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过程实施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干预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2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过程实施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干预的效果

王少雯

上海市松江区泗泾医院 上海 201601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过程实施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10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和程序化组,每组53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和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救治相关指标水平以及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水平。结果:程序化组抢救时间、急性球囊扩张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常规组短(P<0.05);程序化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高出常规组(P<0.05)。结论:将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干预模式应用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工作当中,有助于促使急救时间缩短,提升救治效果,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得到提升。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救过程;程序化急诊急救;干预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是目前临床中较为常见的危急重症患者,早期死亡风险较高,有半数患者在发病1小时内死亡[1]。因此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救治中,有效缩短院前抢救时间,降低患者死亡风险,对抢救过程进行优化和完善,对于患者救治具有重要意义[2]。研究选取10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组后对比不同急救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探究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于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选取10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组患者经单双号分组方法分成两组,常规组和程序化组各53例。常规组男、女患者比例是30/23,年龄最小41岁,最大为78岁,平均(57.58±5.64)岁。程序化组男、女患者比例是33/20,年龄最小的40岁,最大是80岁,平均(58.12±6.05)岁。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措施,主要采取一般急诊护理干预措施,为患者构建静脉通道,采取吸氧和心电监护等措施,静脉滴注药物,并指导患者卧床休息,做好抽血化验等相应准备工作。

程序化组采用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干预模式,首先专门抽调医护人员组成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小组,由护士长带领护理小组开展相关工作,依据急诊科日常护理工作及患者实际需求,制定更加细化、明确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工作程序,之后在实际工作中对工作流程进行优化和完善,以确保护理程序切实可行。在药品和设备管理方面,需要严格落实相关规范标准,医护人员按照相应护理程序将药品及仪器摆放在指定位置,急救药品备份,确保药品有效性,仪器设备保持工作状态,日常检查仪器设备,若出现故障和问题及时处理。护理工作质量管理方面,护理人员要严格遵照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急救护理程序开展各项工作,并对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工作具备科学认知,通过针对性培训教育确保小组工作人员能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并熟知急诊急救护理工作程序。除此之外,还要强化对急诊急救护理工作质量的管理与控制,加强对日常护理工作的监督检查,保证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工作模式能够有效应用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当中。

1.3 观察指标

分别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急性球囊扩张时间及住院时间,调查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等级,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

1.4 数据处理方法

研究数据用SPSS21.0统计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进行卡方(x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校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急诊救治相关指标水平对比

程序化组的抢救时间、急性球囊扩张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是(40.12±10.31)min、(70.35±12.48)min和(10.35±2.12)d,常规组为(52.46±15.34)min、(77.85±13.78)min和(12.02±2.35)d,程序化组患者抢救及住院治疗时间均较常规组短(P<0.05)

2.2 患者满意度对比

程序化组53例患者中,不满意例数为1例,满意度是98.11%,常规组53例患者中不满意7例,总满意度为86.79%,程序化组高出常规组(P<0.05)。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临床中十分常见的急诊科危急重症,尤其是在中老年群体中具有较高发病风险,同时具有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特征,对患者生命安全及预后身体机能造成严重威胁[3]。基于此,临床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急诊抢救时,需要确保急救护理专业性、有效性及规范性,通过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模式,能够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救治工作效率和质量均得到显著提升。此次研究结果表明:程序化组抢救时间、急性球囊扩张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常规组短(P<0.05);程序化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是98.11%,常规组总满意度为86.79%,程序化组高出常规组(P<0.05)。

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模式对于时间规划具有较高要求,需要依据相关制度及规范流程实施急救工作[4]

。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模式下,医护人员需要强化沟通与配合,及时准确的评估和判断患者病情,做好针对性术前准备。手术相关人员接到急诊救治任务后,需要及时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向其讲解手术相关事宜,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入到抢救室之后,护理人员需要配合医生开展急救工作,保证急救工作及时有效顺利完成。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干预模式从急诊救治工作特征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际病情特点出发,对不同阶段护理干预工作重点进行分析和明确,相关人员职责明晰,能够在患者入院后迅速开展各项工作。

综上,将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干预模式应用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工作当中,有助于促使急救时间缩短,提升救治效果,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高贵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实施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干预的临床研究[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1(21):172-173.

[2]杨美香.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效率及临床转归的影响[J].中外医疗,2022,41(9):158-162.

[3]代淑云.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效率及临床转归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16):3014-3017.

[4]卓小华,廖秀芳,邝爱玲.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0,27(16):230-232,236.