,它利用qPCR代替普通的PCR系统,使基因芯片提高对光谱的敏感程度,对PCR的不足进行弥补,使药品检定结果更具说服力。目前基因芯片技术依靠特异性强、可重复性高、检定结果直观准确等特点,已成为我国药品生物检定技术研究的未来主要研究方向。

结束语:综上所述,利用生物技术对药品进行检定完全符合我国当前的发展需求,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生物技术能加强药品质量的把控,而新型药品的研发也会迫使生物检定技术不断进行调整与更新。有利于促进我国制药企业的良好发展,为我国人民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李辉,余萌,刘立科,等. 现代微生物鉴定技术在药品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21,52(3):312-319.

陆珠儿,陈丹丹. 现代生物技术在抗生素生产中的应用及前景展望[J].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22,43(4):241-246.

张光明,男,1979.05,山东省淄博市,汉,本科,目前职称: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药品技术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